从死海到地中海,原来以色列还能这么玩?

死海,这个名字似乎会让不知内情的人感到不寒而栗,认为这是一片如荒漠戈壁一般的人类绝境,将给那些擅入者带来死亡。可事实上, 在今天,死海的周边,旅游业蓬勃发展,豪华酒店随处可见,这个名字带有不详之意的地方早已成为了世界闻名的旅游目的地。

死海并不是真正的海,而是一个位于以色列和约旦之间的内陆湖,南北长86公里,东西宽5至16公里不等,最深处为415.3米。死海的湖岸是地球上已露出陆地的最低点,有“世界的肚脐”之称。

死海中含有高浓度的盐分,为一般海水的8.6倍,导致水中没有生物存活,甚至连死海沿岸的陆地上也很少有生物。这也是人们给它起名叫”死海”的原因之一。正是因为这样的高浓度盐分,死海的浮力很大,即使是旱鸭子也可以轻易漂浮在水面上。据世界环境保护组织的相关数据,死海水位正以每年1米的速度下降。随着水量不断减少,死海的盐度大大提高,面积逐年递减,再过若干年,死海可能真的要“死”了。

沿着死海边的公路一路行驶,可见一条碧绿的死海在洼渠中蜿蜒流淌,在荒凉的沙土中,尤其夺目。死海比普通的海域颜色多了一层白色,这一层其实就是颗粒状明显的盐层,一般在近沙滩的位置堆积,形成白色的悬浮层。

来到死海,除了漂浮以外,你一定不能错过的就是被列入世界遗产的马萨达(Masada)。马萨达在亚拉姆语中是“堡垒”之意,这是犹太人的圣地,也是古犹太国的最后一处堡垒,位于犹大沙漠与死海谷底交界处的一座岩石山顶,游客可以乘坐缆车直达山顶。

尽管马萨达景区也有步行路线,但徒步上山既耗时,而且个别路段比较险峻,因此多数人还是会选择缆车。据说,以色列新兵在接受训练时,必须徒步登上马萨达山顶,而后宣誓。这不仅是以色列三军将士的誓言,也表明了一个民族的气节。公元1世纪晚期,犹太人反抗罗马人侵略的最后战役就发生在马萨达。

在这里,近千名犹太男女占领了死海附近的马萨达希律王山顶宫殿,并构筑了防御工事。他们在此坚守了3年,直至900多名马萨达居民实在难以抵抗罗马大军的包围,最终烧毁宫殿和房屋,并集体自杀。这之后,犹太人便散居在了世界各地,开始了两千年的流亡。于是,在犹太民族的历史上,马萨达成为英雄主义的象征,当失去宗教和政治独立的希望时,毅然选择了用死亡代替奴役的命运。

马萨达的希律王宫殿是早期罗马帝国奢华宫殿建筑的代表,虽然如今唯余断壁残垣,但凭借想象,我们依然能构筑出当年的奢华与坚固。这如迷宫一般的建筑就是王宫里的储藏室,一共有29个,主要用于储存食物和红酒。

在王宫坍倒的地方,人们也只是将原来的模样稍作复原。墙上这些黑色裂缝以下的就是原先的遗址,上面的是后人修复的部分。

走到城墙边远眺,昔日罗马大军攻城的营地痕迹在戈壁之间尤为明显,空中划过几只乌鸦,给这里增添了几分荒凉。 视线的尽头就是死海,一层沙石带起的雾悬浮在死海上空。想当年,耶律王所看到的死海当然要比现在的壮观的多,而选择在此建造宫殿也正是为了方便观察海上的敌军。

成群的乌鸦停驻在破旧的木屋上,仿佛正在窥探着历史。

步行许久,距离之前远处眺望的死海越来越近,以色列的国旗在米黄色的沙石中尤为明显,淡蓝色的死海却在这片苍茫大漠中呈现出不一样的颜色。

来到死海,不可错过的另一项体验就是乘坐越野车进入死海边的犹大沙漠腹地看日落。当车子渐渐驶离公路,看着窗外的景象我才意识到,原来这里的沙漠并非我们想象中的那种传统意义上的细沙大漠,这里所谓的沙漠,就是这些盐碱化的戈壁。经司机介绍,在几万年前,这片沙漠也曾是死海的一部分,故可以看到一些奇形怪立的岩石,甚至还有鱼群穿梭过的岩洞。

到达一个停靠点,司机热心地拿出水让我们喝,并神秘地把水浇到石头上,结果岩石表面泛起点点白色盐粒,让人唏嘘不已,曾经也是死海的沙漠最后还是逃不了干枯的命运。据说距今2.8亿年前,海洋不仅覆盖了整个中东以及今天的印度大陆,就连中国大陆和中亚地区,也几乎全被古地中海浸漫。

以色列这个国土面积并不大的国家处处充满着魅力。离开沙漠,我们一路向北,去领略地中海古城雅法的魅力。雅法古城位于特拉维夫,确切的说,雅法的全称应为特拉维夫-雅法,因为先有雅法古城后有特拉维夫。

雅法是个拥有4000年历史的港口城市,而特拉维夫仅有百年历史,你也可以像耶路撒冷一样,将其分为新城旧城去理解。虽然与耶路撒冷同为古城,因地理位置的不同,你会在这里感受到不一样的生活状态。相对而言,沿海地区的人们对生活的态度更为开阔,不拘一格,充满艺术的遐想。

因雅法依附着地中海,风景幽静,而名字恰好是希伯来语中“美丽”的谐音,也有人认为雅法的意思是闪着白色的光辉之地。

这座有一百多年历史的土耳其钟楼是雅法古城的地标性建筑,游览这座古城通常是从这座钟楼开始的。

位于中心广场的圣彼得教堂是雅法的另一座地标性建筑。最初建于1654年,是为纪念耶稣的得意门徒“圣彼得”复活升天而建,米黄色的外墙,砖红色的正面和高耸的钟楼使教堂格外醒目。

雅法老城的入口有一个拿破仑雕塑指示牌,上面写着“历史遗迹入口”。就像耶路撒冷一样,历史上,雅法城也一再被摧毁,曾经法军包围了这里,拿破仑下令屠城,杀死了许多当地居民。而这会,他们竟然将其塑像作为游客指示牌的人偶,可以想象,雅法人民的心有多大。

和地中海的许多小镇一样,这里的门窗也是以蓝白为主,每家的窗台上都栽着小花,每个角落都透着古朴小清新,同样是经历风雨的古城,这里完全没有耶路撒冷老城的那种宗教沧桑感。

随处可见政府在不断地修复雅法古城旧貌,并将部分街巷改造成为艺术文化聚集区。街道中到处是博物馆、艺术画廊、咖啡馆、珠宝店、时尚艺术店等,古老的雅法如今已成为一个艺术走廊,散发着别样迷人的气息。沿着斑驳的墙壁进入蜿蜒伸展的小巷,追逐着巷口的每一处阳光,仿佛在探索以色列充满艺术气息的露天画展,触摸着每一笔的精彩故事。

穿出迷宫般的小巷,眼前豁然开朗,这里就是老城的古港口,停泊着的多是私人游艇或者是捕鱼船只,一到时间就会有打渔人在此贩卖刚捕获的海产。沿着港口散步闲坐,你可以感受到这里的另一种生活状态。

以色列人常说:“在耶路撒冷祈祷缅怀,在特拉维夫玩耍。”特拉维夫,以色列的第二大城市,地位犹如中国的上海,是经济和商业中心,它热情、包容,充满了活力。特拉维夫建城只有一百多年,与几千年历史的雅法老城连为一体,既融合了历史底蕴又充满了年轻和朝气。

与耶路撒冷的历史浓厚感不同,特拉维夫并没有过多追溯历史,而是站在创新的最前沿,它强调城市的多姿多彩,突破一切束缚,彰显的是多元文化的融合和包容性。 在这里,你几乎看不到穿着正统服饰的犹太人出没,这里的居民并不那么在乎宗教和政治,整体环境非常欢快自由。

一个城市的包容,是孕育艺术的天然原料。颇具艺术气息的Neve Tzedek是特拉维夫建成的第一个生活区。早在一百多年前,犹太人从雅法的阿拉伯人手上购买了这块地建设新的住宅,Neve Tzedek区也随着在这里居住的人口越来越多应运而生。如今,那些古老的建筑还在,经过后期的修葺和整改,兴建了各种商店、咖啡厅和民宿,已成为当地最时尚的街区之一。

在特拉维夫,无处不在的街头涂鸦体现了文化及个体的包容性,这座城市对于艺术的创作是完全开放的。世界上包括中国在内的大多国家都禁止涂鸦,因为影响整体城市形象,但特拉维夫的街头涂鸦却是一种常态,很多街头涂鸦都具有较高的艺术观赏性。

如果脚力好的话,完全可以靠步行闲逛这座城市。行程的最后,当然要去享受一下地中海的沙滩,因为住在了海景酒店,过个马路就可以到地中海边,非常方便。这里的沙滩并不算惊艳,但却有着这座城市独有的氛围,或许是因为太多沉重的历史终于在这里得到了释然。

太阳逐渐接近海平面,整个海面开始发光,星光点点,犹如裹上一层薄薄的金色外衣,照映着整个天空。远处可见一叶白帆,静置在金黄色的海平面上,船上的人一定也在观赏着这漫天金黄的风景。

小男孩一直在与海浪嬉闹,当海浪拍打上岸,他就起跳,一个接着一个,每一次成功的躲浪都让他欣喜万分,似乎觉得自己闯过了一重重的难关。每一次的落地都是为了下一次的起跳,无所顾忌地冲向海面,追寻的是战胜难关的喜悦,就如同这个年轻的城市一样,面对一切,挑战着一切,这或许是以色列从古到今的民族特性。

随着太阳落下,海面的颜色逐渐接近暗红色,原本的蓝色已无影无踪。静静地望着美得一如既往的地中海,它似曾相识,却又那么不一样。看过无数场日落,对于它的喜爱却从未减淡过。或许是因为喜欢它瞬间的温柔绚丽,又或许是一天的烈日在那一刻得到释放,心情也跟着归于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