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上公校和私校的一个想法

再更新:

BBC正在播 My Life - the Most Famous School in the World, 讲3个来自于普通家庭的孩子通过奖学金在Eton上学的经历,其中有个小孩是中国人,父母是开Chinese take away的。还是蛮有意思的,大家可以去看看,BBC iPlayer里有。

里面好像说Eton有1300个左右学生,其中250个是拿奖学金的。

==================================================

看来大家的回复,更新下:

我想讨论的不是私校是不是比公校好的问题,也不是能不能上的起的问题,我相信从平均水平来说私校会比公校好。我的问题是,从孩子的人生发展来说,私校教育给孩子带来的益处,跟孩子25岁时给他30万的资金,哪个对他的人生帮助更大?

成龙大哥提到私校不用2-3万一年,我重新计算了一下,假设小学每年15K, 中学每年25K,这样12年的教育要240K。如果把这些钱做其他长期投资,相信1年5%的收益很轻松,那到孩子25岁时会高达453K,而不是300K。

===================================================

版上现在很多人买房都已经开始考虑学校,所以也有很多上state school还是private schoole的讨论。对于这个我有一个想法说出来跟大家讨论下。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当然我的讨论是基于孩子父母不是特别有钱的那种,也就是如果一定要让孩子上私校也能上得起,平时也还能出去旅旅游,但是也没有太多余钱了。如果你是孩子全部上私校家里还有几个million的大房子不属于这讨论范畴。

第一条路,我们可以让孩子去上公校,学费免费。以我们华人的智商,应该成绩也不会太差。当然做父母也不能完全放手不管。所以最终孩子就算不能上oxbridge,伦敦的那几个好学校还是能进的。

第二条路,让孩子去上私校。每年学费2-3万英镑,小学和中学下来至少20万英镑。如果你把这些钱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存下来,等到孩子25岁的时候,至少得值30万了吧。

所以我的问题是,在你孩子的人生,是私校给他的教育对他帮助大,还是让他去上也很不错的中学大学同时在25岁时给他30万英镑的帮助大呢?我个人觉得是后者。

另外很多人提到了私校的人际关系资源,老实说我觉得同学之间一起玩的还是家庭背景类似的人,我不觉得去上私校就能攀上大富大贵人家的孩子并从中得到什么好处,相反我觉得如果自己家庭条件不是特别好而硬要去读私校,反倒对孩子的成长不好吧。

再附上在FT中文网看到过“虎妈和伊顿公学的启示”的文章,其中我觉得说的很有道理是:一个人成功的三大要素是优越情结、不安全感和自控力,而与人们常常提及的乐观、人脉、韧性或终身学习之类的品质无关,因为这些品质在必要时会自然涌现出来。

英国《金融时报》专栏作家 露西•凯拉韦

十天前,我丈夫去参加伊顿公学(Eton College)1974届毕业生的重聚会活动。约150人挤进那座15世纪的教堂,快速地大声唱过《我心应当来称颂主》(Praise my Soul the King of Heaven)之后,坐下来享用可口的饮食,缅怀孩提时代的恶作剧,同时默默合计一下毕业后40年里谁混得最好。

结果他发现了两个现象。第一个现象是他们看上去都如此神采奕奕。由于教养、教育及金钱的缘故,这些57到58岁的人仍然很容易认出少年时代的样子。

第二个现象就是,相对来说,他们的职业生涯并非特别耀眼。除了一位资深政界人士和一位前报社总编辑,他们构成了一个由律师、房地产投资人和基金经理人组成的中层团体。按照国家平均标准来说,他们确实很富有。然而,一考虑到他们人生的起点,他们的成就便令人失望了。当初进入伊顿公学时,13岁左右的他们天资聪明,多数来自富有家庭,在那里他们穿着燕尾服度过五年,并融入了世界最精英化的人脉网络之一。然而,年富力强的他们,成就却没高到哪去。

人们通常抱怨伊顿公学毕业生构成一个封闭的“俱乐部”,掌管着英国的命脉,而我丈夫却有不同的发现。没错,目前有三位伊顿人大权在握,他们分别是英国首相、伦敦市长和坎特伯雷大主教(Archbishop of Canterbury)。不过他们其实只是一个更令人吃惊的规律的特例,这个规律是:尽管组成伊顿“俱乐部”成员生来就准备做大事,但没什么太大成就的人却越来越多。

就在上周,我无意间发现了伊顿公学1974届校友之谜的答案。答案就在一本引发争议的新书里。这本书名为《成功三法宝》(The Triple Package),由“虎妈”蔡美儿(Amy Chua)和她丈夫杰德•鲁宾费尔德(Jed Rubenfeld)合作而成。该书旨在解释为什么在美国犹太裔、摩门教徒和华裔表现比其他族群好得多。他们声称,原因有三点:优越情结、不安全感和自控力。单独而言,以上三个要素起不到任何作用,必须同时具备这三者才能起作用。太过优越,你就没有动力做出任何努力了;不安全感太强,多疑会削弱你的行动能力;缺乏自控力或自律,你就难以应对任何问题。

如果拿这三大要素来对照伊顿人,你马上就会发现是什么原因令他们止步不前。他们的优越感确实异乎寻常。然而,他们的不安全感很弱,而且几乎没什么自控力,这是因为伊顿文化的背后,是一种取得任何成就似乎都不费吹灰之力的观念。

蔡美儿和鲁宾费尔德不仅仅回答了伊顿公学的问题。在我所见过的普适成功学理论中,他们提出的观点是最佳的一个。他们原打算用这一理论解释不同族群的差异,不过,它更适合用来解释为什么同一社会阶层的人中,部分人表现比其他人更好一些。

我从没与戴维•卡梅伦(David Cameron)打过交道。不过,我对贾斯汀•韦尔比(Justin Welby)大主教和鲍里斯•约翰逊(Boris Johnson)市长有足够的了解。我完全能想象得到,他俩对于不安全感都不陌生。同样,他俩都有约束自己勤恳工作的能力。

这三大法宝还有助于解释其它成功学理论。我们总会听到许多失读症患者和幼年丧父者如何攀上人生顶峰的成功故事。如今,我们终于明白了他们成功的原因:这是由于那些缺陷令他们缺乏安全感。我们还明白,要让这类缺陷发挥作用,拥有该缺陷的失读症患者还必须对自己的优秀心知肚明,必须做好准备通过必要的努力使自己更优秀。

该理论一个振奋人心的地方在于,它对“激情”只字未提——对我来说,激情既不是伟大成就的必要条件,也不是充分条件。另外,对于人们常常提及的乐观、人脉、韧性或终身学习之类的品质,该书也丝毫没有提及。根据三大法宝的理论,所有其它品质在必要时会自然涌现出来。

相对来说,让人不那么振奋的一点是,该理论解释了为什么成功人士很少是讨人喜欢的人。有优越感的人会令他人敬而远之,没有安全感的人则会让他人失去耐性。这两者兼而有之的人则更加令人难以忍受。如果考虑他们通常会为掩饰这两种品质而做出的种种举动,情况就更是如此了。而过于自律对朋友来说又太过沉闷,因为这意味着不可能让他停下工作,开瓶葡萄酒享受一下。

不过,身为人母,我却从《成功三法宝》中得到一丝安慰。蔡美儿第一本书《虎妈战歌》(Battle Hymn of the Tiger Mother)曾让各地的宽容妈妈十分不安,使我们为曾经这么软弱地对待子女感到忧虑。而这一次我感到一丝解脱。诚然,我所做的任何提升孩子们优越感的举动都会削弱他们对自身不足的感觉能力。然而,如果我试图降低他们的安全感,就有可能伤害到他们的优越感。因此,我从这本书中吸取的教训是:就像过去那样,胡乱应付就行了。

我的想法很简单 - 私立学校课程内容比较多, 活动很多, 比较好玩; 学生也大多数家教比较好. 有钱当然上私校.

这个问题哪有一个标准答案啊,你认为上私校不如把私校的钱攒下来,25岁给孩子帮助更大,可是也许有人认为好的学校教育比给孩子一笔钱帮助更大。你可以说有人花钱上了私校没有什么特别成就,可是也不代表上了公校就一定有成就。在人生的成长过程中,不知道是哪个不经意的细节给了孩子什么样的影响。光拿个例啥都说明不了。花钱上私校不等于通向成功,但是也不等于不成功,还是以个人情况定。
LZ这句以华人智商,成绩应该不会太差,加上家长好好教育就可以上个好大学的话,我觉得就不太对吧。没看出来华人的智商就多么大的优越性了,也有好多家长特别抓紧教育,但是小孩就是烂泥扶不上墙的例子,不然全中国都没有学习差的学生了。
总是,自己的孩子,肯定是想着给他好的生活学习环境,还是要看自己家庭条件做决定,都不能一概而论哪个好哪个不好。

我觉得私校在培养孩子的修身养性方面比功效强

有时间讨论这个不如花时间挣钱交给私校。

如果钱不是问题当然私校了。

私校要不好的话还那么多人争着去让娃上私校,难道那些人都是傻子?
发送自苹果论坛手机版: m.powerapple.com

对于同样智力和用功程度的孩子来说,读什么学校都一样。但作为父母没人敢打包票说自己孩子一定出淤泥而不染(虽然比喻过分了点,公校对比私校相对环境还是复杂,学习松散)。怕就怕在外界环境影响了孩子,这是钱买不回来的。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密不可分。家长们选择什么学校是家长们的想法,这绝对用金钱衡量不了,因为有钱的人也不见得给孩子舍得花这钱,没钱的也不见得没有教育意识送孩子去好学校。

私校是好,可是有的人省吃俭用挤破头要让孩子去和富贵人家的孩子扎堆,就很蠢。有多少能力办多少事,有的人是有钱交私校的学费,殊不知富贵人家小孩上私校的学费根本不及他们社交的费用,上的起社交不起白搭。不如把私校的费用省下,多带孩子出去旅游,上别的兴趣班,一样对得起孩子的教育

其实我想让孩子去私立,但是也不知道私立教学怎样了,但是老是觉得私立,花钱啊,教学应该很好的,现在儿子上的学校,学校成绩不好,老师教什么也不清楚了,一问老师,就什么都好,每次孩子拿作业回来,我就得自己教,头大,我又不是老师,也怕教不好啊,我想私立应该好很多吧。课外这些游泳啊之类的,自己也花钱,找个好班,孩子就跟着上,也学了很多兴趣的东西。 我们计划是,小学孩子也上了一半了,就像这中学可以上好学校,最好是私立了,因为觉得青少年期孩子不好管,怕上不好的中学,孩子容易学坏,如果上私立或者好的中学,那些孩子都忙着学习,孩子的素质应该会好很多吧。

你家附近有没有好的grammar school?

如果是重视成绩的话grammar school是首选。

查过了,没有的,所以很发愁,私立初中真的上不起,如果靠拿奖学金,也不知道我家老大能学成什么样,每次发的作业,回家都要自己教他,他理解的也慢,挺愁的。

其实私立没那么可怕啊,很多都是工薪阶层去读的,在银行工作的好多人的孩子都是读私立,也都是普通人。

这个真不一定. 很多工薪阶层省吃俭用送去私校,同学办party费用都是2k,3k一场,普通家庭精打细算花个5,600办一场,同学约你去玩都是一年会员费5K起跳的儿童俱乐部,你约别人去个Gambado,大人是觉得真没什么,可是小孩是有压力的。也有很多就像你说的银行高管就有不送孩子上私校的,但是有很多课外activities, 一有假期就带孩子全世界旅游涨见识,也给孩子请保姆请家教的。比例来说,华人的圈子有钱没钱都想送私校,风气也好,美其名曰重视教育也好。没有对与错,只是观念不同罢了。

Eton不只是个private school(一般叫independent school),它是屈指可数的public school,好比independent school中的战斗机。

不要觉得上了independent school就能认识NB人的孩子,将来怎样怎样,independent school最多的是中国孩子。要是上public school这样的概率还多点儿!

讨论这个问题没有什么意义,每个家庭情况不一样,每个人想法不一样,更重要的是每个孩子不一样,按照家庭情况选择最适合每个孩子的学校才是最重要的。

学费的问题,就算在伦敦很多非常好的中学一年就是15k左右,Westminster住校也就30k多一点,小学要便宜的多,你说的2到3万高估了。

私校隐费用的问题等我那天有空把我家一个孩子一年的详细费用贴出来看看。

LZ是没钱送孩子上私校,然后在这自我催眠么?说实话,有钱有能力,谁不希望送孩子上私校啊?要知道我们华人父母都是十分重视孩子的教育,要不国内就不会有那么多的补习班了!

银行工作的很多人是普通,可收入不普通啊。:stuck_out_tongue_winking_ey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