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旅行、义工、沙发客的部分真相

我说~看好题目先,“部分真相”。如果你自行带入还觉得不爽,我顶多摇摆着回一句:怪我喽?

我出去的那些个年头还不流行现今的这一句: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出走的第一年顶多算叛逆期,对于父亲的那句:“这个世界都是坏人”的行为检验。如果你老是遇见坏人呢,要不你是坏人,要不就是专门抓坏人的人,不然还能咋地?实践证明你是什么样的人,身边就会聚什么样的人。但是上帝那小子调皮偶尔给你点惊喜,让你时不时的开开眼界,见识见识不同的生命体,不然人生多无聊。

很多路上的人用他们眼里看到的故事来衡量我的行走,有人跳出来说你这不行,那不对,你会不会做人,我顶多呵呵。我是疯子~我爱调皮~

回青岛之后,也没闲着路上的事。除了给人攻略,手留余香以外,还得应对些废材和三观相悖人士。我在沙发客网站上扔过贴,说来青岛的有缘人可以接待。至于沙发客是啥你们不知道的自己度娘去。很可惜的是,我回青岛中小半年了接的数次电话都是空降(到站就睡,睡完就滚)。我艹,你当人人都像你一样SB。90年代初创始人发起沙发客完全是互动性质的交友,陌生的城,熟悉的人。咱有缘相见互诉衷肠,我给你介绍我的家乡,你回去后再去反馈别的有缘人。结果呢,我除了赶脚你没钱住宿跑我这蹭吃蹭喝来毫无他意。一开口满嘴的官方腔调,深更半夜到青岛,睡我家的沙发,天还不亮就闪人,去你妈的旅行,你若有心想了解这岛城我必款待,但是你当我这儿是中转站还是收容所?

国内的沙发客发展年头少,规矩还很不规矩。有一个写手一语道破天机,沙发客——大多不过是穷和寂寞。打着和当地人成为朋友的大旗住在当地人家里,用故事和礼物(他乡特产、工艺品、厨艺等)作为交换,沙发客主用东道主的热情请远方来客深入当地。看起来很美好是吧,实际上能有多少经得起推敲。东道主这边:我恰好懂脚下的这片土地、懂旅行、够热情、有耐心、还有闲。沙发客那边:爱旅行、够仗义、不揩油、有见识。然后这两人还得能及时地对接得上,你看多不容易。大家都这么忙,陪亲人朋友的时间都少得可怜,我若抽出大把的私人时间与你共处,请你至少是个“值得”的人。一个有见识的远方来客指定走了些许年头,若他走了些许年头那对于经济问题的处理能力自然不必赘述,哪来那么多寒酸?

我见识少,没见过世面大场面,暂时住不起什么星级豪华场所~

常年住客栈,和很多客栈老板成为朋友之后,就会询问一些行业问题。比如“义工”,大家都造的,旅游业是分淡季旺季的。淡季那个闲呐~是真闲!旺季那个忙啊~是真忙!但是客栈这一行本就是小资行业,雇佣制显然不适合两季分明的客栈服务业。比如五一、十一、春节就忙那么数十天,花钱雇人那可是实打实的成本,不如找来些“志愿者”,还显得情调些。于是“义工”这个词就悄悄地兴起了。

我说过,我见识少~见过的义工大部分是年轻人、小屁孩居多,手上毛爷爷少,又爱玩、想尝鲜的人群,再或者刚工作几年不顺心出来看世界的职场小白领。你看“义工”把这两头的人关联得的多具有合理性:一边是我爱文艺、要旅行、想给人生留谈资的热血青年;一边要节约用工成本,还不能懈怠的客栈老板。来客栈住的客人也大多随性,反正都是打扫卫生收拾床铺。你说我是花钱雇个大叔大妈呢,还是腾出一两个床位给不要钱的小年轻呢~

别跟我扯什么国际农场义工、非洲难民义工、志愿者联盟这种犊子!MD~你英语什么个水准?

至于义工和远方来客发生个什么感情纠葛,那更好,路上的人嘛!没个什么风情韵事,我们拿什么饭后八卦,放心吧。路上的感情落地执行的没几对,他们自己一个人的命运还都安排不好,哪还有这么多余的能力处理两个人的?

哎呦呦!你又怪我说这么难听,怎么活这么大你不知道现实都血淋淋么?

年轻嘛,出去看看没什么不好,经验就是这么积累起来的。年轻不冒险、不伤痛、不犯错,老了拿什么写回忆录。就怕你被假象迷惑了双眼,一意孤行,耽搁了正经事。别傻呼呼地天天沉浸在远离吃喝拉撒睡的小情绪里,没几个人记得住你。还是那句老话,要远行可以,祝你出得去、行得远、看得足、回得来~

PS:卧槽!你问我什么是正经事,吃喝拉撒睡、孝敬父母、实现个人价值、有雄心壮志的创个业啥的~最后能力大了,有本事了,谁拦着你环游世界,切~

鞠躬下台,么么哒~

没睡过沙发, 但是能体会到文中nng

对楼主接待的那些冷漠的人 深有体会 不明白 为什么那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