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房记》(全文完)

非常好。谢谢分享

《买房记》之四:看房

选好大致感兴趣的房子后,就应该进入看房的阶段了。说起来,当发出这个指令时,这应该是个令人很向往的激动时刻。对即将要去看的房子:充满着无限希望和想象。但不幸的是,大多都会经历这样一个沮丧的过程:
“兴奋 - 失望 - 再希望 -再失望 - 怎么就差那么一点点 - 累了、倦了 - 彻底失望 - 要不就将就吧 …”
言归正传,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把初步选好的房子列成清单、然后给中介打电话约看房时间、给车子加满油、带上最后形成清单去看房。这个清单至少应该包括:房子的地点、特点、要价、中介名称及其联系电话(方便在找不到的时候联系)、看房时间等,再加上看房后的评价。别嫌烦,有了这个清单,不但方便你计划看房,也方便你回来后做出比较,并为最终出价提供依据。
根据专家的建议(其实贷款银行或Mortgage Advisor也会提出大致相似的建议),在看房过程中一般需要提出几个问题(有些中介或屋主会主动告诉你),这些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是四个方面的:
1、价格(寻找到合适的出价点)
[ul]

  • 卖方的要价
  • 在附近的同样的房子价格大致多少(这时先前在Zoopla上查到的资料就有用了)
  • 是否有人报价了?有几个?价位在多少?
  • 这房子在市场上多久了?(一般来说,在市场上越久,你可能拿到的折扣的几率和比例也就越大)
    [/ul]
    2、房子的条件 (探寻房子的质量和潜在缺陷)
    [ul]
  • 这个房子什么时候建的?
  • 屋顶和(或)墙体有什么缺陷吗?(只要细细查看,墙体的缺陷都可以发现。一般来说,主要看是否有凸出来或凹进去的地方,墙体纹路是否有弯曲、裂缝和潮湿等症状)
  • 房子的地基结构?(新建筑一般都有水泥基础,但老房子,有些就没有专门的基础,往往是直接在地上铺砖或石头做地基)
  • 房子的窗户是否是双层玻璃的?(这关系到以后的账单)
  • 房子是否有做保温(包括墙体和屋顶)?其保温材料是什么?(这关系到以后的账单)
  • 最近是否有做电路、暖气、煤气或厨房的工作?
  • 房屋的朝向?
  • 花园里的树是否是被保护的?(如果有大树的话)
    [/ul]

3、地点(确认安全、居住状况和邻里关系如何)
[ul]

  • 是否在保护区?
  • 附近的房子都是什么类型的?
  • 邻里关系如何?
  • 学校情况如何?(中国人都知道)
  • 有什么不好的地方吗?(比如交通拥堵否?或屋前的道路交通流量如何?附近是否有噪音源:这个最好在晚上再去检验一下)
    [/ul]

4、除此之外,还有关于原有屋主的:
[ul]

  • 为什么要卖呀?
  • 准备搬到什么地方啊?
  • 房子买好了没?
  • 如果买下来,什么时候我们可以搬进来呢?
  • 这房子的水费、电费、煤气费大致多少?
  • 这房子的Council Tax是第几类,每月多少?
  • 什么东西会留下来?
    [/ul]

一路下来,如果一切都还满意,可以安排约时间做第二次的看房。如果没什么其他的意见,就可以考虑出价了。

不错,楼主辛苦了

期待更新!有兴趣那个chester的教堂,有link看看么?

不是很赞同lz的观点,

  1. 曼城靠近peak那个区以前是纺织业重镇,德国后裔颇多,针眼里看人,对于中国人的歧视格外严重。房子里的问题也多多,你不信可以去那边呆几年再看。

  2. 房子最好离教堂远点,更别提教堂改过来的,不干静,你就算八字够重,住进去也难保不影响到家人亲人。

  3. 在这个年头,交通必须要方便。你和一群racist住在山区,一旦有个天灾,(比如大雪)人祸(stepping hill医院护士害人),后果自负。

便宜没好货,要从比猴子还精的英国人手里买到没问题的房子,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不信。

俗话说,闷声发大财。我完全可以保持沉默,但是看着善良的人被误导,尤其是国人被那群猴精猴精的蒙蔽,被骗了居然还替人家数钱,实在看不下去了。

抛开其他不说,单是挑房子,最重要的莫过于风水。如果有人以为这只是中国人的传统,那就错了,英国也讲风水,就你之前提到的教堂而论,每件教堂都运用了类似风水的原理。你如果硬要住也不是不可以,就把教堂周围的结界都破了,再把教堂顶掀开,在大太阳下面晒上几年再说。

点到为止,好自为之。

教你识别风水凶宅 [复制链接]
http://bbs.powerapple.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981556&extra=&page=1

不错,等更新

支持:cn09:

老房子也许质量好吧。。。。这个其实也不好说吧
但肯定的是老房子bill一定比较高就是了
我倾向于新房,但是 …

为什么喜欢老房子,这主要还是个人经验和喜好而言。至于老是提到的质量差别,这不是一个单纯的建筑质量差别,我们讲的是整个设计质量(每个房间的面积是否合适,整体房间的布局是否合理,层高是否足够等等)、整体的居住环境质量(是否花园足够大,周围的环境如何等等)。

其实就是从建筑材料而言,经过比较,还是觉得老房子的材料实在。比如红砖房的里里外外都是用同一种砖块,石头的就不用说了。而现在的新房子,我们看过的十几套,无论外面是什么材料(砖、石头贴面),里面肯定都用Block。还有就是以前的老房子虽然很多没有做地基,只是直接用砖或石头砌起来,但100年风风雨雨下来,整体条件还很好,相信再过100年也没有什么问题。新房子毕竟还没有经过这么长时间的检验,还不好顺便下结论,这里不做更多的评论。

不过,就如你所言,新房子因为新的节能要求,所以其Energy Perfomance都必须达到A,Bill当然就少一些。不过老房子好好弄一下,提高的空间还是有的。比如我们做的Blue Tile House就从以前的G1提高到了D65,比我们现在买这套房子还好一些。这里就有个平衡的问题。

以上,个人意见仅供参考,不用做深入的讨论。

我找找看了,大概因为卖出去了,链接内容已经没有了。我再看看有没有其他办法找出来给你。

教堂问题:呵呵,我自认为是个比较迷信的人,没想到还有比我更执着的。

至于Peak的问题:我前面说了,纯属个人喜好(每年都要回去采蘑菇、摘野生黑莓做黑莓酱、采新鲜木耳,以及徒步等)。、

另外一个问题,不做评论。

《买房记》之五:讨价还价

如前面所说,在看到中意的房子后,先列入短名单,回家综合各方面的因素后,就可以准备出价了。不过,出价前,最好让中介安排去做第二次看房。可以通过这次看房做更细致的了解,特别是房子的细节,比如木工、油漆工的活做得如何;电器开关、洁具的品牌及使用状况等。。。

为了在讨价还价的时候有更好的主动权,至少不至于太被动,在这个第二次看房的阶段有些需要注意的地方(其实第一次也需要)。根据电视节目Relocation的主持人的建议,以及贷款时Mortage Advisor和银行业务员的提醒,再加上一些常识,归纳起来大致有:

[ul]

  • 遇到喜欢的房子不要表现得喜形于色;
  • 多挑毛病或不足的地方,比如:房间结构、布局或大小,地段和朝向如何,噪音或隔热问题,是否需要额外的施工等(注意分寸,别过火了,不然就太着痕迹,而且如果惹恼了卖家,有些人会拒绝卖给你的);
  • 不能当天出价;
  • 如果出价被否决,也不能马上重新出价;
  • 不要出整数价格(大概因为听起来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而且也更合理);
  • 告诉对方(中介),你手里的候选的房子不仅仅是这一家;
  • 最重要的还有:就是要理直气壮地告诉对方(中介)你的钱(贷款)没有问题,以表明你的巨大的购买优势,因为目前能够申请到贷款的人比较稀少。
    [/ul]
    说归说,具体到实践就不如理论上这般从容了。接下来讲一个我们失败的购房例子。

《买房记》之六:错过的教堂

故事的开始是这样的,那是半年前的事了,那时我们终于决定放弃租房的便利,同时也是决定要远离租房的一切不利,于是投入到买房这个不小的计划中,也就有了我们的第一次购房经历。

一开始我们经过比较、筛选,最后选出了大概15套各类不同的房子列为我们的第一拨看房清单:有新房、老房;有联排、联体和独栋的;有位于郊外的、也有位于小镇中的。。。

[ul]

  • 新房
    [/ul]:看了两套,位置都很不错,花园也比一般的新房要大很多,外观质量也不错,但看了一下,就不再抱希望了。其实在半年后,还看过几套新房,其中还有位于Peak District中的有名的Buxton的,外墙还是用石头建的,想象中应该不错。但一到现场一看,就很不喜欢了。原因大致有:
    [ol]
  • 新房的开发商为了更充分地利用土地,整体房子布局都比较局促:房子之间的间隔做到了最小化,花园也是如此,失败!
  • 房子看起来都是用同一张图纸建造地,仿佛就是在计算机上用左手按了Ctrl+C后,再不停地按Ctrl+V,太缺乏变化了,失败!
  • 开门进去,各个房间就和外面的整体布局一样,也是局促:
  • 有些明明只有两个卧室(Bedroom),还非得做3个卫生间;比较夸张的是我们以前看到过的一套要价在£95万的一套5个Bedroom的,里面居然设计了5个半卫生间,其他房间都挤在一起,不知道设计者的出发点在哪里;对了,还有一个得奖的设计,大概因为是和旁边的教堂一起做的项目,那排新建的也加入了很多教堂的元素,比如大门和窗户的形状及内部部分房间的屋顶设计,但独独缺失了教堂那种大气和空旷的神韵;失败!
  • 装修好的房间看起来都一样,无论是材料还是家用电器的选择都千篇一律,缺乏个性,失败!
  • 特别是层高,这是我们最不能容忍的:为了节约成本,基本都是按照建筑规范的最低要求来做,仿佛只要稍稍垫垫脚就可以触摸到天花板,压抑!
    [/ol]
    言归正传,根据身边朋友的经验(其中一个总结了一下,他们两次买房,每次都看了68套房子),我们做好了慢慢看的准备,没想到的是刚看到第五套 ,就被吸引了:一个用教堂改造的房子。

屋主是双胞胎姐妹,她们几年前买下这个教堂,然后改造成三套房子,其中中间的那套出售给一对老夫妇,姐妹俩分住两头。由于她们的儿子马上要进入A-Level,而那个附近的学校只有传统的男校和女校,他们的儿子不喜欢,所以需要搬家,到一个有男女混班的学校附近去。姐妹俩同时卖,同时搬,还是搬到一起。果然双胞胎!

我们去看房的时候,姐姐的那边已经卖掉了(她那套是按传统习惯改造的:楼下是Living Space,就是厨房、餐厅、客厅,楼上是卧室),所以妹妹开始着急起来。相对来说,于我们反而更喜欢妹妹这套:楼上是开放式:厨房、餐厅、客厅和书房,楼下除了3个卧室外,还有一个很大的Receiption Room。每个房间都有足够的层高,并保留了其原有的高大的教堂窗户:每天不同的时段,天气好时,太阳可以全时段从不同的窗户照进来(不愧是教堂设计),下午正好照进这个Receiption Room,让整个房子亮堂堂、暖洋洋!除了花园小点外,其他一切都很喜欢:足够大的地下室、花园里还装有一个可以天天都泡澡的Hot-Tub、房子改造时的用料和做工也都很好。

特别还有一点吸引我们是:这个镇上的很多老人,他们年轻时的婚礼就在这个教堂里举行的,并基本都保留有照片为证。这是一段段多么动听的故事啊!

估计我们的喜欢表现得太明显了(忘记了前面提到的看房戒律),而且最不幸的是这个妹妹是个做古董生意的Dealer(擅长低价买入,高价卖出的人)。本来为了确保交易成功,在我们去看第二次时,和她面对面地敲定了一个价格,并得到她的保证。但第二天等我们再去确认时,她却坐地起价涨了£1万。这让我们对这个房子的好感一下子去掉了80%,就好比把本来好好的一只北京烤鸭给换成了我们最不爱吃的鸡,还是鸡肋!

剩下的故事就简单了,在重新得到我们的确认后,她们一家信心满满地飞去西班牙渡假去了,留下我们在这里左右为难:买吧,鸡肋;不买吧,挺可惜的!后来因为再加上其他的原因,就很自然地放弃了。

《买房记》之七:拍卖

这第一次的意外失败,就像往我们买房的激情上浇了一盆冷水,一下子把刚开始的所有热情都给浇灭了。一时半会儿,提不起劲来,也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不愿再提买房的事情。去苏格兰渡假回来,就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到我们做的项目中,争取早日做完,投放到市场中,也随便转移了一下注意力。

半年后,一切准备就绪,准备重新出发:这一次严格按照前面所述的注意事项来执行。

不过,发现这次已经很难找到满意的房子了,大概因为有前面的教堂做比较:就一个层高就是一个不可逾越的障碍。结果,第一拨15套房子下来,基本没有入眼的,于是将目光投向了拍卖。这里讲三个拍卖的案子,也算是给我们自己留个念想:

[ul]

  • 一套旧房:房子的自身条件不是很好,比如墙体就需要做比较大的修缮工作。但位于区域极好的Wilmslow,还在郊外,有片小树林(树是大树)和一片不小地。主人去了美国,原来是租给别人,现在大概需要现金,就打算卖了。宣传册上的指导价是£25万。我们看完房子后,觉得在£30万左右还成,如果超过£35万,那么再加上£10-15万的工程费用,就没什么投资价值了(如果是投资的话)。结果,拍卖现场抢这套房子的人太多了,最后一位身着浅色上衣的男士在其漂亮的老婆的支持下,最后以£48.8万成交。
    让人不得不相信,这真是个有钱人的地方!
    [/ul]
    [ul]
  • 一个教堂:在Chester。去看过,以前已经被用来做当地的儿童活动中心了,而且还把教堂后面的花园用来建了一个很大的屋子,用着教室和厨房。教堂本身还保留着它原有的特点,没有任何的改造许可,而且是List2的建筑,所以指导价是£2-3万。拍卖现场对这个教堂的争抢也相当激烈:一开始的一个日本人通过电话比较来势汹汹,我们还没有来得及报价,就很快超过了我们的上限(£5万)。不过等到最后报价£6万后,他也挂电话了。接下来的表演是现场的两位,大概是Builder,互不相让,把价格提高到了£8万。这时,出价高的那个脸上已经开始出现尘埃落定的笃定表情。可没想到,这时半路杀出两个程咬金,他们接过接力棒,一路拼杀到了£9.8万收尾。
    真有点高潮迭起,一波三折,精彩纷呈的故事味道!
    [/ul]
    [ul]
  • 一个庄园(Eastate):房子不大,就两个Bedrooms,而且很破烂,需要全面修葺。但所属地庞大,的确够得上叫Eastate。更值得一提的是,据其介绍,其2.042英亩的花园(8,263平方米)一直以来都有专门的园丁打理,所种植的植物和树木很多都是纪录在册的。所处地点在威尔士,离Llangollen(一个著名的旅游小镇)不远的一个山谷中。指导价是£7万,最后成交是£12.5万。但由于一开始没有看到介绍,也没有做实地的调查和资料的准备,是我们在这个教堂的拍卖会上才注意到的,因为拍卖的特点(拍到后需要马上支付10%的定金,余下的90%必须在一个月内支付并完成交易,否则卖主可以另行交易,而且这10%的定金不予退换)不敢贸然出价。
    这是一个我们至今都还比较惋惜的案子,每每谈起这个庄园,至今都还在叹息:的确是个很好的住家的地方。
    [/ul]

《买房记》之八:重振旗鼓

在前两次拍卖上,虽然没有什么房子的实际收获,但拍卖会上的那种气氛给我们有些疲倦的情绪充满了电,于是再次选出15套房子,约好时间看房。

应该说,尽管最后这批房都没有成交,但这次的看房收获还比较大,至少有愿意出价的了。这里列出来做个比较说明:

1、维多利亚时期的房子

[ul]

  • 楼上3个卧室,楼下除厨房外,客厅和餐厅在一起,另外还有一个Playing Room;
  • 在一个很不错的一个小镇上,周围的人看起来都比较有修养;
  • 房子本身的很多特点都和我们做的Blue Tile House差不多:红砖房、房间内部的空间大、层高很好、花园大;
  • 就是有个很大的缺点:临街,而且车子的流量还比价大,尽管房间里听不大到,但车子的噪音让偌大一个花园基本无法使用。
    [/ul]
    结果:在中介的要求下,我们还是出了一个价:一个在完成改造工程后可以有点盈利的价格。但因为买家需要这笔钱去买他们的房子,所以我们的出价不被接受。

2、小河边边

[ul]

  • 也是3个卧室的房子,但是爱德华时期的,每个房间都四四方方,面积也足够大。特别是其中两间卧室里还有洗手池,有意思;
  • 花园不大,但出去就是一条小河(大概准确地说是运河),河边就是一条散步的小路,河上有座比较现代的桥,对岸是片绿地。这所有的看过去仿佛是花园的延伸,弥补了花园小的不足;
  • 另外还有两间地下室,面积也不小,有改造的潜力。
    [/ul]
    背景及结果:据中介介绍以前住的是位老太太,因为年级大了,搬去和女儿住了,而她女儿的家离这里比较远,也没有打算再回来了,所以卖掉。我们去看的时候是刚刚上市的。一开始,我们就很喜欢,中介和前面那套维多利亚房子一样:同一家。于是在那个带我们看房的小姑娘的要求下,就给了一个价:是考虑到改造需要的费用后,再结合那条街的其他房子的市场价出的。第二天她老板来电话说价格太低,需要加价。讨论后,第四天加了2万,并且说明是最后出价。但离屋主的最低要价差2万,放弃。

3、在曼城旁边比较有名的好区:Sale

[ul]

  • 楼上3个卧室,但其中一个很小,大概只能做小孩房间;
  • 大概是60、70年代的房子,层高低;
  • 厨房比较大,是前面做的扩建,但接缝的地方开始有些渗水了,需要对其做修补;
  • 花园很大,特别是花园外就是田间。这种大花园的房子在这个区很难得了。
    [/ul]
    背景及结果:房主是一对老头老太太,但最近老头因为身体健康原因,已经无法在家住了(家里的楼梯已经装有方便轮椅的自动装置),送去了老年人监护中心。老太太一个人没法打理这个房子,而且孤独,需要搬去和老头一起。我们评估后,觉得这套房子的报价还是挺合理的,特别是在这个很抢手的区,以后如果卖也肯定很快。可是,一来因为60、70年代的房子结构不满意、层高也低;二来始终找不到家的感觉,就没有报价。等到第三阶段找房时,打电话过去一问,中介说已经卖了。看来的确抢手。

4、Barn改造的房子

[ul]

  • 还是楼上3个卧室,尽管比较紧凑,但房间面积还行;楼下是开放式的:厨房、客厅、餐厅在一块,看起来挺大的,但仔细规划一下发现公共空间不大;
  • 花园很大,外面就是田野,环境很不错
  • 大概是因为新改建的,其设施和风格都比较现代,而且还比较新
    [/ul]
    背景和结果:这里是原来的农场的一圈仓库和牲口棚,后来开发商买下来后集中改建成住家用房,还设了一个总的大门,需要密码才能进入,所以相对比较封闭而安全。屋主和他们的女儿住在一起,最近女儿的女儿(就是他们的外孙女)开始长大了,所以需要换个大一点的房子。可惜,因为其公共空间不够我们的要求,放弃报价了。

这里随便提一下另外一个我们看中的Barn,在Peak District边上,有开放式的古老的壁炉,但直到我们最后卖好房,现在的屋主(一个老太太)因为身体原因一直不让人去看房。

《买房记》之九:拿钥匙

再一次歇息一周后,扩大搜索范围,又在网上找出约10套房子前去看房。最后给相对比较满意的两套做了报价:一套是乔治时期(Georgian)的房子;一套以前是个大房子的门卫房,约1900年建成的。两套均为石头所建。

具体来说,大致情况如下:

A、Georgian的那套房子挺大的,

[ul]

  • 楼上有3个半卧室(可以很容易地改为四个卧室),楼下除了有一个很大的客厅、餐厅、书房外,还有一个单独的早餐厅(Breakfast Room);
  • 厨房也是前几年才做的,还挺新的;不过其面积和整套房子的面积不搭,需要扩出来,最好和那个早餐厅并在一起;
  • 花园很大:除了一个大花园外(有课大树,大树下有个凉棚),屋后(位于厨房外)还有一片很大所谓的Hide / Secret Garden(隐藏的/私密花园),可以种菜什么的;
  • 另外穿过邻居的花园,在另外一个邻居屋前还有个储藏屋。
    [/ul]
    可惜的是,这套房子我们发现有也有三个不足之处:

[ol]

  • 前面墙面从屋顶到屋脚有条裂纹,也有修补过的痕迹,估计是年代久远,而那时的地基做得不是很深(或没有),房子产生的沉降不一致,所以出现裂纹;
  • 房间的结构不是很好,而且空间浪费很大(比如楼梯位置就不好),需要重新布局,工作量比较大。
  • 报价很高!
    [/ol]
    所以后来我们提出让卖方做房屋的鉴定(Survey)后,我们再根据裂纹的严重程度做报价,但被拒绝了。因为比较喜欢这套房子的大小,一周后根据我们自己的评估和可能的工程费用的计算,还是给了一个报价(一个作为投资的考虑的价位),也立即被买方拒绝了。不过后来等我们已经买好下面这套房子后,卖方还通过中介来打探我们的情况,被告知我们已经买好了后悻悻地放下电话。

B、门卫房:

[ul]

  • 房子本身只有2个半卧室(其中一个还在楼下,应该算做书房吧);
  • 但那个花园太大了,而且因为目前的一对老夫妇没有孩子,他们30年来一直都把多余的精力用来打理花园了,所以花园里的花花草草和高高矮矮的各类树木,就算是在冬天看起来也很漂亮。特别喜欢!
  • 所处的地方也很不错:在一条私家路(不让其他车辆进出的)的尽头,再往外出了那个栅栏,就是一条散步的小路,再外面是一条作为分界线的小河,环境很安静;
  • 两边的房屋不多,加上一左一右的两家大房子,这里就三户人家,感觉空间很大。
    [/ul]
    考虑到将来可以在花园里做个扩建工程,把厨房、餐厅和客厅都移出去,而把现在的这个房子作为休息专用,就足够我们使用了。所以就作为主要考虑对象来通过中介和买方讨价还价,三周后,我们终于达成一致意见 - 因为看对方是一对很好的老夫妇,价格上没有太为难他们。

接下来的交易工作于是按部就班地开展起来:

1、第一时间将报价被接受的消息汇报给银行,并付款让他们开始做基本的房屋评估:主要是评估房屋的市场价值是否和我们达成的价格一致,以便及时批准贷款;

2、找律师做文件方面的准备,同时通过他们开始做我们需要的各项调查。
其实,英国(英格兰和威尔士)于2007年12月开始规定所有的卖房都需要有一个包件叫Home Information Pack,简称HIP,里面几乎包括了所有的信息。但,因为调查显示买家为此浪费了大约10个亿英镑(每个HIP的花销平均为£500),在大家的抱怨和要求下,这个包件在2010年5月20日给取消了,只保留了能耗评估报告(Energy Performance),这个报告的花费平均为£50(具体报道可参见这篇报道:‘Pointless’ HIPs axed after house sellers blow £1bn - but coalition keeps £50 energy certificates):

[ul]

  • 水电煤线路及情况
  • 污水排放情况
  • 房屋本身的文件:是否齐全及合法
  • 环境问题:主要指周围是否有危险源
  • 比如垃圾填埋、放射源、工厂污染源等等,后来因为处在Peak District边缘,又增加了煤(Coal Mining)的调查
    [/ul]
    在耐耐心心的等待中,陆陆续续收到律师寄来的调查报告,并签署好相关文件及合同寄回给她,让对方签字并交换合同。

最后一周,根据律师的通知把我们需要支付的15%首付划帐过去,然后和收到的银行贷款一并划帐给卖方的律师。这时开始有些焦急了,最后一天的上午收到律师的邮件确认银行的钱到了,答应立即办理汇款,我们更着急了。终于在当天下午3点接到电话被告知钱已到他们帐上,通知我们去中介处领取钥匙。

匆匆忙忙给律师发了一个邮件,告知她这个好消息,并表示对她工作的感谢后,出门。在交通高峰时段驱车2.5小时到达中介办公室时,已过了他们的下班时间,她在男朋友的陪伴下等着我们。简短地聊了几句,并表示感谢,取好钥匙趁黑赶到新家。

摸索着开门、进屋、开灯、互相看看:我们的家!

买房记》之十:搬家

房子钥匙拿到了,接下来的工作就是搬家。说道我们的这次搬家,故事还比较与众不同。就以此故事来做这篇《买房记》的结尾吧。

西方国家的慢节奏,不仅表现在建房上,而且也表现在买卖服务的交易过程中。这边买房从出价被接受到真正完成交易拿到钥匙,中介和银行给的建议一般都在2个月左右。这个大概是很多我们中国人无法理解和不得不接受的一个事实。

具体到我们的情况,其实从报价接受到最后拿到钥匙,也就1个月多3天,应该说还算效率高的,特别是最后一天:中午我们的律师收到银行的贷款,马上就转到卖方律师帐上,下午3点我们就接到通知可以拿钥匙了。这个大概和我们买卖双方都一直在不停地催促律师加紧完成交易有关吧。

为什么我们都在催呢?这就是故事开始的地方了。

[ul]

  • 卖方的情况:比较简单,就是他们一年前就为我们在海边买了一套Bungalow,就是前面提到过的平房。
    [/ul]
    那里的花园小很多,不用花很多时间和精力来打理,比较适合他们这样年级的夫妇住。这也是这边英国老夫妇惯常采用的一种生活模式:年轻的时候住大房子,年级大了把房子卖了,然后搬到小一点的地方去,不必那么辛苦,而且多出来的钱可以很好地安排晚年生活。
    买好那边的房子后,花了大概半年多的时间,零零星星地把那边收拾好了,他们也想早点搬过去。除了想早点真正安顿下来外,还有两个比较切实的问题:一来毕竟两边距离比较远,大约2个小时的车程吧,开车比较辛苦;二来两边的房子都需要交物业费(Council Tax),是笔不必要的花费。 我们来看房前,已经有3个了,但都因为贷款的问题,没有给他们出价。所以,看到我们的条件比较成熟,而且临近圣诞节了,最后也就没有在价格上太坚持。

[ul]

  • 我们的情况:比较复杂,而且可以说是很复杂。
    [/ul]
    [ol]
  • 租的房子马上到期了,中介只愿意至少半年一签,而且还要额外再收取申请费,不划算。没想到后来邻居碰到那个房子的业主时讲起这个情况,那个业主抱歉说中介没有告诉他们,不然肯定会同意让我们多住一个月,并一再叮嘱我们那个邻居一定要转告他们对我们的歉意。
  • 孩子的预产期也马上到了,准确地说是还有一个月零7天。尽管生产的地方已经基本定下来了,但还必须保证在任何意外的情况下,可以找到就近的医院接收我们。而为了确保在这种就急情况下,不会发生意外,这就需要先去医院注册,并完成验血等各项初步检查和登记的工作,同时找到当地的Midwife (接生婆)组织,保证孩子生好后,有Midwife来定期为小孩子做检查等等(这个以后会有一篇《生孩记》做相关的详细介绍)。所以,早点完成交易,我们就可以早点确定最后的落脚点,也就可以去注册GP以及去就近的医院登记在册,然后安心等待孩子的到来。
  • 可是等租房到期时,交易还在进行中。只好先搬到我们做的那个蓝砖房项目(Blue Tile House)暂住了两周。不过后来看,这也正好给了我们机会去亲自体验我们的劳动成果,以了解其是否的确很适合现代人的生活:比如厨房设施是否够用、方便,各个房间布局是否合理,暖气系统是否可以正常工作且否能耗是否节约,房子周围环境是否的确很好很安静,所靠的小镇是否好玩以及其商店、超市和银行等是否方便等等。结果是很满意的,满意得我们都有点不想离开而去取消交易了。特别是每天早晨起来一拉开窗帘就看到外面田间的奶牛在晨雾中徐徐、趋趋,再在那些棵大树上蹭蹭痒痒,仿佛欣赏一幅画。太诗意了。
    [/ol]
    终于,在孩子出生前7天拿到钥匙,并在出生前两天完成了搬家和一切准备工作。幸好,孩子没有在预产期前出来,而且还很合作地推迟了两天,让他妈妈有时间在他出生前头一天去逛了最后一次街。

《买房记》之十一:后记

现在回过头再看一遍这次的买房经历,其实除了写出来的这些故事外,其间还有很多有趣的小故事和体验。因为是买房,所以最后补充介绍一套关于Bungalow的房子,也算是比较全面地完成《买房记》的故事吧。

仔细想想,将Bungalow直接简单地翻译成“平房”还是有些不妥的,特别是我们中国人心目中的平房根本不能全面地诠释这里的这类房子。就我个人的经验而言:

[ul]

  • 我记忆中的“平房”的屋顶都是平的,而这的Bungalow的屋顶都是斜面的;

  • 我记忆中的“平房”的生活条件都不是太好,比如没有自己的厕所,更别说像样的花园了,而这的Bungalow,所有设施都具备,而且其占地面积都比较大,其花园也往往都是大的;
    [/ul]

这次看房过程中,有看过几套这样的Bungalow,对房子本身比较满意的应该有两套:一套在郊外,一套在一个小镇边缘。花园都巨大,而且前后都有。报价也不算高。

特别是后面那套所在的小镇很古老,自身的地理位置也好:一条不大的小路的岔路进去,隐藏在另外一个Bungalow后面,花园前面的树郁郁葱葱,花园后面的树也是郁郁葱葱,很私密,也很安静。其旁边不远还有一套房子也在卖,去看过,条件不比这套好,就多一个卧室再加一个Out Building(可以为父母用),价格要高出很多。不过后来经过走访,发现不远也有Council House,于是匆匆离开。

总的来看,的确像Relocation里的Phil所说:房子是个很个人化的东西,有人很讨厌的房子,在另外一个人看来,却很喜欢。所以很多东西没法真正说清楚,我们这里也就写出自身的体验,让大家一乐而已,千万不能按图索骥。这里再次声明一下,我们的考虑仅供大家参考,对各位具体的个案还得根据个人自己的情况综合分析,我们这里不做任何的具体的、深入的讨论。望大家理解。

最后,文章内容及图片均属我们个人所有,而且牵涉到很多个人的信息,所以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谢谢!

同时,祝大家龙年吉祥!

等到更新了,赞一下楼主
期待生孩记!

恭喜恭喜,新年快乐!!!:cn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