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华人青少年频发出走事件 专家吁亲子沟通防悲剧

编者按: 据美国《世界日报》报道,美国华人小区青少年出走事件频传,凸显家长与孩子沟通的重要性。教育界人士和心理专家指出,避免衍生悲剧,学生、家长和校方一定要做好前期“预防”工作,尤其是新移民家庭。学生应适时向家长和学校求助,家长注意与孩子交流,校方勤于给学生和家长引导,通力合作发现并解决心理问题。

纽约市教育局的学校心理师罗慰年表示,从家庭内部来看,导致心理问题出现的原因很两极化,比如家长工作太忙,疏忽了对孩子的教育,就算有任何征兆家长也没发现;或者施加太多压力,如果孩子没达到期望,心理上的失落感就特别大,容易有异常举动。跳出一个家庭来看,社会环境中帮派等不良因素也有可能引发学生的心理问题。

曼哈顿下东城亚洲研究双文高中,是全市华裔新移民学生最为集中的学校之一。校长严利指,很多家长尤其是英语水平有限者,对美国缺乏了解,加上忙于工作,和孩子相处的时间少、久了就逐渐与孩子的世界脱节,孩子也不愿意再和父母交流。自己遇到问题憋着不讲、或盲目选择解决方式,容易引发心理疾病、极端行为。

但严利认为,与当地出生的华裔孩子和外族裔的孩子相比,中国家长对孩子的管教偏向严格,中华文化又讲究自省,所以一旦有问题出现,孩子更容易觉得自己多少都有责任,对他人等外界因素的责备和排斥没有那么强烈。尽管如此,华裔学生的心理问题绝对不容忽视,患忧郁症的大有人在,“家长一定要注重和孩子交流,话题不见得必须和学习有关,哪怕是运动、音乐,任何可以与孩子交流的话题,都是一种有效的工具。”严利说,只要孩子愿意和家长聊,家长就能及时接受讯号,如果发现任何异常可以求助专业机构或学校心理辅导老师,都能提供帮助。另外,学校若能提供了解中华文化、或能讲中文的辅导老师,对解决孩子的心理问题都有帮助。

艾姆赫斯特新城高中副校长金世芸专门负责学校的心理辅导工作,也做过多年的心理辅导老师。她说虽然新移民学生来到美国面临语言、文化、学习、生活等诸多问题,但正是因为这种环境的改变,他们经历得多、见识得多,反倒比ABC和外族裔的孩子抗压性强,遇到困难不太会选择极端方式处理,而是可能出现逃课、沉迷网吧、离家出走、抑郁等问题,“但不管什么背景,只要承受的压力过大,都有可能造成心理疾病。”

金世芸建议学生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一定要想得开、坚强面对,主动与家长或心理辅导老师交流,相信他们可以帮助自己度过难关。家长则要特别注重和孩子沟通,“有些孩子父母不在美国、只是和亲戚住在一起,有的孩子父母只有一方在美国。这种情况下,家长若是只顾工作赚钱,每天和孩子讲不到几句话,难免隐忧。”但也要注意,打造松紧有度的健康环境是家长应坚持做的功课。

现在的孩子包括成年人都缺少心灵沟通的,人的压力越大,心理问题就越大,没地方发泄就会走极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