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阅读题难倒原作者 仅能拿到一半分数

在2011年高考(微博)语文试题福建卷中,曾获南方周末2008年年度传媒致敬之特稿写作奖的知名媒体人林天宏(微博)的文章《朱启钤:被抹掉的奠基人》被选择作为阅读理解题。文章能够成为高考试题,林天宏除了感觉到带来一丝惊讶外,也引发了他对试题标准答案的困惑。

作者本人第一时间在新浪微博上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友人来电,说今年福建高考语文试卷的现代文阅读,用了我几年前的一篇稿子。好奇心起,找来试做了一下,对照标准答案,能拿到一半左右的分数。出题老师果然名不虚传,把作者本人都打败了,幸好我当年没落在你手上。”

此话题一出,在短短几个小时内就有超过6万的转发,转发也达到1万多次。而后林天宏又发表了一篇微博,指出标准答案把写作时根本没有想到的内涵都表达出来了。针对此篇阅读试题的“为何有两次大雨”的标准答案,林天宏“委屈”的表示,只是因为他在写稿时窗外正好在下雨。

林天宏的这篇微博被转发到6万次之后,从网友的回复可以看到,有持理解态度的,更多则是对高考模式及语文教学的讨论。

早在2009年,另一作家周云的文章也曾入选高考语文试题,他自己做完题后,对了标准答案,发现只拿到了1分。

高考阅读就是鸡蛋里面挑骨头,写作就是八股文

看来我小时候对语文课本的质疑是正确的。记得我还曾经在日记里问:作者的原意真的像老师分析地那么多感想么?

妈妈咪啊。。。

虽感慨没经历过那样的岁月。。。又觉得自己逃过一截。。。

特别是鲁迅的文章, 我对他的通假字深表怀疑, 一定是他当年写错字了…

中国语文教育都是这样的了

同感同感,我当时也是这么认为的。

当时问了这个问题给语文老师,老师彪悍的回答:“等你们成名了,你们愿意怎么写就怎么写!”{:5_130:}

文章的原意通常都是被那些所谓的出题人想象出来的,本来就一般的意思,偏要赋予深刻的含义。。。

引用鲁迅的一句话,文章本来没什么意思的,结果大家读着读着,就读出意思了。

我高考语文没及格:victory:

老师怎么给你答复的?

可悲的是,有些人还硬要把自己的意思强加给别人。从小就培养察言观色啊,读心术神马的。。。

好贴啊!!! 解开了我多年来的心结啊~~ 只痛恨中国的语文教育扼杀了我啊!!

没有答复呢,可能因为这不是日记的主要内容,所以老师的评语只是鼓励我好好学语文而已。

我以为就我一人这么想呢.国内语文学的不是语文,学的是侦查.

就是不许人类好好说句直白点的话。

原来鲁迅是被委屈死的.因为课本上他的课文最多.

原来鲁迅是被委屈死的.因为课本上他的课文最多.

其实语文老师都是搞心理学的。:cn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