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熟悉了解queen ethelburgas college伊莎伯格皇后学院的吗?

http://club.pchome.net/thread_1_15_6879607__.html
英国学生家长爆料伊莎伯格女王学院校董讲下流话,高年级学生吸毒!
据英国学生Molly家长Adrian爆料:
Molly父亲在涉及女儿离开伊莎伯格女王学院原因时说:“我与妻子讨论时,我妻子讨论时,我妻子讨论时,我妻子对校董马丁先生有关性的言论感到非常担忧。用马丁先生的话来描述墨西哥王子:“。。。他不能将他的阳具放在裤子里。。。”
最令人担忧的该校高年级学生的吸毒事件。
Molly后来转校离开该校。

06年的时候其实还没有什么中国人的 现在中国人多得就真的和国内那种外语学校一样了
这个学校也就环境 住宿条件好 其它都不怎样。

06年我已经觉得很多中国人了。哎。

http://www.chinadaily.cn/yimin/2012-01/10/content_14412705.htm
但由于王女士本人及女儿对英国教育都不大了解,语言也不通,于是留学之事只好全权交予一家留学机构办理。在该机构的宣传下,王女士知晓了一所自称“英格兰北部排名第一”的名为伊莎伯格女王学院的中学。尽管每年学费高达36600英镑,还曾登上BBC的英国最贵学校名单榜首,但想到女儿不仅能接受到优质教育,该校升学率又有保证,王女士还是狠心拍了板。

几番周折,女儿终于被该学院所录取,登上飞往英伦的航班。但没过多久,王女士却因女儿不断打来的越洋电话再度心忧,尽管起初王女士以为这只是女儿不能适应新环境,多抱怨两句而已。

“女儿电话里说,不少科目班上同学全是中国人,学校里也见不到几个英国人。”王女士告诉记者,此前校方(中介方)的宣传却说该校3/4的学生来自当地,另1/4的学生来自海外,“比例最佳”。但据女儿反映,周围的同学都在说中文,王女士原来所梦想的“英文环境”荡然无存。

“学校的教学质量也不敢恭维,师资力量完全跟不上。”王女士说,“有些老师根本无法回答学生的提问,还有的甚至讲课讲到一半卡了壳,出去询问其它老师后回来继续讲,搞得学生啼笑皆非。”混乱的教学让女儿根本无法静下心来学习。

试试看roedean school不错的{:5_136:}

我之前就在这个学校,但我读得时候已经是9年前得事了,那时候中国人很少,学校很漂亮,很传统,老外都是因为我们学校有专业得马术课才带着自己的马来读的!我们走之后学校完全变成商业模式,中国人多到不行,可以说就是在英国的中国学校,我们那届和之前的全校加气来才30几个中国人,后来几乎都是150几个,学费暴贵,自然就有了攀比和炫富的了,名人的孩子都有几个!

学校也重新修了,完全的现代化,没一点英国学校的感觉。反正我有小孩我是坚决不让靠近那学校和里面的学生的,好的没几个!

中国人普片成绩都比较好,这个学校确没几个能上牛津剑桥的,糟蹋孩子啊!

哈哈,看到你了,你们那届中国人就暴多了,哈哈!

2011年 256 中国学生,外加136 东欧学生

2011年 就一个进剑桥

我认为想上牛津剑桥要看学生自己是否肯学
不是当爸爸的一厢情愿

如果是楼主关系近的亲戚可以打听下其他学校

最蛋疼的就是这种,mm我这么说你别介意啊!
其实读牛剑我真的觉得跟学校没有关系。。。主要是要看小孩自己,因为本来英国的学校就不是像国内那种老师天天盯着你,所以就完全靠自己啊。。。
我alevel一个同学,AS读完以后转学去了一个公立学校,反正比我们学校烂,最后去了剑桥,完全要靠自己啊。。。
不过我知道你问的重点不在这里啦,所以就是突然看到了想吐槽下,要拍的话轻拍啦mm。。。

哈哈哈 我懂你MM!···

其实这些我都知道··可是·长辈要我打听··我还是得问问吧{:5_145:}

素啊我懂滴,不过mm还是要跟长辈灌输这个靠自己的思想啦。。。

Bromsgrove School
http://www.bromsgrove-school.co.uk/
非常学朮,校长是 牛津博士

身边就认识一个上牛津的还是读本地最便宜的alevel,当时学费也就3-4k一年。
读名校真的不看个人学校出身。

Bromsgrove School 不錯的
你找男的女的?
Canford www.canford.com 也很好

2012-01-06 19:55 来源: 英中时报 作者:江晓瑞 网友评论 1 条 浏览次数 817

一直以来,拥有众多著名学府的英国是中国学生的留学主要目的地之一,而近年来,留学低龄化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为了让孩子更早体验到英国传统又优质的“素质教育”,帮助他们在申请名高校时获得时间及语言优势,很多中国家长不惜花费重金,通过中介机构协助,让自己的子女加入到每年近十万人的留英大军中来。
但随着低龄留学市场的日益火热,很多英国学校也开始为分享海外学生这块蛋糕而不择手段,这其中不仅有那些俗称的“野鸡学校”,个别曾经教学质量优秀,声誉颇佳的“名中学”也开始变得越发“坑爹”。本报近日就接到了数名家长的联名投诉,称他们的子女在抵英入读一所自称“北部排名第一”的中学后,大感上当受骗,其子女们的“名校梦”也差点在不经意间被直接断送。
花费重金
女儿却进『国际班』
家住中国某沿海省份的王女士,决定让初中毕业的女儿赴英读高中。王女士认为孩子将来迟早要出国读大学,所以早去英国念高中,一是可以让女儿尽早接受高质量的教育,并充分发挥其兴趣特长;二是与当地学生同班的“英语环境”,也可以帮她练就一口纯正英腔,在日后申请大学及职业发展时都能具有其他留学生难以企及的优势。
但由于王女士本人及女儿对英国教育都不大了解,语言也不通,于是留学之事只好全权交予上海一家留学机构办理。在该机构的宣传下,王女士知晓了一所自称“英格兰北部排名第一”的名为伊莎伯格女王学院(Queen Ethelburga’s College)的中学。尽管每年学费高达36,600英镑,还曾登上BBC的英国最贵学校名单榜首,但想到女儿在此不仅能接受到优质教育,该校升学率又有保证,王女士还是狠心拍了板。
几番周折,女儿终于被该学院所录取,登上了飞往英伦的航班。
但没过多久,王女士却因女儿不断打来的越洋电话再度心忧,尽管起初王女士以为这只是女儿不能适应新环境,多抱怨两句而已。
“女儿电话里说,不少科目班上同学全是中国人,学校里也见不到几个英国人。”王女士告诉《英中时报》,此前校方(中介方)的宣传却说该校3/4的学生来自当地,另1/4的学生来自海外,“比例最佳”。但据女儿反映,周围的同学都在说中文,王女士原来所梦想的“英文环境”荡然无存。
“学校的教学质量也不敢恭维,师资力量完全跟不上。”王女士说,“有些老师根本无法回答学生的提问,还有的甚至讲课讲到一半卡了壳,出去询问其他老师后回来继续讲,搞得学生啼笑皆非。”混乱的教学让女儿根本无法静下心来学习。
随后记者联系了这名学生的监护人,证实了上述情况,监护人同时告诉记者,“这家学校其实一直声誉不错,但这几年越来越离谱,这两年频频扩招,师资却没有跟上
高昂的学费,宣传上的溢美之词与女儿反馈的巨大反差,让王女士大感上当,而随后发生的事迫使王女士决定让女儿尽快转学。
莫名被分入学部
『大学梦』险断送
“有一天,女儿突然打来电话大哭,说她可能上不了大学了。”远在中国的王女士一听就慌了神,急忙联系监护人询问。监护人了解情况后发现,女儿的学籍莫名被校方从学院(the College)转到了学部(the Faculty)下,而若从学部学习职业课程(BTEC)毕业,则很难直接申请好大学。
据女儿回忆,她到校没多久,学校就安排学生参加了一次考试(实质上是入学分班考试),随后有老师告知部分学生(包括王女儿)因成绩不够理想,会被分到学部就读。同时老师多次向学生保证,“学院”和“学部”没有任何区别,并且安排学院和学部的学生在同一个班上课,因此对“院”“部”之分本无任何概念的女儿也并未在意,只是记得有一位老师经常游说这些被分到“学部”的中国学生选择BTEC类(很多大学并不认可其质量)的职业课程,并告诉学生,这类课程不需考试,容易读,让对BTEC不感兴趣的学生们感到非常奇怪。
关于此举目的,一众家长们认为,这很可能是学校为提高自身排名而采取的“手段”。因为即使在学部的学生成绩再差,也不会影响到校方的排名。通过对比这几年该学校排名数据及实际毕业生人数,家长们发现,每年该校毕业的学生中,只有一小部分出自“学院”,另外的都是来自“学部”的学生。例如在2010年,该校总共有120名学生毕业,但仅有54人参加了排名,也就是说另外66名学生都来自学部。
“即便这样,他们也只排在全英300多名”,家长们表示。记者在随后的调查中找到,该校高中部在2010年《每日邮报》上排名第239,《泰晤士报》排名为327,而学校所宣传的“北部考试成绩排名第一”,除学校网站主页之外记者并未找到其他出处。
“但就算是为排名这么搞,也不能瞒着学生家长和监护人啊。”家长们对学校此举非常气愤,“为了牟利哄骗不熟悉情况的中国学生和家长,这是耽误别人的前程。”
“而且孩子们来英前,已经通过了‘学院’的入学考试,她们收到的录取通知书和签证函都是以‘学院’的名义发出的。”家长们认为,学校在入学后瞒着家长和监护人将学生分配到 “学部”,更改学习课程,不仅欺骗家长,还涉嫌欺骗边境署(UKBA)。
此后记者就以上问题联系校方,但接电人员称负责人在海外度假。记者随后电邮联系到这名负责人,但截至本报发稿时,未获任何回应。
在调查中记者还注意到一个事实,即该学校在首页上有标明学校有“学院”“学部”两个机构,学生可以选择其一入读,但该学校下属的“学院”和“学部”在Independent school council及Exams Center上分别采用了两个不同的注册号备案,理论上这又可算是两个不同的学校。
对此,英国留学机构全英国际教育的负责人郑先生表示,学校是否有权在入学后再进行分班考试,需要参考录取通知书上的条款。“但若要更改学生的课程,则必须通知家长和边境署,这是毫无疑问的。”
中留服OSSC的负责人陈先生在接受本报采访时也表示,“无论如何,将决定通知到家长或监护人,这肯定是学校的责任。”此外学校还必须通知边境署,因为学生的学籍信息已被更改。“如果存在故意隐瞒的情况,学校很可能被吊销执照。”
难于实地考察酿留学隐患
目前,王女士的女儿和很多中国学生已经转学,尽管为此又投入了预算外的时间、精力和金钱,但王女士说,女儿的新学校各方面环境都很好,孩子也可以静下心来学习,做家长的暂时“安心”了。
由于不希望给在英求学的女儿带来麻烦,王女士已打消了去中介机构维权的想法。但一想到这所学校还在各地大张旗鼓地宣传,家长们便联系本报,希望其他留学生的父母吸取他们的教训,不再轻易被宣传资料上的溢美之词所迷惑。
记者在调查中也注意到,尽管大部分留英中学生的父母财力都比较充裕,但或因语言不通,或因工作太忙,很少有人能事先赴英为子女实地考察学校情况。
旅英多年、曾照顾过多名小留学生的王女儿的监护人表示,很多中国家长对英国教育并不了解,但对子女的留学要求却很高。部分家长甚至相信学费 “贵”就等于学校“好”,或者“不会差”,因此很容易受宣传影响,或将子女留学之事全权托付给中介办理。
对此,中留服OSSC的陈先生建议,家长首先应该尽可能多元化自己的信息渠道,不要偏听偏信某一家机构的介绍或某一份排名,而应花时间多做研究,参考官方或独立机构的评比报告,而这些信息在网上均有中文版本。其次,目前比较好的中学都会组织在本校面试,家长完全可以借此行陪子女一起来英,到学校里看看。“既然那么贵的学费都交了,花几天来英实地看看同样值得。”
截至发稿前,记者在浏览国内各大中介的网站时看到,很多机构都将伊莎伯格学院列为主要推荐学校之一,其介绍中也多次提到“北部排名第一”,“师资力量强”,“升学率有保障”等内容。
但与此同时,家长们提供的一张有该学校发给各中介的广告单显示,伊莎伯格学院向各中介承诺,每介绍一名学生入读,中介机构至少可获得当年学费(36,600镑)的20%以上作为提成,且每年一付。

LS 这个太恐怖了

一个学校的办学方向跟办学人素质有关,据说该校董是个农夫,没上过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