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幼儿蝴蝶夫人早吗?

我想就算在英国正规大学毕业的知道文艺复兴具体点事的,比例也不超过5%啊

楼主说的那些我都不会,也不感兴趣,所以可以算个白痴,自然也不会教给我孩子。

只要你不指望孩子以后是个xx家,那么做背景知识了解什么时候都不嫌早。

madam butterfly好像是和文艺复兴没有关系啊:cn08: Anyway what I know about the opera is just some fat lady sing something I don’t understand.:cn10:

不明白为什么挑个日本艺妓的爱情故事
这么强调文艺复兴,那么 神曲,唐吉坷德,十日谈:lol:lol:lol
要接触大文豪那么 莎士比亚,雨果什么的不更好

孟子那一段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就是引自《孟子》,具体说是《告子下》一章,说战国什么的,容易让人想起《战国策》,这就更乱了。另外Maria Callas又单独录制了一个德文版本的《蝴蝶夫人》么?如果欣赏为何不直接用意大利文原版?而且普契尼时代说文艺复兴有些时间错乱吧?另外我个人认为,作为东方人,《蝴蝶夫人》有些政治不正确。完全是作为西方白人中心主义视角下,把东方女性当做客体,当做被征服对象。而且作为女性依附性特别强。某种程度上是对东方文化征服的象征。如果我的孩子不能辨别这些,我不会主动给他听。我认为《红色娘子军》的立意都比《蝴蝶夫人》强。

另外,所谓文化和历史的理解,其实一种附着在其他事物上的东西,有些像皮毛,只有自己的经济实力,社会地位相符合的时候,才能起到点缀和保暖的作用。如果没有内部的骨架和肉体(也就是钱和地位,以及这两者带来的社交圈子),那真的就成了脱落下来的毛发,可惜的很。多少在国内是大学教授级别的文科达人,80年代的时候非要出国,结果看看出国后成了什么下场。

这种知识和素养,确实是用来区分人群的。是用来形成歧视链条的。但是,仍然是表象的。如果不能处于歧视链条的顶端,那么些知识就会成为巨大的负担,让自己总是不满自己目前的社会位置和生活方式。因为很显然,这些知识本身不能让任何人处于歧视链条的顶端,这些只是处于顶端后的附带产品。如果没有处于哪个顶端地位,按说是不应该有这样的自然诉求的。只是我们观察其他歧视链条顶端的人群,发现他们往往有这样的爱好,是一个广泛存在的文化符号。所以就肯定有模仿行为。希望自己也能一样表现。只是没有顶端地位而拥有哪些爱好,会有很多社会学上”失范“的情况发生。

这本身没什么好坏,是完全正常的。本来文明的传承也就是不同阶层不断模仿其阶层之上的生活方式而被流传下来的。而且往往有滞后性。在全球化的今天更是有跨国模仿的情况,比如现在还有很多人相信英国人绅士风度。本来就是一个英国人全盛时代给自己贴金的说法,配合上当时英国是最早工业化的国家,工业生产自然要求准时和体系化。其他国家大规模工业化也是这样的效果,反倒是英国现在去工业化,越来越没体系。

当然,有些人可以做到内心强大,可以不为外界所动。把自己的客观境遇和自己的主观追求完全区别开。如同颜回般“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只不过那样的人肯定是少数,其生活方式也是特殊的。不能默认自己的孩子就是这样的人。因为毕竟这是统计学上的非正常状态。而且,那样的人恐怕也不用别人,特别是网上言论的支援了吧……

因为以前的生活方式和经济水平下,能看歌剧等等的是少数中的少数。能用意大利文欣赏的更是少数。今后能不能继续有这个文化地位,在两可之间。因为歌剧的后备人才比以前的时代要广阔的多,而且商业化也更深入。但凡是商业化成功的行业,都不能是成功建立歧视链条的行业。为了改变这个情况,肯定要异化,要把正常的活动神圣化,稀缺化,仪式化。正如京剧的地位从下九流贩夫走卒的文化消费对象而一跃成为上层消费对象,后来又因为欣赏群体的缩水而不得不被体制化。这期间到底什么是好的京剧,恐怕大部分人也说不清。今后能体现歧视链条的,搞不好是全球规模的、多语种同时进行的慈善活动。因为能组织起这样规模的慈善活动,真心不是一般中产能负担的。而如果当事人能做到多语交流,就更好,这正如以前的贵族需要有骑射技能一样。是歧视的门槛。而且这样的慈善活动,立意毫无漏洞(至于实际执行起来的效果,那自然没人在意)。

P. S. 个人有感而发,八成已经跑题,楼主见笑勿怪:handshake

太高深了:lol

西贡小姐!!!

Sun and Moon 最好听!!!

可惜四大名剧里无论从结构还是立意西贡小姐是最差的,完全就是靠音乐和舞美在撑。

另外Chris超级大废柴 =P

西宫小姐里可唱性高的曲子太少了,都太dramatic,只能舞台上唱,平时哼哼太苦大仇深,也就你说的这个Sun and Moon最柔和。

同样的Schonberg写的Les Mis就可唱性高好多!

不过最通俗的还得是Webber的歌剧魅影啊Cats啊啥的。但是艺术性跟Schonberg作曲的没法比。

都是非常好的催眠曲:cn15:

我给孩子催眠,必须是莫扎特成名曲“小星星”,还有李叔同的“长亭外古道边”…

唱到Coda的时候,瘦肥就知道我要把她扔床里了,于是开始各种扭动和哭。我把她扔下去,跟她说晚安,然后关门,她就没动静了。

只听原文的, 中学有学意大利文。小孩子很小,只是大人听,小孩子感受而已,他现在能讲基本德文和英文。蝴蝶夫人本身没错,作为艺术作品需要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至于political correctness可以忽略不计。战国时没有错的,只是年代久远我记不得是哪个下面的了。说文艺复兴和puccini时代错了,这个太牵强,可以理解,大概觉得我把两个混在一起了。maria callas的演艺,也是无可挑剔的,中国人接触蝴蝶夫人大概是从un bel di vedremo开始,我没觉得之个对东方女性有任何伤害,aria非常的期待,当maria唱到Vedi? È venuto!的时候,你不得不感受到那种震撼,那种期待。

至于后面, 我想我评价更实让人有歧义。

我认为《西贡小姐》就是《蝴蝶夫人》的20世纪再编版本。而且立意更奇特。别的不说,就凭主人公自己唱词里指责自己的民族只知道吃米饭没有志向这样的话,放在今天的作品,恐怕就根本上不了舞台。

西贡小姐就是照着蝴蝶夫人来的呀

如果说得过分点,也是Propaganda的艺术作品。蝴蝶夫人的故事结构和历史背景契合度要远远胜过西贡小姐。

西贡小姐在越南从来没有公开上映过,第一代KIM的女演员丽雅塞隆加是菲律宾人,就很能说明问题。至于最近在伦敦新排的那版那是更加呵呵了,有些暗搓搓的东西借着音乐剧的皮也太明目张胆了一些。

当然,西贡小姐的舞美和音乐确实是教科书级的佳作,只能说立意不够鬼来凑吧。

推荐你一部

法国2001年排的《罗密欧与朱丽叶》,达米安赛格的小罗(不是你家的=P),西西莉亚卡拉的小茱,当时两个演员一个19岁一个16岁,佳作中的佳作!!!超级经典!!!曲曲质量都上乘!!!

Aimer最深情,《世界之王》特别燃,Sir Capulet 唱的《我有一个女儿》,那种父爱太感人啦=P

可惜这一部当年在伦敦用英语排,结果大败收场o(╯□╰)o

或许是楼主一开始的发言太简略,起码我个人阅读起来是有不少歧义的。比如,说孟子的名言“战国时没有错的”不知道具体这个是指什么,是说引自《战国策》是没错,还是说来自战国时代没错呢?如果说是《战国策》,这段话确实不是《战国策》的。如果说战国时代,那么,鉴于孟子本人就是生活在战国时代,这样他的每一句话都能这样概括了,这样等于没有概括任何特点呀。

另外,再回头看一开始的发言,仍然觉得似乎暗示Maria Callas有德文版本的《蝴蝶夫人》一样。据我个人所知,不存在Maria Callas的德文版《蝴蝶夫人》。而且一开始也确实提出给孩子教《蝴蝶夫人》相关。其实我觉得如果要歌剧入门,《蝴蝶夫人》欣赏起来还好,要入门学习有些不合适,不好把握。如果要深入欣赏文艺作品,我个人认为了解作品的背景和作者的具体情况是必须的。如果孩子要进一步理解剧情(要有共情,理解剧情是必须的),马上就会尴尬的发现自己和蝴蝶的区别在哪里?唱词里那些用本民族调侃的内容怎么解释?而且对三观不明确的儿童,这不是开玩笑。不然美国南部的公共图书馆也不会编制那么长的儿童禁书目录。而就算具体到普契尼的时代,当时都有人抗议这部的剧情。因为这简直是随风潜入夜的殖民主义宣传。正如楼上所说,剧情很弱,完全靠唱腔舞美来撑着。在这之前的西欧,有N多作品都是想象一个欧洲小混混到了东方殖民地瞬间变成英雄人物,征服当地的土地和女人。和今天国内的网络小说脑残文没有本质区别。一样的庸俗和一厢情愿。所以我才说《红色娘子军》的立意比《蝴蝶夫人》好。而且,在西方也有文人这样认为,楼主是否知道后来专门有一部小说《菊子夫人》反讽《蝴蝶夫人》呢?

至于说弄混普契尼和文艺复兴,问题是,如果把文艺复兴定义为随着君士坦丁堡陷落导致拜占庭学者和艺人前往意大利逃难导致的文化新动向,这是14到15世纪的事情。而歌剧最早也要等到17世纪。等成熟恐怕要到19世纪,才有普契尼这样善于利用花腔的。如果把普契尼和文艺复兴混淆,那真是很遗憾,因为他们的风格完全不同。如果能时空穿越,把普契尼的音乐放给文艺复兴时代的人听,那个人会拒绝承认这是音乐的。正如当今英国的摇滚和18世纪的民谣都是英国音乐,但是怎么能弄混呢?完全不是一个风格的呀。我相信楼主没有弄混,只是表述的时候这样讲出来而已。

至于说政治正确,如果我是本地强势地位的白人,我也会抱怨。但是我不是,我是处于少数民族地位的中国人。本来就有各种歧视和偏见,手里能用的对策不多。反歧视法律虽然有,但是真正起诉难度很大,就算歧视现行找警察报案,都有一个很难取证的问题。周围白人第三方很难愿意给你做证。再不利用政治正确给自己筑起保护墙,岂不是自毁长城的举动?或许是楼主社会地位能成功的避开这些烦心事,反正我是可以经常碰见需要用政治正确保护自己的事情的。

Maria Callas自然是国宝级别的艺人,只是她的唱功和《蝴蝶夫人》 的剧情是两码事。我能不能说她那个“看,有一艘船驶来”的唱段,就是体现无脑小三苦盼渣男的心情呢?我认为是有物化女性嫌疑的。另外,蝴蝶夫人的名字应该是巧巧桑,不是Aria。

我个人认为,如果要教育孩子的文化素养和人格,用家乡戏和某些京剧比西方歌剧实际。具体说,我是当年八个革命样板戏的拥护者。我认为它们不论是艺术性还是主观立意,都是上佳的。起码是符合今后的时代方向的。选择这些传统家乡戏和一部分京剧,一方面通过这样的内容,确定自己身份的定义,明确我们是自豪骄傲的中国人,我们和本地人和而不同;我们尊重本地文化,但是没必要一样,我们有自己的独特艺术形式,大部分本地人没有福气享受我们独特的艺术。另一方面也充分利用这些戏的内容,建立各种道德规范和人生观。要知道,无论哪个国家,社会中坚阶层对价值观,对自律的要求都很高的。可惜现在太多人注意的西方经验都是实际上是西方上层用来糊弄西方下层的,结果被当做宝物。实在可惜。

其实大部分西方人根本和艺术是无缘的。看传统甚至不如中国,因为西方的阶级对立是深刻又长远的。哪怕是中产的孩子,你搞某些艺术活动,就会被其他周围的人嘲笑,认为是怪人。能大规模普及艺术教育的,其实最好的是前苏联。可惜现在也没了。现在还真的就东亚社会和美国某些地方有这样影子。英国的话,真的要看阶级。很多时候,你不是这个阶级的,那么你做什么都是无谓的,真的是垂死的挣扎。记得楼主在瑞士,而且也有投行工作的家人。这方面的基础工作是肯定胜过大部分人了。做好的希望肯定比大部分人都大。只是说到具体的儿童教育内容,其实应该去专业化处理了,在网络询问恐怕有失效率了。因为大部分网友(包括我自己在内),恐怕没有足够的能力和经验来回答这个问题了……

我一直看到了aria那一段就不能再看下去了,你还是回去补课了再回来把。 有时候google是帮不到你的。

她可能对歌剧术语的英语不在行,其他的说的也很有见解,不像是’Google来的。

兼听则明,领会精神吧

小孩子开朗豁达的性格和包容的同情心比艺术熏陶更重要吧,不是听多少歌剧能弥补的了的,不过也许所谓的upper class的人生不需要那些

谢谢批评,虚心学习。实不相瞒,我不会说意大利文,也没有在意语区工作学习过。对歌剧的理解也是在国内形成的。来英国后反而离文化生活越来越远。所以才会在网上说这么多。或许是牢骚太盛。不过真的不是靠google拼凑的。或许知识不连贯导致不融汇的下场吧。

没关系。大家互相学习而已。儿子不是普通小孩,他需要掌握这些,well rounded才是个好人,文化,艺术和英文方面有我,体育财经德文方面有他爸爸,东方文化国语方面有外公,礼节外交法文和政治方面有他爷爷,我们对他的培养不输一个mi-5的特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