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喜欢妹子说话的风格
如果你觉得year 1就难,那你需要和孩子一起学习了,和孩子一起学习有点小竞争,这是最好的辅导孩子功课的办法。This is the best parenting advise you are going to get!
我觉得既然出国了就学会摆脱凡事爱比较的风气,这事情只是个开头。以后说这些话的会越来越多,毕竟中国国力各方面都在上升阶段,底气也越来越足,我们有生之年以后要听到类似的酸话更多,要做好思想准备。
心理强大点。退一万步说,你娃就算数学差也不代表以后不好,酸你的人就算娃拿了奥数冠军也不代表以后就更好,人这一生很难去和别人作比较,人最后成功是由很多很多综合的因素决定的,绝对不仅仅是一门数学或者功课来决定,成因太复杂。
但该关注的大家都不讨论,孩子身体健康和生活习惯和天性快乐这直接影响一生的生活质量。
近几年,国内人的伪自信心貌似超级爆棚! 各种自媒体都写一些乱七八糟的帖子,好多都不是以真实报道为主,而是通过 一点或者一件事情,就大肆渲染,掺杂好多小编自己感情的文章~~~
我觉得这就是好多的伪自信吧,在真正碰到事情或者见到外国人的时候,马上又是一副呵呵哒。等哪天真正自信了,反而不需要这些看起来虚虚的东西。
这些思考方式在科学训练下是可以培养和养成的。一定程度的训练和诱导是有效的,教育环境也是有关系的。
最近和孩子一起学习新单词,结果被孩子发现了,说她都记住了,我怎么还在上面画圈,我只好坦白,那是妈妈记不住的,多考你几遍妈妈才记得住 发现记忆力严重衰退啊,根本比不过孩子啊
我觉得国内的伪自信风气和国外真狂妄风气也是一对宝货双胞胎兄弟,各自都走了偏锋。
莫名其妙的自信和莫名其妙的狂妄自大,其实本质都是怯懦和不自信,自己需要一次次拿出来要别人赞许自己。
——-
下面那个留言的上海瘪三的儿子们就算放在英国长大也以后就是一样的低端人口和素质,未来和他没两样,失业和被老婆养吃软饭。哈哈
l
举爪同意! 说真的,孩子小小年纪学那么好的数学有个卵用! 我恰恰庆幸的是,我的娃即将会有一个开心的童年以及真正的素质教育~~~ 国内教育是绝对的失败,我们80后当时的中小学的模式,现在我堂哥的娃还是一样的模式,连尼玛校服都不变,老师教育方式都没变,包括作业本的样子都没变哈哈哈哈哈。。。
我就深感中国教育的死板和失败,看看现在出国留学的留学生们,本科还好点,硕士出来的那些。。。好意思和英国人说自己学了快15年的英语么? 好意思说自己中考 高考 英语考的是高分么? 打个TAXI都说的和狗屎一样~~~
对这种在朋友圈不服的人,如果有闲工夫,建议如下解决方法,对症下药:
1、说你收入不高的——立刻说自己过不下去,张口借钱,一百万一千万一个亿,看人定数,
2、说国外教育不好的——说没事,就是不好自己娃才有巨大的空间,问他们要不要把娃送来碾压外国人?
3、说就业那么回事的——直接问能不能介绍活少钱多离家近的工作
4、说你婚姻不够幸福的——直接说太羡慕他/她家,能不能把老婆/老公转给你
没闲工夫直接无视,几千公里的距离,总不能顺着无线电波爬到英国吧?再烦就拉黑。
我觉得这样说太极端了。我并没有觉得国内自己受的教育有哪里不好和死板了。而且我们那一代开始已经提倡素质教育和减负了,我个人觉得学的还算轻松。
学习好也是一种能力,没有必要过度贬低和抬高。我高中前在国内,高中后在英国受,很难说哪一边对我今天的帮助更大,我觉得两者都有。
如果我有孩子,让他们在哪里受教育我都觉得没问题。
那个引文其实某种程度来说有的内容确实也真实。西方的教育资源都是倾向更富有家庭的,是令阶级分层一代代继续稳固传递的手段。国内现在也逐渐开始学西方了,就是寒门难再出贵子。这个问题值得深思。
同一个孩子在现在的国内和国外其实用心栽培都可以的,还是看要让孩子们以后在哪里生活工作就在那里栽培更合适。
Iii
所谓朋友圈的朋友就是:你过得好妒忌你,你过的不好瞧不起你,的人。
理她干嘛…
Ooo
请教名字,谢谢谢谢
Bromley不就那么几所公立学校嘛,再说全英格兰的公立小学教学大纲都是一样的。还有每个council都有一个math teaching的coordinator,所以他们的teaching approach也是一样的。
可以这么说吧,英国的数学教育方法只适合average children,不适合bright children,因为他们只教how,不鼓励孩子think why?
国内天天喊着减负,有效果吗? 还不是分数看齐。 真正有几个学以致用的,还是老一派填鸭式。 不过人多也没办法,不上大学就没未来,这理念不改,学生天天就得泡在题海里。 你想的也太天真了,想想我们才毕业几年,到底有没有改善,自己心里没点儿数?
楼主跟井底之蛙认真什么?那些自我感觉良好的被人卖了还帮人数钱呢,跟他们计较拉低自己的智商。
数学好就代表人生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