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稀动物集锦

夏威夷水鸡(Gallinula chloropus sandvicensis)



水鸡属鹤形目,是秧鸡科的一种水鸟。外表与同科的静水鸭相似,与静水鸭有亲缘关系。它和静水鸭的区别在于脚趾的边缘层坚韧的膜。



比较常见的水鸡有产于北美佛罗里达的普通水鸡。除了澳大利亚以外,全球的温带和热带地区都可以见到。产于澳大利亚的水鸡属于另一种,它的体力约33厘米,头部和腹部呈灰黑色,背部呈褐色。腰部有一圈白色的羽毛。短喙呈明亮的红色,向前额延伸,像一块皮质的盾牌。



在全球大部分地区,水鸡是一种颇为害羞的水鸟。它们栖息在沼泽和湖边的芦苇丛中。而在英国的岛屿上,人们在的草地上也能见到。产于夏威夷水鸡属濒危动物

夏威夷蜜鸟 (Loxops coccineus coccineus)



夏威夷蜜鸟只栖息在夏威夷群岛的森林中。大约有23种,属雀形目,管舌鸟科。由于栖息地遭到破坏,加上引直处来鸟类和哺乳动物,23种中起码有8种已经灭种,剩下的也都面临绝种的危险。



夏威夷蜜鸟和美洲蜜鸟也有许多明显的区别。由于生活在与世隔绝的太平冰中部岛屿中,它们的进化方式与众所周知的,达尔文所叙述的科隆群岛上的雀类进化方式不一样。



夏威夷蜜鸟中,喙细小,雄鸟和雌鸟羽毛都呈红黑色的一种以食花蜜为生。另一种喙像雀鸟,羽毛呈绿色(雄鸟还有橙色或黄色的标记)的以食种子、果实和昆虫为生。其他种类介于这两种之间。



各种夏威夷蜜鸟身长大约在10―20厘米之间。叫声比较单调,用草筑窝

毛里求斯鹎 (Hypsipetes borbonicus olivaceus)



全世界的鹎大约有119种。属雀形目,鹎科,产来亚洲和非洲,包括一些叫作绿鹎和棕鹎的鸟。它们的体长大约在14―28厘米之间。鹎生性爱吵闹,好动,色彩比较淡。有时会毁坏果林。非洲鹎是鹎属鸟类中比较典型的代表,身长18厘米,浑身呈灰褐色。我国南方和印度比较常见的是红须鹎。白头鹎分布在拉雅山到巴厘岛地区。它们也是我国南方地区常见的留鸟。黑鹎是鹎类中体型最大的一种,平均身长达25厘米。产于马达加斯加、印度洋岛屿、台湾、东南亚等地,有灰色和黑白色几种。



非洲毛里求斯橄榄绿鹎属濒危动物。

南美秃鹫 (Andean Condor)



秃鹫栖息于美洲新大陆,有加利福尼亚秃鹫和南美秃鹫(又叫安第斯秃鹫)两种。秃鹫是世界上最大的飞鸟之一,体长约130厘米,体重达10千克。这两种秃鹫都属于濒危动物。



南美秃鹫翼展长度比加尼福尼亚秃鹫稍长,可超过3米。羽毛呈黑颜色,头颈有一圈白颜色,头略带桃红色。雄秃鹫头上有一块很大的肉冠。南美秃鹫分布在南美太平洋沿岸到安第斯山脉区域,主要是辽阔的平原地区。动物的尸体是它们的主要食物,包括各种鱼类。它们每一年到3000米高的高山上去繁殖一次,每次生下两个白颜色的大蛋,有10厘米那么长。

蒙特祖马鹌鹑 (Cyrtonyx montezumae merriami)



鹌鹑属鸡形目,雉科。是130多种体型小尾巴短的猎鸟。旧大陆大约有95种,新大陆大约有36种。



鹌鹑栖息在开阔的原野和森林的边缘地区。春天是它们的繁殖季节,雌鸟一窝可产下12个圆圆的鹌鹑蛋。雄鸟也会一起孵化。小鸟孵 出来以后,第一个夏天和父母一起度过。鹌鹑的食物主要是植物的种子和浆果。有时也食树叶、根和一些昆虫。它们肉和蛋人是人们垂涎欲滴的野味。



旧大陆的鹌鹑比新大陆的个体要小一些。它们的喙缘平滑,腿上有距。其中最为典型的是欧洲鹑,它是各种鹌鹑中唯一迁徙的鸟,在亚洲和非洲也常见到。



蒙特祖马鹌鹑是一种比较少见的鹌鹑,数量稀少,属濒危动物

塞舌尔斑鸠 (Streptopelia picturata rostrata)



班鸠与鸽子同属鸽形目,鸽科。产于欧洲和非洲的北部。斑鸠身长约28厘米,身体呈红褐色,头呈蓝灰色。尾巴尖端有白色的标志。斑鸠依靠在地面上寻觅食物为生,它们每天都要吃大量的小粒种子。斑鸠是迁徙性鸟类,每到天气寒冷的季节,欧洲的斑鸠就飞往北非洲过冬。



也有人把环鸽和环颈鸽叫作斑鸠。这些身材苗条,飞行速度很快的猎鸟布在旧大陆的温带和热带地区 。加利福尼亚和佛罗里达州也能找到野生的环鸽和环颈鸽。同样也叫斑鸠的笑鸽和斑鸽也被引进了世界的许多地区。唯有塞舌尔斑鸠因数量稀少,已陷入濒危状态

美洲鸳鸯 (Cairina scutulata)



美洲鸳鸯又叫林鸭,是北美洲产的漂亮野鸭,也是一种很热门的猎鸟。由于人类的大量捕杀和栖息地遭到破坏,曾经陷入绝种的境地。后来由于采取了严格的保护措施,才得以免于绝种,但白羽美洲鸳鸯仍然处于濒危的状态。



美洲鸳鸯的巢穴筑在离地面15米高的树木上, 人工傍山依水用柱子竖起的巢穴,也有助于美洲鸳鸯进行繁殖。美国人用这种方法使美洲鸳鸯的繁殖。美国人用这种鸯的繁殖数量有所增加。



美洲鸳鸯体长约45―52厘米。雄鸟和雌鸟的鸟冠都很有特色。雄的鸟冠上有两条纵向的白条纹,头呈紫色和绿色,胸部红褐色,上面点缀着白点。身体两侧是青铜色,很容易辨认。雌鸟的特征是白色的眼眶,身体呈暗淡的灰褐色,喉部呈白色,胸部也有白色的条纹。雌鸟平均一窝可孵12只蛋,小鸟大约在30天后出世。第二天,它们就可以和母鸟一起从15米高的巢穴中跳下来,到地面上来活动。



水上昆虫和其他一些小的生物体是美洲鸳鸯的主要食物。成年的美洲鸳鸯也有喜欢吃橡树果和其他果子的

马里亚纳绿头鸭 (Anas oustaleti)



普通绿头鸭广泛分布于北半球,是最常见的野鸭。猎人喜爱的狩猎禽之一。雄鸭的头和颈呈绿黑色,颈上有白色的圆圈。胸栗色,背灰褐色,下体呈灰白色。它也是现在大多数家鸭的祖先。身长大约60厘米,有浅黄色的边缘,腹部呈浅黄色,上面有黑褐色的斑点。雄成鸭的喙绿黄色,雌成鸭的喙呈橙色,上面有斑驳的黑色。成鸭不分雌雄,双脚都是橙色。



绿头鸭食无脊椎动物和植物。它们对控制蚊子的 生长有很大的贡献。绿头鸭的窝筑在单独负责抚养8―19只小鸭 成长。



产于太平洋马里来纳群岛的马里亚纳绿头鸭数量稀少,属濒危动物

马卢古太阳鸟 (Nectarinia prigoginei)



太阳鸟属雀形目,太阳鸟科,是95种颜色漂亮的小鸟。原产于非洲、南亚、东印度和澳大利亚,外表和习性都有点像蜂鸟。它们的喙弯曲,是真正的鸣禽。身长大约9―15厘米,主要食花密。太阳鸟食花密的时候,喜欢停留在花上吃,不像蜂雀那样飞来飞云。



1965年菲律宾著名的鸟类学家拉博发现太阳鸟的品种,但没有被鉴别出来。直到1993年美国辛提博物馆再次找到它,才确定下来。这种太阳鸟后来用拉博妻子的名字来命名,叫丽娜太阳鸟。



马卢古太阳鸟属濒危动物

白鹭 (Egretta eulophotes)



白鹭属鹳形目,鹭科,全世界只有几种。大多数白鹭有白色的羽毛,到了繁殖的季节,还会长出很长的漂亮羽毛。它们的习性和其他鹭相似。



白鹭喜欢栖息在湖泊、沼泽地和潮湿的森林里,属涉鸟类。主要食小的鱼类、哺乳动物、爬行动物、两栖动物和浅水中的甲壳类动物。它们把大而不大讲究的窝筑在树上、灌木丛或地面上。



比较常见的大白鹭在新旧大陆都能看到,它们的身长约90厘米,只有背上长羽毛。



牛背白鹭产于非洲、南非和西南亚,南美洲北部和美国偶尔也能看到,是一种小的白身黄足鹭,身长大约50厘米。它们喜欢栖息在地面上,爱和吃草的家畜和野生动物做伴,吃因为这些动物活动而飞起来的昆虫。



白鹭的羽毛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古代人喜欢用它们来装饰服饰,西主人则喜欢用它们来点缀女帽。由于它的羽毛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加上白鹭喜欢群居,因此很容易被人大量捕捉,造成数量锐减,几乎陷入灭绝的境地。后来,幸亏人们穿戴和打扮的方式起了变化,加上采取了严格的保护措施。白鹭才幸免于绝种。



产于我国的黄嘴白鹭分布在吉林、辽宁、山东、江苏、浙江、广东、福建等地,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属于我国二级保护动物的还有岩石鹭、白琵鹭、黑脸琵鹭

爱斯基摩杓鹬 (Numenius borealis)



杓鹬属行鸟亚目,鹬科,是一类体型中到大的海岸鸟。它们的长喙有些像镰刀,喙尖向下 弯曲。全球大约有8种。杓鹬的头颈和腿都很长,羽毛呈灰色或者褐色,有的有斑纹。它们在北半球的温带近北极的内陆地区繁殖。一到迁徙 季节,会飞往遥远的南方。迁徙的时候,它们 一般在干燥的空地上空飞行,以寻找昆虫和种子弃饥。冬天的时候它们会在海岸边和沼泽地住宿,寻觅蠕虫和小蟹。



欧亚杓比较常见的一种,体长边喙加在一起,约60厘米,是欧洲最大的海岸鸟。栖息在从英国到亚洲中部地区。



毛腿杓鹬的大腿羽毛尖端类似鬃毛,在阿拉斯加的山区中繁殖。冬天则迁徙到南太平洋的岛屿上去过冬,全程9650公里。



产于亚洲东部的杓鹬体型较小,大约只有30厘米长。



长喙杓鹬产于北美西部,它的喙就有20厘米长。



中杓鹬是分布最广的一种,在旧大陆和新大陆都能找到它们。



美洲产的东杓鹬是杓鹬中体型最大的一种,体长超过60厘米。



爱斯基杓杓鹬是全世界最珍稀的鸟类之一。有些生物学家认为,实际上它已经绝种。原先它在北美北极圈里大量繁殖,冬天则迁徙到南美彭巴斯草原去过冬。19世纪,由于遭到猎人的大量捕杀,数量锐减

艾博特鲣鸟 (Sula abbotti)



鲣鸟又叫结巴鸟,属鲣鸟科,全球大约有6,7种。是一类大型的热带海鸟。它们的翼展长度约在65―85厘米之间。红脚鲣鸟和蓝脸鲣鸟广泛地分布在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海域。蓝脚鲣鸟分布在从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到秘鲁北面的太平洋地区。我国南部沿海地区常见到的为褐鲣鸟,羽毛呈深褐色,胸部白色。



鲣鸟的嘴比较大,身体像雪匣烟。翅膀狭窄但很长,有棱角。它们经常翱翔在大海的高空,寻长成群的鱿鱼和其他鱼类。一量发现目标,就会笔直地俯冲下来,一头扎入水中捕捉。



鲣鸟喜欢成群在一起筑窝。但是它们各有各的地盘。不容外来侵犯。雄的向雌的示爱的时候,会跳起优美的舞步,展开双翅,昂起头,发出悠扬的口哨声。雌鸟一窝可下两个蛋。



鲣鸟见人也很温顺,也不害怕,所以很容易被人抓住和杀掉,而且还得了一个不好听的名字---------笨鸟。艾博特鲣鸟已属濒危动物。



分布在克国海南省的红脚鲣鸟,以及分布在我国海南、福建、广东和台湾的褐鲣鸟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游隼 (Falco peregrinus)



游隼属隼科,是一种猎鸟,曾广泛地分布于全世界,现在数量已经很稀少。



游隼体长约33―48厘米,背部呈蓝灰色,腹部是白色或黄色,上面有黑色的条纹。游隼体格强健,飞行速度很快。它们在很高的空中飞行,看到水中的鱼会像闪电般地俯冲下来,以锋利的双爪捕杀猎物。这些猎物主要鸭子和海岸鸟类。



游隼栖息在靠近水边的岩石高山上,在悬崖峭壁上筑窝。一窝产2―4个红褐色的蛋,小鸟在孵化5―6个星期后出壳。



由于DDT等杀虫剂大量作用 ,导致食物中加氯烃增加。加氯烃在游隼的体内积累起来,影响了它的繁殖能力,特别是使蛋壳变薄,容易破裂。这是造成游隼数量锐减的主要原因之一。另外,生息地遭到人类活动的破坏,也是重要的原因。



原先产于加拿大的哈得孙湾到美国南方的美洲游隼,已经在加拿大东北部和美国的东部地区消失。美洲游隼、欧亚游隼、阿拉斯加游隼等几中游隼都已列入濒危动物名单。



由于游隼可以进行人工饲养,因此人们制定了饲养游隼,然后把它们放归大自然的计划。当然,这个计划能否成功,关键还在于能否把氯烃从游隼的食物链中除掉

阿留申鹅 (Branta canadensis leucopareia)



鹅和鸭、天物同属雁形目,鸭科,也是一种水禽。体型比鸭大,比天鹅小。严格说起来,鹅是指栖息到北半球温带和北极地区的3种水禽。它们有很强的迁徙能力,但也能在新英格兰和阿拉斯加这样的严寒地区过冬。



黑雁也是一种野生鹅。体型与最小的加拿大鹅相似。在北极地区筑窝,冬天在海水中度过。两种白鹅、雪鹅和体形较小的罗斯鹅也在北极地区筑窝。头白色,羽毛呈蓝灰色的蓝鹅过去长期独立分成一种。现在普遍认为应归属于雪鹅。它和雪鹅的区别只在于羽毛的色彩不同。



灰雁是纯种的欧亚大陆野鹅之一,它是现在许多种家鹅的祖先。不过,我国体格魁梧的家鹅除外,据说它们是体态苗条的亚洲天鹅的后代。



在北美洲,加拿大鹅是分布最广,比较常见的一种。后来被引进到英国和斯堪的纳维亚。从北极圈里的阿拉斯加和加拿大到美国大草原的广大陆地,都是加拿大鹅筑窝的地方。由于栖息地地理状况的差异。所以各产地的鹅,包括它们的亚种在色彩和本体型的大小上都有差异。其体长从64―114厘米都有。它们的头、头颈和尾巴和呈黑色。脸颊上有白色的斑块。身上也有褐色的色斑。



产于加拿大阿留申群岛的阿留申鹅正面临绝种的威胁,属濒危动物

阿劳特拉鸊鹈



鸊鹈属鸊鹈目,鸊鹈科,全球共有20多种。它既是游禽,又是潜鸟。其特点是有一身致密如丝般的羽衣和退化残留的尾巴。



鸊鹈的喙长而尖,翅膀短而狭窄,它的脚长在身体的后面,走起路来显得很滑稽。翅膀收起来的时候,羽毛紧贴背部。脚趾长而且带一些蹼。许多鸊鹈在夏天有竖起的鲜艳耳朵簇毛和鸟冠,但到冬天的时候就没有那么醒目了。一年中不论哪一个季节,雄鸟和雌鸟的外表看起来都没有多大差别。



鸊鹈的食物主要是鱼和无脊椎动物。鸊鹈求爱的时候,会成双成对地在水面上跳起优美的舞蹈。它们用植物筑成的,在水上飘浮的窝通常靠在芦苇上,雌鸟一窝生下2—8个白色的蛋,然后雄鸟和雌鸟轮孵化。蛋的颜色在孵化的过程中逐渐变淡。过了20—30天以后,带着鲜艳色彩条纹的小鸟会破壳而出。



鸊鹈栖息在热带和气候温暖的温带地区。产于古北区(包括欧洲、亚洲北部和非洲撒哈拉以北地区)的鸊鹈是一种小型的鸊鹈,身长只有25.5厘米。旧大陆和澳大利亚产的鸊鹈体型较大,体长约48厘米。旧大陆和大利亚产的鸊鹈体型较大,体长约48厘米。中美洲和北美洲产的鸊鹈体长可达70厘米。



大多数鸊鹈会飞,新热带区的一些鸊鹈不地飞,只能在水中游。产于马达加斯加的阿劳特拉鸊鹈和产于厄瓜多尔的阿蒂特兰鸊鹈属濒危动物。



分布在我国东北等地的角鸊鹈和赤颈鸊鹈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阿姆斯物丹信天翁



信天翁是大型海鸟,属信天翁科,全球大约共有十几种。它是最善于滑翔的鸟类之一,有风的时候一边几个钟头停留在高空,那副又长又窄的翅膀可以一动也不动。可是没风的时候,要靠翅在空中支撑自己结实的身体可就难了。这时候,它们情愿浮在水面上。像所有的海鸟一样,信天翁喝海水为生,食物主要是鱿鱼。有时候它们也跟随船只吃一些船上抛下来的食物。



信天翁在繁殖的时候才飞回陆地。通常它们都是成群结队地飞到遥远的海岛上去,在那里交配。然后雌鸟会在光秃秃的地面上,或者是在筑起的巢中产下一个又大又白的蛋来。蛋由雄鸟和雌鸟轮流孵化。小信天翁长得很慢,特别是那些体型较大的种类。它们需要3―10个月羽毛才能丰满,才能开始学飞行。然后还得在海中生活5―10年,才能像它们的父母一样到陆地上去生儿育女。信天翁属于少数寿命比较长的鸟类。



比较知名的信天翁有以下几种:



黑眉毛信天翁:栖息在远离陆地的北大西洋区域。黑色的眼睛给人一种忧郁的感觉。它的翼展长度有2.3米。



黑足信天翁:栖息在北太平洋海域的3种信天翁之一。浑身黑褐色,翼展长度约2米,在热带的太平洋岛屿上繁殖。



莱桑信天翁:白色的身体,背和羽的上面呈暗黑色。主要栖息在太平洋的莱桑岛及其附近的岛屿。活动海域和黑足信天翁相似。翼展长度约2米。



王信天翁:翼展长度达3.15米。体型较大,羽毛呈白色,翅膀的两端呈黑色。在新西兰和南美洲的南端繁殖。



乌黑信天翁:是现存鸟类中翼展最长的鸟,可达3.4米。成年的漂泊信天翁外表像王信天翁。它们的巢主要筑在地极圈附近和南大西洋的一些岛屿上。



尽管有些渔民相信,捕杀信天翁会带来厄运,但还是有不少海员用诱饵来捕捉它们。信天翁的肉可以食用,羽毛是制作帽子和衣服的贵重材料。因此,北太平洋地区的信天翁遭到大量的捕杀。阿姆斯特丹信天翁和短尾信天翁已属濒危动物。



我国的澎湖列岛及台湾附近岛屿也是短尾信天翁的繁殖地区。短尾信天翁属我国一级保护动物

蒙新河狸



河狸属啮齿目,河狸科河狸属。在我国,河狸是啮齿动物中体型最大的一种,体长60厘米至100厘米,尾长21厘米至30厘米,体重17公斤至30公斤。体型肥胖溜圆,门齿锋利,咬肌尤为发达,一棵40厘米的树只需2个小时就能咬断。它前肢爪利,后肢长蹼,拖着一条一尺多长的桨形扁平尾巴,颇善游泳,一口气能潜水数百米。



河狸头短而钝,眼小,耳小,微微露出毛。它的第四趾十分特殊,有双爪甲,一为爪形,一为甲形。河狸最奇特的就是那条尾巴,肥大扁平,像把铲子,上面覆盖着大型鳞片,鳞片间有少许短毛。河狸栖息在寒温带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边缘的河边,穴居,主要在夜间活动。洞穴常挖在河边树根下,以鲜嫩的树皮、树枝及芦苇为食。



河狸在欧亚大陆北部曾有较广的分布,是一种比较古老的动物。因其皮毛珍贵而长期遭到无节制的捕猎,分布范围缩小。我国新疆和蒙古国的河狸属于欧亚河狸中的蒙新亚种,被称为“活化石”,是国家一类保护动物,在我国境内仅分布于乌伦古河及其上游的青河、布尔根河两岸,现已建立自然保护区。



研究人员介绍说,在河狸栖息的地区,时常能够看到碗口粗的树桩。这是因为树木、树杈是它们筑坝、垒巢的上好材料,树皮、树叶是它们储备过冬的最好食物。河狸另一个独特的本领是垒坝,凡是河狸栖息或是栖息过的地方,差不多都有一片池塘、湖泊或沼泽。河狸总是孜孜不倦地把树枝、石块和软泥垒成堤坝,以阻挡溪流的去路,小则汇合为池塘,大则可成为面积达数公顷的湖泊

纽厄尔剪水鸌



鹱属鹱形目,鹱科,与同属于鹱形目的海燕有亲缘关系,所以也有人称之为海燕或燕鹱。不过海燕属于另一个科——海燕科。鹱科中包括普通鹱和剪水鹱两种。全世界大约有12~17种剪水鹱。它们的体长大约在35~65厘米之间。羽毛呈土褐色,喙细长。



剪水鹱在大西洋的北部、东部和南部,以及地中海和太平洋沿岸的高山和岛屿上筑窝。有的地方多达成百上千对。它们一窝只产一个蛋,由父母轮流孵化。出世以后也是由父母共同抚养。



比较常见的剪水鹱有以下3种:



乌黑剪水鹱,体长约50厘米,翼展长度85厘米。在澳大利亚、新西兰、南美洲南部繁殖。冬天在大西洋和太平洋沿岸水域度过。



普通剪水鹱,体长约3O~37厘米。栖息在北大西洋东部、夏威夷群岛、地中海和新西兰水域。在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名称。



短尾剪水鹱,体长40厘米左右,产于澳大利亚和阿拉斯加等地。



产于美国纽厄尔的纽厄尔剪水鹱属濒危动物

黑脸琵鹭



5月上旬,上海师范大学生物环境学院青年教师俞伟东、袁峻峰、左本荣等在长江河口地区发现世界濒危鸟类–黑脸琵鹭,成功地拍摄到了清晰的照片,引起学术界同行专家的浓厚兴趣。



据国际鸟盟组织的最新统计,黑脸琵鹭目前在全世界仅存近800只,俞伟东等青年教师这次发现62只迁徙种群,这是国内外首次观察到的特大迁徙种群,说明上海崇明东滩、九 段沙岛屿等地区是这一鸟类迁徙途中的“驿站”,同时突现了这些地区在亚太地区候鸟迁徙路线中所处的特殊而重要的位置,极大地提升了崇明东滩鸟类的自然保护区、九段沙自然保护区的国际意义,为这些地区申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提供了有力的材料,也为这些地区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增加了一项重要的评审指标。



近年来,上海师大青年教师俞伟东、袁峻峄等人不畏艰难,放弃休息,克服了种种困难,甚至是冒着生命危险,长期深入在浩瀚无际的崇明东滩鸟类自然保护区,并几度进入无人居住的九段沙湿地自然保护区进行野外考察和研究。这次考察中,为记录和拍摄到黑脸琵鹭在九段沙的分布,俞伟东只身跟踪靠近黑脸琵鹭,陷入齐腰深的沼泽淤泥之中难以动弹,幸亏得到周边渔民的奋力抢救才得以脱险





黄鳍连尾鮰



连尾鮰是指分布在北美的几种美洲鲶鱼,属美洲鮰科,身体矮胖,体长大约5~7.5厘米。连尾朝的特点是脊鳍很长,有些种类的连尾鮰脊鳍和尾鳍连在一起。胸鳍上常有锯齿状的刺,刺的根部有毒腺,被它刺伤以后会产生疼痛和创伤。



连尾鮰栖息在河流以及湖边的水底。比较知名的有石猫,一种产于美国密西西比河谷和五大湖地区的连尾鮰,身体呈黄褐色,白天常藏在石头底下。胸刺也是有毒的。还有一种叫软连尾鮰长相有点像蝌蚪,分布在美国的东部和西部。



黄鳍连尾鮰等几种连尾鮰属濒危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