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稀动物集锦

虹雉



虹雉[二类保护鸟],这类雄鸟,以羽毛闪着金属辉亮为著,故名虹雉。体形肥大,嘴长而稍曲,上嘴略大并覆盖着下嘴。脸部或多或少地裸露。雄鸟头上有或无羽冠,但其共同之点是头羽都卷曲着。尾较翅短,宽阔扁平,雄鸟末端几乎呈方形而雌鸟稍呈圆形,具18枚尾羽。雄鸟有一短距。虹雉类主要分布在我国,数量上是比较少的。其分布从西藏喜马拉雅山脉,东抵云南西北部、四川西部、甘肃南部及青海东南部。共有三种。



绿尾虹雉(Lophophorus Lhuysii

),为虹雉中体型较大的一种,俗称贝母鸡,从外形看很像无冠羽和脱了尾上复羽的孔雀,但比孔雀略小。雄鸟羽冠覆着颈项,上体略似棕尾虹雉,但白色部分较大,尾蓝绿下体黑。背的后部及腰的前部均为白色。以多种植物的嫩茎叶、幼根和球茎等为食,尤喜掘食贝母,故又称其为“贝母鸡”。平时喜结成小群,在海拔4,000-5,000米高的高山草甸,灌丛或裸岩地区活动。冬季高山降雪,可迁到2,000米左右的中山地带生活。夜宿松树上或稠密的灌丛中。所见多为一雄一雌或一雄二雌,从不形成大群。取食用爪和嘴交替挖取。性机警,稍有动静,即昂首探查,遇敌则很快缩脖钻入灌丛和密林中。有时也可展翅滑翔。在人工饲养条件下,4-5月间产卵,每窝产卵3-5枚。卵呈暗棕黄色,具大小不等的紫褐色斑点。卵重平均104克,大小平均为73.7×51毫米。分布在青海东南部,四川西部定兴、康定、汝川、平武以及甘肃交县迭部,舟曲等地,为留鸟。



另一种体形较家鸡肥大的是棕尾虹雉(Lophophorus impejanus

),雄鸟羽冠长,而具匙状羽端,上体大都呈金属铜绿、紫及绿蓝等色。下背白,尾棕色,下体褐黑色。分布于西藏南部、东南部、雅鲁藏布江东部,在该地为留鸟。



白尾梢虹雉( Losphophorussclateri),雄鸟上体大都呈金属蓝绿色,下背部纯白,尾棕而具白端,下体纯黑。鸣叫为单调的“gha”声,有如沙、哑的家鹅一样,因此当地群众把它称为“雪鹅”,分布在西藏东南部丹巴江上游山脉,东达云南西北部高黎贡山和西部腾冲,为留鸟

蓝鹇



蓝鹇[二类保护鸟](Lophura swinhoii)又称蓝腹鹇、山鸡。体型似马鸡,和白鹇相比,尾较短;全身深蓝黑色有金属闪光,头与颈部黑色,头顶上长有白色羽冠,脸面部红色,额上有肉冠,脸部还有肉垂(耳垂),亦呈红色;蓝鹇的后颈、上背及一对中央尾羽白色;肩部羽毛红褐色;腰部、尾上覆羽及下体黑色;胸部及身体两侧有蓝色辉光。雌鸟头顶部赤褐色。背部及两肩部亦赤褐色,并带有土黄色“V”字形斑纹,翅黑色,其上有棕色及土黄色横斑;尾呈暗栗色,上有黑色横斑。蓝鹇是我国的特产鸟类,仅分布于台湾省。栖息于海拔200-2,300米的山地原始阔叶林内。多在林下活动,性隐蔽,极机警,鸣声单调,为“苦、苦、苦……”低沉混浊的单音。3月份即开始繁殖,在地面上筑巢,以细枝及枯叶筑巢,每年繁殖一次,每窝产卵5-8枚,呈土黄色略带粉红色彩,卵的大小平均为52.8×40.5毫米

双角犀鸟[二类保护鸟](Buceros bicornis)



这种犀鸟是我国所产犀鸟中体型最大的一种。它嘴上的盔突特别的大,而且宽,上方还有一凹陷,在前缘形成两个突起,由此而得名为双角犀鸟。它的面颊部、颏与喉部黑色,颈部乳白色。背部、两个肩部、腰部、尾上覆羽及胸部黑色;翅是黑色的,但翅尖呈白色,且在翅上覆盖的羽毛,部分也有白色;尾羽是白色,但在靠近端部有黑色带状斑;腹部及尾下覆羽白色。它的上嘴及盔突均呈桔红色,而下嘴却为乳白色,腿灰绿色沾有褐色,爪子几乎为黑色。



双角犀鸟在我国分布于云南省南部西双版纳和西部的盈江一带。大都栖于沟谷的林中,常常数只结群活动于高大的榕树上。为杂食性,但以食果实为主,亦食部分昆虫。两栖类及鼠类等动物。在树洞中营巢,年繁殖一次,每窝大多产卵2枚,产1个或3个者为极少数;卵的大小约为65×46毫米

绿孔雀(Pavo muticus )[二类保护鸟]



俗称孔雀、越鸟。体型很大,雄性的体长如果连上尾屏可达2,300毫米。全身辉翠兰绿色,下背部还闪着紫铜色光辉。头顶部长有一簇直立的冠羽,长度约11厘米。绿孔雀身体后方拖曳着长达一米半左右的尾上覆羽,即尾屏,十分华丽。它的羽枝松散,呈金属绿色,并有紫铜绿色辉光,靠近羽端处有椭圆形的眼状斑,各斑的中央有暗紫蓝色的肾状或圆形小斑,外围有光亮的兰绿色,再外党政军为黄铜色圆圈围绕,它的外缘有暗褐色和浅黄色狭边,最外层又具葡萄红色,色泽多彩,极为艳丽。尾羽并不长,隐于尾屏之下。雌性无尾屏,羽色与雄鸟近似但不艳丽,仅背及腰部稍微闪着辉黄铜或绿色光,并略有缀以褐点的淡棕红色波状横纹。由于羽色华丽无比,早已成为人们极为喜爱的观赏动物。



绿孔雀有较为固定的觅食时间,多在晨昏进行觅食,午间在密林处歇息。为杂食性,喜食川梨、黄泡等果实,亦食草籽、树种、稻谷及幼苗,动物性食物有蝗虫、蟋蟀、鳞翅类、鞘翅类昆虫及蛙类、晰蜴等。



绿孔雀为亚热带鸟类,在我国仅分布在云南省西南部、南部西双版纳及东南部。多栖于海拔2,000米高度以下的开阔而有稀疏树木的草原,或长有灌丛、竹林、针叶阔叶树木的开阔高原地带,尤喜在沿河两岸及林间空地上活动。常见有一雄鸟带有几只雌鸟成小群活动,喜疾驰,不善飞翔;性机敏,人不易接近它。鸣声宏亮,但较为单调并不悦耳。



绿孔雀2月中旬开始繁殖,雄鸟追逐雌鸟,不时展开美丽的尾屏。雄鸟为争雌还常有格斗。营巢在灌丛、草丛及竹林间,产卵4-8枚,多为5-6枚,饲养条件下年可产6-40枚。孵壳厚,为乳白色、淡棕色或乳黄色,无斑点。卵重约120克,大小平均为70.6×52.1毫米。孵卵期27-30天。幼鸟生长缓慢,第三年才长成成鸟的羽衣

藏马鸡(Crossoptilon crossoptilon)



也叫白马鸡、雪雉。体型比环颈雉大,在三种马鸡中它是最大的一种。



通体大都为白色、头部两侧红色,头顶上生有密密的黑色短的绒状羽毛。耳羽呈簇状,白色,像两个短角向后延伸着,有耳羽簇是马鸡类最显著的特点。它的体背部羽色略沾点灰色,两翅呈灰褐色;尾特别长,有尾羽20枚,有的为22枚,尾羽的基部灰色,向后渐渐变成紫铜色,及至末端则变成暗绿色和深蓝紫色,而呈现金属光泽。这种马鸡的中央一、二对尾羽大部分羽枝长而稍疏,但不形成披散状。雌鸟与雄鸟相似,但体形稍小些,羽毛也较暗淡。雌雄鸟的嘴均为粉红色,腿和趾红色。雄鸟和鸡一样还有距



藏马鸡是我国特有珍禽之一,已列入世界濒危物种。在西藏南部和中部、青海南部、四川及云南的丽江山脉一带均为分布。主要栖息于海拔3,000米至雪线附近的针阔叶混杂林及灌丛中,喜在林间草地和林缘地带活动,常二、三十只成群,秋冬季节更结成大群觅食和过夜。



藏马鸡的食物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如草根、草叶、青棵种子、云杉花和果、海棠果等各种植物种子;偶有少量的鞘翅目昆虫及鳞翅目幼虫。在地面上营巢,筑巢于倒木等隐蔽处。巢呈椭圆形浅盘状,比较简陋,巢的材料是枯枝干草、苔藓及鸟羽等。卵为纯色,有的为土黄色,也有的为青灰色,卵上无斑点,卵的大小平均为58.4×44.1毫米。藏马鸡是珍贵的观赏动物,在许多动物园中均饲养着,以供观赏

白头鹤[二类保护鸟](Grus monacha)



又称玄鹤、锅鹤。体型比丹顶鹤小。通体大部为石板灰色、在额部及眼的前方生有密集的黑色刚毛,头顶部皮肤裸露无羽呈艳丽的红色。因为它的喉部、两颊部及颈的上部为白色,而得名为白头鹤。两翅发达,长约500毫米,为灰黑色,内侧的飞羽(即次级和三级飞羽)延长而弯曲呈弓状、羽枝松散状似毛发。嘴长而直约100毫米,呈黄绿色。足长约200毫米为灰黑色。雌鸟与雄鸟同色。



白头鹤在我国分布在东北的乌苏里江流域或海拉尔、丹东一带。栖息于河口、沼泽地、甘蔗丛和湿地等环境。为杂食性鸟类,动物性食物有鱼、甲壳类、多足类、软体动物以及昆虫的直翅目、蜻蜓目、鳞翅目等;植物性食物有小麦、稻谷、谷类的根及莎草科和旋花草科等植物的根部。白头鹤每年产卵一窝,每窝大多产2卵,卵的大小为91-106×59-62毫米。每年10月开始迁飞至长江下游安徽等省及其以南的地区越冬,台湾省每年11月至翌年3月常可见有小群的白头鹤。在迁徙季节有人在河北省北戴河海滩上对过路的鹤群进行观察,发现白头鹤约有170只。在我国繁殖的白头鹤现已极为罕见



鳖类要数鼋最大



别名 蓝团鱼、银鱼



学名 Pelochelys bisroni



英文名 Bibron’s soft-shelled turtle



鳖科 Trionychidae



分布 云南、海南、广东、广西、福建、浙江、江苏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鼋是鳖科动物中最大的一种,背甲长33-47厘米,宽30-41厘米。背盘圆形,背甲外包有柔软的革质皮肤,呈灰色,平坦,裙边不发达。头小,吻突较短,鼻孔在吻突前端。四肢具发达的蹼,内侧三趾具爪。尾短,不露出裙边。头、颈可完全缩入壳内,四肢不能缩入。头部为灰褐色,具浅色不规则斑纹,颌黄白色,腹面白色。瞳孔椭圆形。



栖息于江河、湖泊中,善于钻泥沙。以水生动物为食。



我国古代既开始饲养,常在庭院放养一两只。由于鼋的背甲骨板可以入药,且肉味鲜美,遭到了大量捕杀,现在野外的数量已经不多。

塞舌尔鹊鸲



鹊鸲属雀形目,鸫科,鹊鸲属,大约有8种。产于亚洲南部。身长约18~28厘米。羽毛色彩斑驳,尾巴有点退化。像是缩小了的鹊尾巴常常向下垂,而且不停地煽动。鹊鸲靠捕捉地面上的昆虫为生,叫声特别优美动听,是一种常见的笼鸟。普通鹊鸲身长约20厘米,呈蓝黑色和白色。产于我国和印度的白腰鹊鸲亦属这一类鸣禽。它们的歌声非常悦耳,尾巴较其他种类的鸫长,也是人们喜爱的笼鸟,已引进到夏威夷。



白尾鹊鸲的尾巴较长一些,产于我国和东南亚,夏威夷也有引进。



非洲的塞舌尔鹊鸲和菲律宾宿务岛黑鹊鸲属濒危动物

白唇鹿



白唇鹿为鹿科中国特产动物。顾名思义,其特征是唇部白色。的确,就凭这一点便能区别于其他鹿类。白唇鹿毛长而粗硬,保温性能优良,能保证它在青藏高原3500米以上的高山林带严寒环境自由生活。白唇鹿在四川省西部和祁连山区也有分布。



白唇鹿分布于高原的偏僻地区,故很难发现,更不易捕捉。因此长期以来,其习性鲜为人知。为了保护和驯化这种珍贵动物,近年来进行了艰苦的调查研究,并捕获幼鹿,开展人工饲养试验,获得成功。白唇鹿在晨昏时间活动最为频繁。在祁连山地区,一般成小群活动,但至繁殖季节,便集合成大群,最大一群可超过150头。生茸产仔期雌雄分群,产仔后的母仔群,也有40~50头。生茸期的公鹿群多为7~8头。白唇鹿主要采食鲜嫩枝叶,有时能与牦牛混群吃草。为了寻找食物能作长距离迁移。



雌鹿一岁半时性成熟,雄鹿二岁半时才参与繁殖。通常在9~11月发情,孕期8个月左右,5~6月产仔。一般每胎1头,个别双胎。白唇鹿的鹿茸与梅花鹿的鹿茸有同样的功效

蓝马鸡



蓝马鸡是高山寒冷地区的鸟类,只产在中国,终年留居于青海东北部和东部,甘肃西北部祁连山一带及南部,宁夏贺兰山及四川北部。蓝马鸡通体羽毛呈蓝灰色。头侧呈绯红色,耳羽簇则呈白色。中央尾羽的羽支,分披下垂蓬松如马尾。蓝马鸡栖息于海拔2500~3400米高处的云杉、橡树林中或山柳、金腊梅的灌丛间。秋后向下迁移到有水的山间谷地或开阔的灌丛草原。平时结集成群,每群10~30只不等。在3~6月的繁殖季节,蓝马鸡常隐藏在树枝间或丛草间活动,不易被发现。此时,它们分散配对,一雄配一雌。发情时,雄鸟之间发生争斗。雌鸟在荫蔽树丛的地面上稍微凹洼处产卵,每窝6~12枚不等。繁殖季节过后,又结群生活





四眼鱼



有一种鱼,与所有其他鱼类不同的是有4只而不是两只“眼睛”,能同时看清水面上和水下的物体。凭着这双独一无二的眼睛,这种鱼能在同一时刻完成两项任务:一边搜寻食物,一边睁大另两只眼睛作为预警,防范捕猎者的偷袭。



乍一看,这种鱼上面的一对眼睛极像是漂浮在水面上的两个气泡。但细瞧之下,你才会发现,它们其实是一对恰好“漂浮”在水面上的眼睛。这是一种什么鱼?它们的这一对眼睛又为什么要在水面四处漂荡呢?



原来,这是产于中美洲与南美洲水域中的四眼鱼,是四眼鱼属四眼鱼科中的一种热带鱼。



尽管名为“四眼鱼”,但仔细研究就会发现,它其实并不是真正地具有4只眼,而是因为眼球结构十分特殊。四眼鱼的眼球内有一道由上皮细胞构成的结膜通过角膜,同时虹膜又生出两个突起从中间横亘瞳孔,将眼睛分为上下两部分,看上去就像是4只独立的眼睛,一对朝上看,一对朝下看。同时,四眼鱼眼内上宽下窄的椭圆形晶体具有特殊的折光作用:从眼球上半区射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聚焦后将成像于视网膜的下半区;反之,从眼球下半区看到的物体将被感知于视网膜的上半区。



四眼鱼喜欢在水面上活动,而且总能让水平线恰好处于上、下眼的分际处,只在很偶然的场合才会将眼睛没于水下,搞湿自己捕食的利器。由于具有能同时看清水上水下物体的非凡本领,因此四眼鱼是一种极难被捕捉到的鱼:当你还远未意识到自己已被它发现时,它早穿过水面逃之夭夭了。



四眼鱼的食物繁杂,几乎什么都吃。任何不慎掉落水面的昆虫都可能成为它的盘中餐,这里面包括蠕虫、甲壳类动物和其他一些昆虫等。



四眼鱼是胎生鱼类,交配方式甚至与它的眼睛一样让人惊讶:雌鱼的泄殖腔,被要么一律向左要么一律向右的鳞片所覆盖。而雄鱼用于交配的特殊变形臀鳍,也是要么向左撇要么向右撇,从未有过既向左撇又向右撇的。这就只能有一个结论,即臀鳍向左撇的雄鱼,只能与泄殖腔向右开的雌鱼结为好合夫妻,此外别无选择。雌鱼通过与雄鱼的一次交配可以在体内储存足够多的精子,使数批卵子受精。受精卵留在母体内发育一个月左右时间,之后,雌鱼产出的便是小四眼鱼

闻名于世的鸭嘴兽



鸭嘴兽,英文名Duckbill,是世界著名的珍稀动物,产于澳大利亚南部及塔斯马尼亚,是现存最原始的哺乳动物之一。



鸭嘴兽的尾巴扁而宽,前、后肢有蹼和爪,适于游泳和掘土。 鸭嘴兽喜欢穴居在水边,生活在山溪、江河、湖沼里,平时在河边挖掘水中捕食小虾、螺蛳、蠕虫、蚯蚓等小动物。鸭嘴兽的口腔内侧有一个小袋状的颊囊,有时反捕获到的食物藏在囊内,如果抓住螃蟹等大动物,它就拉到水面上,咬破四壳吃掉,但不吃鱼类。



每年10月,鸭嘴兽开始进行繁殖。雌兽在前跑,雄兽在后追,经一个多小时的逐偶游戏后,雄兽就用扁嘴轻轻地衔住雌兽的尾巴,在水中缓慢地转圈,进行交尾。繁殖时雌鸭嘴兽每次产两卵,生下的是1~2个不到2厘米长的蛋。



刚出壳的幼仔,长约3厘米,盲目无尾,母鸭嘴兽则以乳汁喂养,母鸭嘴兽虽有乳腺但无乳头,乳汁从乳腺顺着毛流到腹部小沟里,然后仰卧着让小鸭嘴兽到腹部的沟缝中舐食。经过4个月的哺乳生活,小鸭嘴兽就到河沟游泳觅食,开始独立谋生

灵猫



小灵猫 大灵猫 小灵猫



别名: 七节狸、笔猫、乌脚狸、香猫



学名: Viverriculaindica



英文名: small indian civet



灵猫科 Viverridae,分布长江流域以南及海南、台湾、西藏



中国保护等级: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小灵猫外形与大灵猫相似而较小,体重2~4千克,体长46~61厘米,比家猫略大,吻部尖,额部狭窄,四肢细短,会阴部也有囊状香腺,雄性的较大。肛门腺体比大灵猫还发达,可喷射臭液御敌。全身以棕黄色为主,唇白色,眼下、耳后棕黑色,背部有五条连续或间断的黑褐色纵纹,具不规则斑点,腹部棕灰。四脚乌黑,故又称“乌脚狸”。尾部有7~9个深褐色环纹。



栖息于多林的山地,比大灵猫更加适应凉爽的气候。多筑巢于石堆、墓穴、树洞中,有2~3个出口。以夜行性为主,虽极善攀援,但多在地面以巢穴为中心活动。喜独居,相遇时经常相互嘶咬。小灵猫的食性与大灵猫一样,也很杂。该物种有占区行为,但无固定的排泄场所。每年多有5~6月份产仔,每胎4~5仔,2岁达到性成熟。



大灵猫



英文名: Large Indian Civet



学名(拉丁名): Viverra zibetha



中国保护等级:II

 

大灵猫,别名又叫九节狸、灵狸、麝香猫,体型远大于家猫,体长60~80厘米,尾长为体长的56~60%,体重6~10千克。头略尖,额部相对较宽,趾行性。肛头下方具芳香囊。体基色棕灰,体斑黑褐色,口唇淡白,耳基纯黑,背脊有一条纯黑色的粗硬鬣毛组成脊鬣,其两侧紧贴一条白色条纹。颈侧和喉部有3条波状黑色领纹,其间夹白色宽纹,腹毛灰棕无斑纹,四足黑褐,尾具5~6条黑白相间色环。



生活于林缘灌丛或草丛,独栖生活,夜行性。以小型兽性、鸟类、蛇、蛙、鱼、蟹类、昆早和果实、种子为食。多在1~3月发情,4~5月产仔,胎产2~4仔

儒艮(美人鱼)



据《述异记》载,宋朝有个叫查道的人在航海时,见过一种鱼,他描述说“海上有妇人出现,红裳双祖,髻鬟纷乱”。这就是文人笔下的“美人鱼”。



其实,美人鱼并不美,它就是生活在我国广东、广西、台湾等省沿海一带的一种海兽,叫儒艮。这个名字是由马来语直译过来的,也有人称它为“南海牛”。除我国外,在印度洋、太平洋周围的其他一些国家也有它生活的足迹。



儒艮不仅形象不美,而且还很丑陋。它的体型像一只巨大的纺棰,有3米多长,400多千克重,身大头小尾巴像月牙。最难看的是它那像耗子一样的眼清,鼻孔顶在头上,耳朵无耳沿,两颗獠牙从厚嘴唇边露出,样子十分难看。皮色灰白,身上长着稀稀拉拉的硬刺,实在算不上什么美,但说它是美人鱼,是因为它在生活习性上有和人类相近的地方,就是幻儒艮都是吸吮妈妈的乳计成长;儒艮的体型也确有点像女人的地方,它通化了的前肢――胸鳍旁边长着一对较为丰满的乳房,其位置与人类非常相似。所以在它偶尔腾流而起,露出上半身出现在海面上时,真有点妇人模样。



儒艮生活中不挑食,大都以海藻、水草等多汁的水生植物以及含纤维的灯心草、禾草类为食,但凡水生植物名基本上都能吃,它的食量较大,每天要消耗45千克以上的水生植物,所以它有很大一部分的时间用在摄食上。儒艮觅食海藻的动作酷似牛,一回咀嚼,一面不停地摆动着头部,这就是它所以叫“海丰”的原因。它行动迟缓,虽然常年生活在海中,但水下功夫非常一般,游泳速度只不过每小的2海里左右,即便是在被敌人逼赶时,逃跑的速度也超不过5海里。正因为它能吃但又不愿动,所以养得体胖膘肥,常常成了逐利者的捕杀对象。儒艮体色灰白,体胖膘肥,油可入药,肉味鲜美,皮可制革。正因为如此,所以屡遭人类杀戮,如不严加保护,它们就有灭顶之灾。因此,儒艮已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的怀特教授可谓一名名副其实的“美人鱼博士”。他不辞劳苦,整日与美人鱼打交道,精心研究美人鱼的习性和生活,获得了大量珍贵的第一手美人鱼材料。仅最近5年,经怀特博士救助的受伤美人鱼就达450头。



美人鱼学名儒艮。美人鱼喂奶时以其粗壮的手拥抱着孩子,头部和胸脯全部露出水面,酷似在水中游泳的人,故有“美人鱼”之美称。事实上,美人鱼与人为善,尽管身材魁梧,但其性情十分温善,与任何生物包括人类都友好相处。美人鱼主要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水域,在北美洲主要安居在墨西哥海湾佛罗里达半岛沿岸。就是在这个美人鱼世世代代生活的海湾,由于近10年来半岛的开发,人口骤增,工业污染,使美人鱼正面临濒危的境地。



佛罗里达是世界闻名的万泉之岛。在这个地杰鱼灵的地方,处处有喷泉,大大小小的喷泉达万座以上,名泉也有 100多座。丰富的泉水造就了海洋生物繁衍的乐园,珍稀的北美美人鱼就居住在沿岸的浅海及河湖中,祖祖辈辈,生儿育女。半岛平均气温为23℃,冬季最低的降至5~6℃。人们不解的是,美人鱼具有丰厚的脂肪层,但抗寒性却极差。只要水温降至19℃以下持续数日美人鱼便可能患感冒或肺炎,重者死亡。正是这温暖的泉水救了美人鱼。每临寒冬它们便游向沿岸温泉处,常年保持在22℃的温泉水自然成为美人鱼的“救命恩人”,温泉地也成为美人鱼的避寒温室。尤其在东部森特群斯河口的布尔斯普林温泉和西部的金格斯比温泉,常常群居着大量美人鱼。



电厂、游艇和污染是美人鱼惨遭厄运的三大罪魁祸首。发电厂何罪之有?原来,半岛沿岸自建起了火力发电厂之后,不断地向海里排放大量的余热水,因水量大,温度适宜,美人鱼误以为找到了一个新的避寒佳地,云集而来。它们纷纷离开过厌了的温泉地域,来到发电厂的废水排放口,据调查每个排水口一般都群集200~300头美人鱼。美人鱼毕竟缺乏经验,它们上当受骗了。正当它们无忧无虑地生活时,突然水温骤降。它们哪里知道,是发电厂停运维修,这时它们即便要回到老家温泉地也来不及了,只有在挣扎中死亡。例如,在普利巴特电厂的一次停产中,人们就在电厂排水口附近发现38头冻死的美人鱼。尽管电力公司采取了某些保护措施,但至今仍未找到良策。



万泉之岛的海滨很自然成为人类的度假旅游胜地,游人蜂涌而至,摩托艇穿梭往来,鱼艇共游,别有一番情趣。殊不知,美人鱼游动缓慢,游艇速度过高,常常不免碰伤美人鱼。特别在半岛修筑了一条南运河之后,河里繁殖的黑藻将美人鱼诱人,高密度的游艇误伤美人鱼事件屡有发生。更有那些视美人鱼为玩物者根本不顾美人鱼的死活,有意刺伤者有之,致使美人鱼体表累累伤迹,变形的美人鱼时有所见。为此,有关当局曾为美人鱼划定了13个保护区,在保护区内限制游艇航速,加强对游客的保护美人鱼教育,但仍没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佛罗里达又是个人杰地灵的宝地,这里盛产柑桔和蔬菜。人们建起了多个农场和果园。农场主为了保证丰收,每年又喷洒大量的剧毒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每蓬大雨,残余农药便随着雨水进入地下或运河之中,最终汇入大海。同时涌入海湾的游人和居民,大量的生活污水也排入大海。两股污水汇入海水,经水生植物吸收,又被以水生植物为主食的美人鱼吃入体内。不难想象,美人鱼或急性中毒而死,或慢性中毒致病,其危害是惨重的。例如,在半岛以南海域有一海洋公园,那多姿多彩的美丽瑚珊礁曾吸引游客,也吸引美人鱼,但近年由于农药及生活污水污染严重,致使珊瑚礁逐渐衰老崩溃,水生藻类大量减产,美人鱼的食物缺短,以致面临饿死的绝境。



我们希望,美人鱼能免遭厄运。拯救美人鱼是科学工作者乃至人类的共同呼声,现在已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候了

海南鳽



海南鳽,中等体型(58厘米),上体、顶冠、头侧斑纹、冠羽及颈侧线条深褐色。胸具矛尖状皮黄色长羽,羽缘深色;上颈侧橙褐色。翼覆羽具白色点斑,翼灰。成年雄鸟具粗大的白色过眼纹,颈白,胸侧黑色,翼上具棕色肩斑。 虹膜-黄色;嘴-偏黄,嘴端深色;脚-黄绿色。 叫声:尚无记录。



分布范围:中国南方(越南东京的东部有一记录)。



分布状况:列全球性极危物种(Collar et al., 1994)。过去为留鸟,见于安徽、浙江、福建、广西及海南岛。20世纪60年代在海南有两次记录,1990~1992年间在广西3个地点出现,最近在南宁附近发现一小的繁殖群。1998年在广东鸟市有一只;新近报道在车八岭有少量繁殖个体。



习性:栖于林中小溪旁小沼泽地的稠密低矮草丛。被赶时飞至林上层

基奈山狼



基奈山狼仅分布于美国阿拉斯加州的基奈半岛。它是狼中体型最大的,体长1.3~2米,肩高0.9~1.1米,体重70~100公斤。



基奈山狼喜欢结群生活,有时可达上百只。每群由一只健壮的成年公狼率领,捕食大多由母狼完成。它们几只或十几只一起出动围攻猎物,就连麝牛,驼鹿等大型有蹄类,在它们的围攻下也得坐以待毙。它们奔跑速度很快,可达每小时60公里,因此只要被它们发现的猎物就很难逃脱。在群内,公狼是十分悠闲的,一般只负责照看一下幼仔。基奈山狼对环境适应能力很强,在非常肌饿时,果子、块茎和一些植物都是它们的食物。别看它们是凶恶的动物,却极有洁癖,平时十分注意保持窝内的卫生。每年4~6月间,是母狼产仔时期,在此之前,母狼会自己找好一处新的巢穴,使幼仔出生后就有一个舒适的新家。母狼孕期60~65天,每胎可产5~10只幼仔。



基奈半岛地域狭小,因此基奈山狼在没有人类大规模捕杀之前,也不是很多。16世纪后期,英国人来到了基奈半岛后并没因基奈山狼数量稀少而放过它们,而是将其视为邪恶的象征而进行捕杀。在人类长期逐杀之下,基奈山狼到20世纪初期时,只剩下不足30只了,在以后的十几年中,仅剩下不多的基奈山狼逐一死在了人类的枪口之下。1915年5月,一只母狼在基奈半岛北部的一个山谷中被人们打死。这是最后的一只基奈山狼,因为在此之后它的踪影也没有被发现过。



基奈山狼:1915年灭绝

大草原的保护神——大鸨



鸨别名地鵏鸟、羊须鵏,分布于中国内蒙古及中国以外的西伯利亚东南部地区。



大鸨不但是草原上最大的鸟,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飞行鸟类之一。它身高背宽,雄鸟体长可达1米,两翅展开有2米多,高约0.7米,体重10公斤。雌鸟比雄鸟相对要小得多,体长不足0.5米,平均体重3.5公斤。雄鸟的头部深灰色,喉上有纤羽向外突出,很像胡须,雌鸟没有, 体背棕色,并有黑色斑纹,它的腿很长,脚趾只有3个,没有后趾。



大鸨是典型的草原鸟类,栖息于广阔草原半荒漠地带及农田草地, 通常成群一起活动,大鸨虽看似笨拙,但却十分机警,昂首观察周围动静,以防敌袭击,而且它十分善于奔跑,在草原上行走时,快速如飞,比骏马还快。大鸨的鸣管已经退化,因此不能鸣叫。 大鸨既吃野草,又吃甲虫、蝗虫、毛虫等各种昆虫,是捕食昆虫的能手, 称得上大草原的保护神。



大鸨每到冬季向南迁徙,春季飞回北方进行繁殖,每年4~5月间是它们的繁殖季节,此时雄鸟把尾部的羽毛朝天竖起,脖子和翅膀上的羽毛也直立起来,同时将胸部鼓成球型,在雌鸟面前来回扭动,以示求爱,雌鸟一旦接受求爱后便进行交配,交配完毕后就各奔东西,“生儿育女”的重任全部落在雌鸟身上,雌鸟每次只产2~4枚卵。



原来草原上大鸨很多,人们把它同天鹅媲美,它的羽毛曾被人类插在帽檐上当装饰品。因此,人们曾大量捕杀它,目前大鸨数量已经十分稀少了

大弯食蚊鱼



食蚊鱼是一类体型较小的银色淡水鱼,主要以食蚊子的幼虫为生。它们属卵胎生鱼,特点是雌鱼直接产下小鱼而不产卵。一般栖息在生长植物的池塘、湖泊和水流缓慢的溪流中。主要产于美国南方、中美洲和西印度群岛。它们被许多国家引进,以控制蚊子的滋长,特别是那些容易传染疟疾的地区。食蚊鱼的食量很大,有时也会对当地的某些物种构成威胁。



普通的食蚊鱼呈银灰色,身上可能有黑色的斑点或者条纹。雌性食蚊鱼一生都在不停地生长,体长一般可长到5~7厘米。雄性性成熟以后就停止生长,体长只有雌性的一半。



雌食蚊鱼每年可生产3~4次.每次可产下200多条小鱼。肚子里有小鱼的时候,雌食蚊鱼的身体两侧会出现大块的黑色。小鱼一般产在靠海或者含盐分的水中。由于对水温不是很敏感,食蚊鱼也适合于在家中饲养。



大弯食蚊鱼栖息在泉水流淌的河流中,现在只存活于美国德克萨斯州西部的大弯国家公园里,属濒危动物。属于濒危动物的还有清溪食蚊鱼、美国的佩科斯河食蚊鱼、巴西的圣马科斯湾食蚊鱼

唐鱼



唐鱼属鲤形目、鲤科、唐鱼属。它体形细小,长而侧扁,体高约等于头长,腹部圆、吻钝而短,口上位。口裂向下倾斜,几乎与体铀垂直。上颌长于下颌,前端无突起。口无须,眼大,侧上位。背鳍短,起点显著在腹鳍起点之后,胸缩短,末端不达腹部起点,腹缩末端可达肛门,肛门紧靠臀鳍起点。臀鳍较长,约与背鳍相对。尾鳍叉形,末端尖,上下叶约等长。体被中等大小圆鳞,体侧鳞片上无侧线。体侧颜色鲜艳,体侧从鳃孔上角至尾柄基部有一条金黄色的条纹.条纹上下各有几条黑色线条。尾柄基部有一红色大圆斑,背鳍和尾鳍基部有许多红色小班点。背鳍和臀鳍呈黄绿色,边缘透明。



唐鱼分布在广东省广州附近的小山溪中,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唐鱼现已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黄缘盒龟



识别特征

黄缘盒龟,壳长130mm左右。头中等,头背皮肤光滑。背甲高隆;壳高几为壳长的1/2,脊棱明显。背腹甲以韧带相连,盾片均具清晰的疣轮及平行于疣轮的同心纹。腹甲平,前后二叶亦以韧带相连,可动,能向上完全闭合于背甲。肛盾大,单枚,有一不达末端的中央沟。成体沟长约占盾片的1/2,幼体仅末端沟不显。四肢略扁,指、趾间微蹼。尾短。头背橄榄绿色,体背棕红色,脊棱淡黄色,腹甲棕黑色,唯背甲外侧缘、缘盾腹面及腹甲外缘鲜黄色,因而得名。



分布

分布于我国东洋界的华中、华南区,在河南、湖北、上海(青浦)、江苏、浙江、湖南、安徽、福建、台湾等地。广西、广东的记录可能来自外省。国外日本琉球群岛的石垣岛,西表岛亦有分布。



生物学特性

常活动在林缘及河流、湖泊等潮湿地区。伏于倒木,岩石及落叶下。下雨时常外出,也可能入水活动。在安徽皖南山区,多栖于林缘或杂有稀疏灌木丛的杂草山上,活动地离水源不远,旱时多活动在有流水的溪谷附近。夏季以夜间活动为主,白天隐蔽于荫凉的柴草或溪谷边的乱石堆中。冬眠地多在阳坡、有杂草及细枝落叶覆盖较厚的地方。



估计数量

不详。在上海、江苏、湖北、广西、广东等地市场均见有少量活动物出售。广东市场上较多,据说来自湖南。



致危因素及现状

由于黄缘盒龟被用作药用食物及制药原料,大量捕捉并销售,资源受到威胁,数量正在减少。



驯养繁殖状况

在江苏、安徽等地,民间已在进行人工试养。为保护及利用这一动物资源,有必要对人工饲养给予科学的指导及总结。



现有保护措施

未见有任何具体措施。应进一步采取的保护措施包括:①进行调查,摸清黄缘盒龟在我国的分布及栖息地、数量等有关生物学资料,以确立保护及利用方案。②实行适当捕捉野生动物与人工饲养并举的方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