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的育儿观是什么样的?

家有小娃,快2岁了。我平时的育儿观念就是遵从孩子的天性,很少限制他做什么事情,除非他想做的事情会对他自己或者别人造成危险,我会制止。孩子还不太会说话,但是什么都能听懂,而且性格比较急,他想要什么但是不会表达的时候就哇哇大叫。孩子爸爸的育儿观念跟我的很不一样,只要是他觉得大人不能也不会做的事情就会加于制止,比方说之前孩子很喜欢到厨房把自己能够到的锅勺类拿出来玩,我觉得这就是小孩子好奇心,我不会鼓励他,但是也不会制止他,但是孩子爸就觉得应该制止他,但其实即使家长不制止,孩子玩过一段时间以后就腻了,也就自己不再玩了。孩子爸觉得不能所有的事情都由着他,得树立起来大人的权威,我同意在一些事情上面,比如自己吃饭,到饭点不吃以后就没有零食就得饿着到下个饭点才能吃,以及一个玩具玩完得收起来才能玩下个玩具这样得事情上需要原则 。但是说孩子玩玩具,偶尔摔下玩具这样的事情上我就不会去制止,孩子爸就会。
但是也有的情况比分说给孩子个纸巾擦鼻子,擦完后让他把纸巾扔垃圾桶,小一些的时候就会去照做,现在就说No,这种情况下,父母该如何教育激励孩子内在的自觉的做这种事情呢?
总之,一天下来孩子爸要说无数次不可以,因为孩子爸怕给孩子太多自由,以后长大会成为一个熊孩子。但是我对这个教育观接受不了,觉得不该碾压孩子的好奇探索的天性。所以这个也是很头疼,想知道大家的教育观是怎么样的? 家长都是在孩子多大的时候开始立规矩的?立什么样的规矩,有多严格呢?

这种区别没什么大不了了,就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人是自由的个体,同时也是社会性的,要遵守社会规则。拿去厨房拿锅勺这件事:你可以把一些锅勺拿到客厅地上和他一起探索,但厨房里的东西不能乱碰这个规矩要立好-否则小孩碰到刀具等很危险。

我猜他爸是英国人或本身家教很好。

两岁的小孩就喜欢挑战权威,说no,彰显自己的权利。所以,我在我家娃两岁时的育儿理念是,在规则内给予最大的自由。但每个家长的育儿观念都有不同之处,我以前会强要求我老公按我的标准来陪娃玩,最后闹得不愉快。后来,我想明白了,我俩先探讨哪些是规则必须遵守的,比如自己吃饭,饭前洗手等。剩下的就谁带娃谁最大,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大家都开心。

我觉得你家这样正好, 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这样两边的观点小孩都接收到。
我觉得任何事情都不是非黑即白的所以让他自己找平衡点自己去悟。

1赞

我和楼主的观点一样,但是原则问题感觉还是要引导,比如懂礼貌,会分享之类的

对,孩子拿锅勺玩这件事情我也没鼓励也没有参与,就是他自己玩。每次告诉他刀很危险不能碰,他现在见到刀也会说刀,也知道不能碰。对,孩子爸英国人,比较死板,怕给太多自由养出熊孩子。

这个谁带娃谁最大我也有这样做过,但是呢,感觉效果不好,因为会给孩子mixed message. 感觉会影响到他对父母的信任。我跟孩子爸就是没法讨论哪些个规则是必须要遵守的,只要一说这个俩人就争执。他就觉得由着他的话就得必须按照他的比较严格的标准和要求来带孩子,就是俩人达不到个平衡点。

感觉孩子自己悟的话有点小?在同一件事情上面爸妈的处理态度不同会影响到孩子对信息的接收,害怕导致以后孩子完全不听父母,对父母没有信任的这样的一个结果。

对,原则性的我会管,但是大多时候我都会给他自由的空间吧。

我不赞成一个红脸一个白脸。会搞的孩子觉得很多事情可以双重标准,或者一个家长比另一个好说话。
家长之间要保持一致,我和孩子爸爸,即使当时不同意,也不会在孩子面前直接反驳。不当孩子面的时候再讨论。
至于厨房,孩子小的时候,我给买了个儿童厨房,一般厨具也都能买到玩具款,好奇探索,用玩具就好了。有些用具有危险我会放到小朋友够不着的地方。孩子大些后,可以厨房拿零食,但一开始用刀用火,大人还是在旁边看着的。

我家的情况和你家的差不多,老大小时候就是这么回来的,现在7岁了,我可以和你说说后果哈

先说缺点,我确实在她眼里没有权威,甚至有时候是不尊重,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挑战我,四五岁的时候尤其严重,现在好点也是这两年下大力气了;有时候在外面不礼貌,纠正她也得不到回应,因为小时候没有这个权威,大了也是不怕的。而且什么事情都是我想怎么样我要怎么样,不会顾及别人。

优点是孩子很自信很有安全感,而且创造力很强(我不确定与小时候过分自由有关哈),因为我平时都是和她讲道理,她逻辑性强,一般吓不到她,坦白的说,就是我没有有效的惩罚她的手段,什么都无所谓,老师也不怕,刚上小学的时候time out,她也无所谓。不过学习是很积极的在班里也是top的。

我前段时间也纠结,比如我一直教她和别人见面打招呼,但她就是拒绝的,我总觉的这样别人会不会我家是个没有家教的家庭,后来我家二宝不管见谁都很礼貌打招呼说再见,我也就想开了,也许是每个孩子的个性不同,往好处想她以后不会被别人PUA,太有自己的思想了

孩子打招呼这个不仅跟性格有关,也跟环境有关。我家娃两岁开始带着他打招呼,几乎很少成功过,不管是认识的还是不认识的,就一脸生人勿近的臭表情。看育儿书,说是家长要带头示范,可是我示范了好久也没见效果,当真是灰心丧气,后来就不管了,他爱打招呼不打,反正我跟人打招呼就行。
然后快四岁时搬家,到了北爱,果然北爱人民情绪奔放啊,他在托儿所里跟着一个阿姨又唱又跳,过了半年多,居然主动跟人打招呼,不管认识的不认识的,都要跟人挥手说hello,把我和他爹给惊喜的呀。后来,我俩分析,还是环境问题,外加小朋友之间互相学习,比从家长那里学得快。

那你俩就找个娃睡觉的时间互相写下来也行,或者商量下,碰到原则性的问题,该听谁的。我家娃从小我带得多,娃爹在一些原则性问题上要么和我保持一致,要么问我,他觉得没问题就听我的。我在娃三岁半之前,很是焦虑,搞得自己心情和睡眠都很差,主要原因在于管娃太多,不光原则抓,小问题小细节也管,管得多了,自然给自己的时间就少了。后来想开了,只抓原则,其他的随他去,经常把娃往他爹那里推,让他学着怎么跟娃爹相处。娃爹也好,娃的祖父母也好,甚至托儿所阿姨,在带娃上都会跟娃妈有分歧,有分歧的时候也不用怕,很正常,事后可以跟娃一起复盘,不对的地方提醒娃就行。

我家的环境很好,譬如居住这一条街的邻居相互之间都说话,我家老大是比较能说的,见谁都聊一会儿,但是就是不说你好 名字,直接就开聊,还有早上上学,别的孩子都是good morning, Mrs xxx,我家老大从来不说,就直接开说,这个我说了无数次,也一直示范着,没有用;不过邻居们都还挺喜欢她,过生日都给送礼物什么的,但我觉得现在是因为年龄小,人家不觉得,慢慢大了,就会变rude了

小时候有规矩不等于没创造力!我家是传统大家庭 - 规矩很多,但我很受益-现在服务中国的客户经常说“真懂规矩,有家教”,但我经常被欧洲同事夸奖有创造力-创造力和见识,性格,大脑构造和经历有关。
我倒是很反感不少在欧洲生活的中国家长教育孩子时候将没规矩和有创造力划等号。娃么礼貌没规矩扼杀了很多其他孩子和你玩耍和合作的机会,这才是你娃的巨大损失。

听听李玫瑾,我觉得她说得不错

看过李玫瑾,简直就是封建三观呀,还有人这么教娃?

我还挺喜欢这样的,孩子自信,逻辑性强,平等对他,把他当大人看,和他讲道理,然后说服他让他仰慕你我觉得最成功了,我觉得现在小孩发育越来越早,接触到的信息越来越多,小的时候还可以吓唬吓唬他但是长大靠压制根本不行,我觉得最好的就是让孩子崇拜你,用道理说服他,这样才是真正的树立权威

晕死,我才开始看她,她哪个封建三观能贴上来看看吗?

李教授常将成人和孩子的需求直接对立,将“家长权威”放到至高无上的位置,一切以家长的判断意见为转移,孩子的自主力和话语权为零,他们基本没有表达的权力。

只有在讲到“防止压抑”这一环的时候,李教授提到了鼓励孩子跟家长表达,但是!作为家长,面对孩子三次的要求,只能满足一次。

为什么是三次只能满足一次?不管要求合理不合理,李教授介绍关键是让孩子知道,跟家长提诉求有用,又不是时时有用。这是让孩子表达吗?这还是回到了绝对权威。

在所有的指导中,李教授主要是认为,只要孩子从小学会不违背父母的意愿,并把这种“听话”的印象内化到性格里,那么长大才可能顺从家长的想法。她打过比喻,说孩子就像狗,小狗咬人训起来方便,大了就不好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