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公校和私校区别很大吗?

裙子是要求在膝盖上面一点点,我刚订完校服:blush:

我家老大也是这个情况,二宝是单算数还行,一到应用题就懵圈了,不过老师说不用担心,她自己知道努力:sweat_smile:

看看,这还不是鸡娃?这在我眼中就是很鸡了。

我见过的私校的校服裙子要到膝盖,公校没注意。

突然想起来,以前日本女朋友和我说,上学那会儿,学校发一个制服,她们自己会再次剪裁,把裙子折上去,弄特别短,为了好看:joy: 没想到英国也有这样的现象。我还是喜欢严肃正经的风气,不喜欢取悦他人的审美风气,哎,糟心,又需要思考了。

啥,我就是给他测一下,测完了发现不行就放弃了。一道题没做过不会OK,可是讲了两三遍要还是不会举一反三,我认为就不是学习的料了。我就是好奇别人家的娃都是怎么学的。

boarding整体上肯定是利大于弊的,否则这种模式早就行不通被淘汰了,但选择学校的时候肯定是要看负面来决定要不要去,否则就简单了,选最好的就行了,对不对。

丑闻bully这些是一方面,boarding对于小孩的心理影响多少肯定是有的,我想再强大的制度也无法替代父母,即便是teenager,各种自我感觉独立,叛逆,但在一个正常的家庭环境下,父母还是不可替代的角色,他们本质上毕竟还是小孩。遇到困难或者bully或者单纯的心理问题,他们敢不敢,愿不愿,会不会去找人倾诉?有的小朋友性格内向可能不敢,有人觉得丢人可能不会,小朋友的内心世界是很微妙的。所以性格特质可能也挺重要,那些性格内向,敏感脆弱,情商不高,内心不够强大的小孩,可能相对更容易出现问题或受到伤害。如果面试的时候有专业的心理测验,尽可能筛除这些申请者可能会比较理想。

只有一半爸爸送儿子去同一个学校,说明另外一半都是体验不好所以不送了,哈哈,开个玩笑。有不好体验的肯定是少数,他们肯定不会让孩子重蹈覆辙。

No pain no gain,要看是什么样和什么程度的pain吧,反正我是希望小朋友尽量少一些pain,多一些快乐的童年记忆。

P1 做verbal reasoning 有点强,如果我没记错Atom 是至少year 3 to 11+ 的,那肯定难的咯。
我超喜欢Atom, 解释和video 很清晰,那些数据也好有帮助, 很多题确实和ISEB 很像,推荐推荐

我们家今年Y6了。:sweat_smile:

私校和公校的裙子长度是一样的,腰部折几下就短了

我家大娃小时候我尝试过教数学,同一份试卷人家能够做到每天错,让改正,第二天继续错,继续改正,然后持续错一星期,我为了保命,就再也不管娃的学习了。

来英国后马上学校安排考UKMT,人家裸考取得gold,还有best in the school.我们做家长的,就静等花开吧。

要看的,有的肚子比较大突出,裙子再长,肚子那占了很多地方,下面就显得短了。

到底是你娃开窍了,还是新学校变差了?

旧学校不少进大藤的,新学校也不少进牛剑的,谁知道呢:woman_shrugging:

我观察了,很多进牛剑的孩子都是在A-level的时候招进来的新生,跟小时候早早进去的孩子其实没啥关系。

所以我说学霸是天生的,你学校要是真那么牛,什么学生都能“教”得起来,怎么不搞non- selective入学?到底是学校先成就了学生,还是学生先成就了学校?

3赞

我们旧学校就是non- selective(不是英国的学校),所以两极分化特别严重,好的进大藤,差的连大学都没资格申请。学校里面每门课分很多level,每个level教的内容和深浅度也是不一样的,差生和好学生根本都没机会在一起上课。

1赞

我也经常纠结这个问题,很多都说小时候的心里阴影会影响一生或者是将来的性格态度。痛苦是人生不得不经历的东西,多多少少会有。我是觉得努力培养接受,消化痛苦,重启的能力比现在父母用力避免痛苦的努力更有用。
我已经到了obsessive的程度关注小孩心里健康,所以超纠结的有时候。但很多情况真的是要看小孩本身的性格,好比我儿子什么都和我说(我紧张到每天和他们house master 打电话check儿子的进展) ,然后确定从老师处听到的和儿子处听到的是相同的信息。

还有一点,请允许我强调,学习时间只有一年的半年多一点,去除长周末,还有一半时间是和父母在一起的。
极端一点的说,那些不用上班的父母24小时和小孩在一起,以我的认知多数三观还有长大都不怎么快乐的。
最终, 只要小孩和家长舒服快乐,怎么都好。

2赞

有些小孩感觉就特别强壮粗糙,完全可以扔到一个新环境里很好地生活学习,按照感觉举个例子,就像川普儿时那样的。也有小孩细腻敏感柔弱,就不太适应那种独立生活,比如saint laurent那种感觉的:joy: 所以就看父母的理解和抉择了。

1赞

真正所谓学术好的学校有本事把一群资质一般的学生辅导助力进top10的学校,那个才算是牛校。

1赞

这就是英国人坏的地方,他们在快升学的时候用奖学金和助学金吸引那些已经确定是很有学术潜力的学生,但未必是可以或者是想负担从小到大的学费。可以说是以资本去推学校的升学率。
至于成就,一半一半,各取所需。这就是资本主义的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