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人关注这个失踪的潜艇?

虽然花那么大价钱去乘坐那么简陋又危险的潜艇在很多人看来是无法理解的事(包括本人,既没这个胆也没这个钱),甚至看网上有人幸灾乐祸觉富豪no zuo no die
但正因为有探索冒险精神,愿意冒险上天下地入海(当然也包括各个领域的探索)才有了人类点滴的进步
这里有些人可能又要杠了“他们不是探索,是旅游”,这个游可不是人人敢的,而且他们可能将同样的精神用在自己擅长的领域
另外,标准规范的完善也是各种事故血淋淋的代价换来的,希望此次事件能让公海上的安全规范得到加强,审核制度跟进
最后,愿逝者RIP :pray:

8赞

怎么样才能知道潜艇是否能承受水底的压强呢?

方法一:通过中学物理知识计算出水底的压强,然后在实验室里测试潜艇的材料是否能承受以及测试材料的极限承受能力。

方法二:让几个有所谓探索冒险精神的人坐着潜艇去水底试试就知道了。

1赞

据说没有保险公司保这类的

1赞

可以理解这个探索精神,但是不太明白为什么CEO对那个材料那么有信心,不知道是不是之前下去没出事,于是觉得OK

maybe 那个CEO活腻了想自杀 :face_with_raised_eyebrow:
这种死法他应该也很自豪吧?

他的公司经营状况不妙,不排除这种可能。最可怜的是那个19岁的大一学生,生活还没开始,就结束了。

自豪指陪葬的都身价很高吗。。。

3000米海底瞬间内爆而死啊!这世上有几个人能死成这样?而且比安乐死还安乐死!一眨眼的功夫都够死100次了!

CEO知道材料这个事吗?会不会被猪队友坑了

能不知道嘛,有基本工程常识的工程师都知道;这个潜艇也没有行业安全认证,如同没MOT,没驾照在高速路上裸奔。这位ceo是学航空工程出身,但从事了深海探测领域。这两个领域有很多共同之处,但隔行如隔山,不是拿来就能用的。应该是这位CEO当初脑子一热用了Carbon fiber。后来发现不成,但重建潜艇的成本太高了,他就只能将错就错,说是要innovation, 骗了自己也骗了别人。很多专家都早就指出这个carbon fiber不行;工程师看一眼就明白怎么回事了。

1赞

什么探索精神啊,CEO就是个买卖人。原价£250k的船票一下就降到£150k,和超市的打折促销有什么区别?没有严谨的成本核算,勾着人花钱。这样的销售策略,卖点垃圾食品还成,放在高风险的深海探测领域就是不负责任!这真给咱姐妹们上了一课。

话说那些个亿万富豪的钱也不知道是怎么挣来的,这么危险的事情就由着一个商人忽悠?以他们的阅历不应该不做背景调查,以他们的人脉也不可能没有资深工程师朋友,真是搞不懂怎么想的,居然还把儿子也捎上了,直接团灭!

1赞

术业有专攻,讲几个深海探测的术语就能忽悠很多人了。而且,当初那么多主流媒体,明星都给这个公司站台(比如以下BBC去年十月的报道)。不是专业人士,很容易就相信了。

就在今天,BBC还在给这位CEO洗地,报道其合伙人辩说”以前的下潜都没出事,怎么就这次就悲剧了呢?” 我当时心里就一万个草泥马,材料疲劳不明白嘛?不明白就没资格成立深海探测公司,挑战前沿科技。这位合伙人就是揣着明白装糊涂,妓者也是外行,简直是合谋啊。真正的工程师的话语权太少了。

“The question is why despite other successful dives, the sub’s final trip ended in tragedy, Mr Newman said.”

2赞


据说的最后时刻的录音,仔细听,是不是绝望的要死

这声音是谁的?假的吧?

这应该是以前的吧
之前有新闻说有一个人下潜了四次
每次通讯都会断

最绝望的时候是他们听到潜水器发出这种声音的时候

1赞

科学界的马路杀手。。。我觉得这个事情以后人与人的信任度又要下降了,而且马斯克的股票可能也会受到影响

这个人还一直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