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志毅:一个被足球耽误了的演员

油管上还是可以找到的,我看到14集了,就是经常会没有声音,或者音画不同步。我看的是上海话版,还是需要字幕辅助一下,没声音的时候看的非常累。

特别喜欢爷叔,查了一下居然是原来的济公老戏骨。演这部戏的时候已经88岁了,看着真硬朗。

我不太喜欢汪小姐这个角色,印象里的上海女生没这么咋咋呼呼的,但是这个演员好像紫霞仙子朱茵啊。马伊琍演的老板娘举手投足就非常像我认识的一个上海女孩。

我在国内的时候,常州的舅舅每年给我们寄萝卜干。好吃

qdrama, 28集了

1赞

爷叔 我一开始没认出是游本昌。 看到有评论弹幕是济公才认出来。

我就是用楼上管理员的链接看的。 虽然我是310出来的,但上海口音也是各个区有很大差别。 词的发音还是有些不同离开上海那么久了,一下子有些生。

1赞

有的,我妈有个同事就这样的 :joy: 我小时候小学里见到她时候就觉得她嗓门好大,比我外婆生产队长本地人还嗓门大,好怕怕。 我 上次见她她都50多了,还是很咋呼的一点没变。

这个怎么做啊求方法

自己不会做才要寄的呀。每家店有自己的保密配方吧
印象中就是要专门去某个店买的。

美是真美,不怕扮丑。不过很难想象上海小姑娘满嘴塞着吃饭。
我在北方长大,都不会那样。我妈妈是江苏人,所以我家吃油条要蘸酱油。

我作为北方女杏,能把一小碟子酱油+醋咕咚一口喝完,早饭能撸四根永和豆浆大油条!

见不得把油条切成小段,在小酱油碟里蘸呀蘸,会失去耐心很痛苦:see_no_evil:

原来是这样

哈哈哈,这个我是在英国才学到的哦。

在上海时候,我如果吃油条,那一定是吃粢饭团是包在里头,或是 包 煎饼果子里头。

空口吃我吃不下,油,但是吃油墩子这种一样油里炸的我是绝对没问题:ok_hand:

剪成小块的油条一般放在豆浆上吃,所谓的咸浆。 我豆浆只喜欢吃甜的,只放糖的。

1赞

油条难道不是一整根扔进去用筷子压一下看着泡泡冒出来以后再捞着一头吃么 :joy:

1赞

我家油条到不剪段,会竖着分成两根,手里拿着沾着酱油吃
我喝豆浆牛奶都不加糖,就喝原味。如果有糖油饼,泡豆浆里吃。特过瘾。
咸豆浆我也喝不了,印象中不是放盐是放酱油。 老北京豆汁我也一样喝不了,但老北京灌肠确实是我的最爱。

1赞

70、80年代的上海,油条属于“奢侈品”,老百姓不会经常舍得买的
所以家里如果人口多,往往只买两、三根油条,然后剪成小段,全家分着吃
要是哪家买了五、六根油条拿根筷子串一串绝对属于大户,肯定是家里有裁缝或者木匠师傅在做生活,请师傅吃的
而且,那时油条是“过”泡饭的“菜”,属于碳水配碳水,所以很多人蘸酱油
到我小时候,大家生活条件都好了,油条都是整根吃的。大饼油条粢饭豆浆 :grin:

1赞

北方的话 一般是一个人早上吃好几根 不知道为什么油条在上海那么贵

80年代都是凭粮票才能买的,油条如果吃多了全家就不够吃大米了。
一人吃几根想都不敢想,90年代初才开始好起来

那应该是粮票取消之后的事儿了

上海早餐有鸡蛋包吗?(就是长方形的炸油饼里面灌上鸡蛋一起炸。老香了)

就摆在炸油条的旁边卖。

只有早起才买的到。睡懒觉了就买不到了

改革开放,计划经济各种票取消之后,经济一下腾飞了

我小时候没吃过,连煎饼果子都是很晚(九几年)才出现的

那时早饭吃得最多的除了四大金刚外,就是肉馒头、菜馒头、小笼小馄饨、生煎锅贴、粢饭团粢饭糕、葱油饼羌饼 之类的

1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