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箱与评测] 交完论文后集束发帖之Tonika 80-200 f2.8 样片更新在第5页

操 鹏哥也是混这里的人啊:lol 鹏哥使劲猜猜我是谁。。。

日夫!不料在苹果混还小规模惨遭了一回‘人肉’:cn06: 看你加入果坛的时间我已有了些许人选,如果你的网名改为‘G-point’我就能进一步把名单缩小到身边的几个色胚范围之中,不过光看你的名字着实不好妄下结论,我先去看看你的个人详细资料,再作判断:cn08:

哈哈 资料里什么也没有啊。。。有难度的。。。

这么暧昧的名字还是北京的,还养了只雪纳瑞,这个调调…还是我考考你吧,你最喜欢吃的我做的菜是哪一道?

呵呵,老跟神秘熟人逗贫有灌水之嫌,发张用图丽红圈儿炮拍的人像吧。

想当初我也用过这头,1小时下来手都快挂了{:5_146:} 整一块金属……

白菜粉丝香菇那个。。。

同感,不过我用着还挺顺手,拿在手里比较踏实,拍片很有感觉:cn02:

那也有好几个呢:cn06: 不好猜,关键是怕猜错了,不过你过去应该住在我隔壁,没错吧?

刚在摄影协会版块儿里发了个帖子,里面有用红圈儿钢炮打鹿的片子,欢迎大家过来看看,链接如下:

http://bbs.powerapple.com/viewthread.php?tid=739715&extra=page%3D1

以前也有一个ATX828 PK口的,被同事扔下1000块钱抢走了:Q

我只能说沙发亮了{:5_134:}

1995年问世的佳能EOS1N RS是在总结EOS RT及佳能专业单反机EOS1N的基础上,演绎出的极限升级版。
这台机器是08年在ebay上淘的, 资金有限,后配了一个50mm 1.8MKI,当时是因为中了无忌一篇文章的毒,第一次知道了还有固定反光板的单反机,拍照时不再有眼前一黑的现象,RS模式下10张每秒的高速快门儿也让我折服。固定手柄内置8枚AA电池,整台机器拿在手里,感觉厚重结实,手感一流。固定反光板虽然影响了进光率,但配上大光圈镜头,取景器里还是一片明亮,由于反光镜是固定的,省略了反光镜往返所需的时间,其快门时滞由1N的55毫秒缩短至6毫秒,这是当今世界上最短的快门时滞记录,即使是有倚天剑之称的的EOS1V仍需要45毫秒。进了这台RS以后,基本上用来拍人像,效果没得说。不多说,大家看看后补的开箱照吧。

对了,顺便拜一下苹果神庙,祈求我的大小论文和考试都能顺利通过,呵呵:)









介绍文转自网络:

HI-MATIC固定镜头旁轴相机系列是美能达产品中品种和数量庞大的一个族群,从上世纪60年代初到80年代初先后共发表几十个品种。虽然HI- MATIC定位于普通消费和一般摄影爱好者,但其中却不乏非常优秀的设计,比如1972年问世的电子快门程序式自动曝光相机HI-MATIC E率先在全世界使镜间快门实现高达1/1000秒的自动曝光。由于性能超群,HI-MATIC E曾经被美国宇航局选中,这个有着传奇经历的HI-MATIC E旁轴相机采用的是一只40mmF1.7 ROKKOR QF镜头。

当时就是看了这篇网文才入的这台9成新的Hi Matic E, 1.7 的大光圈,握持手感是我的固定镜头旁轴相机里最好的,快门声音清脆,成像个人感觉偏蓝, 但总体还说得过去,效果很胶片。卖家在瑞士,机器保养得很好,25胖子包邮,性价比算是高的了。








Minox ML和他的旁系应该是最小的35mm胶片机了, 机身结构紧凑,金属外壳,因为是著名的间谍相机厂家的产品,快门声基本上听不到,惭愧的是到现在我还没有用他出过片,原因是镜头体积过小,对焦环实在不好调节,估计女孩儿用起来会比较方便。 和这台机器很有缘,有一天路过家门口的慈善店时看见一个老太太正在往展示架上放东西,出于习惯,我过去看了一眼,看清价签后直接冲进去,最多一分钟,交钱取货,直到坐上公车,心情还是很激动——机器品相一流,皮套相机盒闪光灯一应俱全,全价7胖子,值不值我就不多说了。以下是一篇网上比较详细的介绍,直接转过来,大家有兴趣可以看看:

关于MINOX的介绍 ,陈仁杰的这篇文章是必看的,所以直接应用啦:
1974年是非常特殊的一年,它宣示了未来相机的走向:小巧而精密,因为在这一年的德科隆摄影器材展中(photokina),德国Minox相机公司正式推出了Minox 35EL相机,揭开了序幕。Minox 35是当时最小与最轻的35mm相机,不但业余爱好者感到新奇,甚至于专业人士都对它感到十分谅讶,因为在展示人员还没有操作给他们看之前,他们根本不相信35mm的片筒能装进如此小巧的机身中,但这一切都是真的!Minox证明了一台35mm相机的尺寸可以与一个烟盒差不多,这在当时创造了一个难以置信的奇迹。但这对Minox来说并不意外,如果要制造35mm相机的话,Minox也一定要制造一台最轻巧的35mm相机,Minox35EL背负著这个历史使命,自然必须使用最尖端的制造技术才能达到精密与小巧的目的。
在Minox刚开始发表35mm相机的初期也并非完全没有竞争者,也有其它的竞争者抱持著“小就是美”的理念在设计相机,主要的竞争者是禄来的Rollei 35T, Rollei 35T所标榜的是全金属的机身,完全手动的机械结构,而Minox所注意的是便利性,不论是使用中或收藏时都应注意到这个特性,因此Minox 35EL有光圈先决/速度自动的功能,只要使用者设定光圈,相机就会自动设定快门速度,在收藏时它的重量与体积都比Rollie 35T更轻巧,当然啦 ,最重要的是它那表现力卓越的镜头,更值得一提的是要找一台从头到尾都是在德国生产制造,而且售价要控制在500马克以内的相机(Minox 35EL当时发表会的售价),也只有Minox可以做到,也就是藉上述这些优势,Minox 35系列在销售数量已经超过了二百万台,有相当多的Minox 35系列相机的使用者都同时拥有相当好的相机,例如徕卡、哈苏等等,但他们也会同时带著一台Minox 35系列相机来当做随身相机,因为他们可以用相同严苛的标准来要求Minox 35系列所拍出来的相片。
Minox 35EL相机所使用的镜片排列方式是著名的天塞结构(Tessar Type)并做了改良,使名为Minotar 2.8/35mm, 这种结构方式对球面像差、色差、像散都有十分良好的校正,因此有优异的画面素质。徕卡著名的Elmar-M 1:2.8/50mm与哈苏的Tele-Apo tessarl:8/500mm都是采用天塞结构改良而成的。Minox的工程师们也在镜筒内放置了测光表,由于测光表与光轴十分接近,因此测光也就比较准确,但一个准确的测光值还必须藉由精密的操控才能达到效果,Minox 35系列就是以精确的电子方式控制快门的曝光时间。镜筒上有景深尺表可以推算出景深范围。由于整个镜头结构设计的非常好,因此整个Minox 35系列的镜头都是根据这个基本型演变而成的。
为了提高方便性,Minox 35系列相机外壳在机身中置入了光圈先决的功能,虽然在不同的场合人们会依照被摄体的需要来优先设定光圈或快门,但光圈先决与快门先决并非二者一定必须同时存在,因为改变光圈时快门速度也会跟著自动改变,所以也可以藉由改变光圈的方式来选择快门速度。Minox 35系列相机外壳采用强化的玻璃纤维材料,这种质量较轻也较坚固,可以给机身最好的保证。
在Minox 35EL发表5年后,也就是1979年,Minox发表了Minox 35GL, 在Minox 35EL上增加了逆光补偿并改良了底片齿轮传动系统。1981年再发表了Minox 35GT,加装了自拍器并且对镜头做了第一次的改良,使它拍出来的照片感觉更接近人眼的视觉效果,为了替许多拍摄速写抓拍题材的摄影者开创更多的可能性,Minox以Minox GT为基础开发了操作上更简便的相机:Minox 35PL与Minox 35PE, 它们拥有自动程式功能(相机本身会自动决定光圈与快门),这种设计已经考虑到初次接触摄影的人,接下来是1985年发表的Minox 35ML, 它是当时Minox 35系列相机中的顶尖机种,并且开创了一个全新的系列,Minox 35ML有较多技术上的改良,它在观景窗中放置了讯号告示灯,随后又发表了Minox 35MB(1986)与Minox GT-E(1987)。







这颗35-70mm的nikon变焦头在无忌网上的测评板块儿得分儿很高,我花了30胖子从ebay淘的,随镜头还带了个原装的镜头盒,比比现在的那些垃圾镜头套,感叹那时厂家的实在。这颗头用在我的D80上,出片很有nikon风格,也没发现传说中的紫边。镜头带了一个变焦窗,体积比现在的50mm 1.4还大一圈儿,配在80上小有拉风之感,一句话,这是一颗性价比很高且中规中矩的备用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