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看一部新的BBC纪录片叫作《Protecting Our Foster Kids》。
第一集讲一个14岁少女A在一个普通家庭临时寄养后被接纳成为了其中的一员。这家父母本来也有三个青春期的孩子,开头各种家庭温馨,让受了四年社工专业教育的我觉得这集就是这么正能量了么,会不会太假了啊!
结果这家马上又来了一个临时寄养的少女B,需要和少女A共用一个卧室,各种矛盾就爆发了,同时少女A也出现了影视作品中常见的各种问题少女状况。寄养父母和社工试图通过各种专家约谈来解决问题但无济于事。因为导致问题的根源是无法改变的,失去原生家庭的儿童一生很难建立起足够的安全感来处理与他人的关系,除非是在婴儿期就被领养,没有被抛弃的记忆。
即使在英国这样一个相对完善的儿童寄/领养体系的运作下,能实现的也只是尽量提供一个正常的生长环境来确保他们能长大成人,但是无法解决深层次问题。
当一个由安全感缺失导致问题多多的青少年得知她又可能再一次被寄养父母放弃时,她假装不在乎,但是无法掩饰的是内心深处的失望,让观众觉得好可怜,但是又很无奈,因为想不出什么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这种失望或者说绝望毫无疑问会导致少女A更负面的情绪和反应,从而进入一个死循环。最后寄养父母觉得没法再继续了,女孩儿A和女孩B都被送走去了新的地方。妈妈也在镜头前坦承是之前自己想得太天真了,作为一个普通的非专业人士的母亲真的无法hold得住这样长期艰巨的任务。
这对寄养父母和参与其中的社工都知道这样的领养中断对少女A造成了更大的伤害,但是也无可挽回。因为没能找到新的合乎条件的家庭,少女A只能被送到一家专门机构接受监护。而寄养父母从此也只接受临时寄养的任务了。
剧中最后一个镜头是少女A到了新分配到的阁楼安顿下来后沉默的侧影。我能说我看完后立马跑去小朋友的卧室去看了下她的睡态,让自己不那么心塞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