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送自苹果论坛手机版: m.powerapple.com

说不好,话感觉有点,后悔生这孩子似的。

武志红这样诠释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7645590102vhea.html

自恋幻觉的ABC

最近,我写的一系列文章都是关于自恋的,而自恋的核心就是,我渴望将我想象中的世界投射到现实世界,具体而言,就是我希望周围人能够按照我的想象来行动。
不过,我们通常不会也不能单纯地命令别人做什么,因为我们都知道,别人并不情愿按照我们的希望来做事。于是,我们就开始玩投射性认同的游戏,我先付出A——这是我认为很好的东西,而你就得表现出B——这是自恋的我们所渴望的核心。这还不够,如果你没有表现出B,我就会向你发出威胁,迫使你表现出B来。
我洗碗的小故事就藏着这个游戏。我做了自认为很好的事——主动地为妈妈洗碗,而我要换取的是妈妈和亲人对我的爱与关注,如果没得到我所渴望的爱与关注,我就会表达出怨气——我付出了那么多,为什么你们不给我想要的东西。
光这样也就罢了,因在我的家庭中,我一直都得到了足够的爱与关注。关键是,我这样做藏着一个更深的逻辑——我懂得妈妈的需要,妈妈也该懂得我的需要。但这种我懂得,可能是一个幻觉,而渴望妈妈懂得我的需要,就不折不扣是一个幻觉。这种逻辑进一步演化,就可以发展成“我为你做了这么多,你当知道我的需要是什么,你还得为我的人生负责”。
并且,这个逻辑会延续到我的生命的每个角落,尤其是和女性的关系中,而令我的一贯表现是,我总是主动付出,但每次付出都不坚决,都隐含着不情愿的味道,而当对方不能对我的付出给予我所希望的回报时,就会收到我的潜意识发出的否定或威胁的信息——你对不起我。
那些很愿意付出的人,譬如我自己,在表现自己独有的A时,常说的一句话是“我不求回报,我愿意这么做”。但是,如果深入到潜意识深处,就会发现这句话是虚伪的,他们其实在渴望回报。渴望回报本来也不是不好的事情,毕竟付出和回报的循环是人际关系不断深入的动力,关键是,付出者限定了对方回报的方式,你必须以我所渴望的B来给予回报,其他回报我都不想要。而且,付出者还从不诉说自己想要的B是什么,他们希望自己不必说出来,对方就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但没有谁能做到这一点,所以付出者势必会失望,随即会发出信息C,他会用种种巧妙的、自知或不自知的方式让对方感觉,你做错了,你对不起他。太失望的情形下,付出者就会脱离一个关系,而在脱离时,他感到绝望:我付出了这么多,你怎么能这样对我呢?

不喜欢听这句话,也不会说出来给儿子听。

我是不会说这样的话给女儿,一直都告诉她,妈妈有你很高兴,很开心,每一天都过的好充实之类的,从来没有说过这种负担类的话,因为我也是感觉,小时候父亲说过“为了你,我都如何如何”,反而我会有一种很抵触的情绪。。。

这句话应该是,就算再苦再累心里也是高兴的,因为当妈妈很幸福!

应该会觉得很开心才对啊

当时看到有点反感,好像过去说一番!!!

后来冷静下来觉得也罢了,跟你想的一样。。有时候文字,可能说则无意听者有心罢了。

我也不会

学习了 说的好

不知道以前大家的父母有没有给你们说过:‘我都是为了你好’。或者是:‘我一切都为了你。甚至:‘如果不是为了你,我早离婚了’。

反正我听我父母说过,从小就听他们说。现在想起来,一方面是他们爱我的方式(中国普遍特有的方式),好多中国父母好像都为孩子活。听到这种话,我小时候都是觉得内疚,害怕,觉得自己对不起父母。后来大了些,就觉得自己不该被生出来,如果没有生出来,就不会有这些困扰。后来到英国后和英国朋友聊天,说自己不该被生出来,他们大惊,说我有‘death wish’。

现在想起来,觉得自己父母当时说这些话,虽然有一些现实的原因,他们说的也是‘无心’,但是对一个孩子来说,这样的损伤是深刻和无法挽回的。所以我决定,不管以后怎么样,如果我有娃的话,绝不会说这样的话。朋友问我为什么想要娃,我说是因为自己想要。要娃是一件极其自私的事,因为娃没有选择,他们是被生下来。所以不管以后发生什么事,都是我自己选测的,所以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很高兴上面的妈妈都普遍和我想法一样。希望大家的娃能快快乐乐的成长

非常同意。

有时间觉得92后比我这个80后还要传统……觉得可难接受了。比如月子不洗头发怕头疼,夏天不开空调穿长袖。 比如2个月不到的宝宝笑认为是看到了墙上的画(哦好像这个不是 只是对宝宝视力缺乏了解)
发送自苹果论坛手机版: m.powerapple.com

我还记得我宝宝不到两个月的时候突然看着墙笑,把我吓死了…感觉好渗人…

我当时想起来的就是这篇文字!!!只是不知道是武志红写的呢。

对对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