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不要指望孩子能“自觉”!

我一度也陷入了一个迷思—— 如果孩子不自觉,不是他性格缺陷,就是我教育失败。
为此我还查询了很多资料,试图找到一种可以立竿见影的方法,让娃鸡血满满自动自发的生长成才(肯定不止我一个有这种妄想)。

现代教育有一个激动人心的口号,就是发挥孩子的主体性和自觉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动辄标榜我家娃散养的,幸福感超高,幻想以后这孩子能自由发挥走上人生巅峰。
听起来很高明很动人,但事实上从来都没有实现过。为什么?因为它不符合人性。

我本以为我家孩子已经是很自觉的,放学回家就会先写作业,读书,然后再去干别的。

但是当课业变得繁重,压力逐渐增大之后,就不是这样了。

我回忆起我小时候,作为一个标准学渣,我甚至就语文抄写作业和老师讨价还价。想尽一切办法逃避学习带来的痛苦,面对那些分开我都认识,合在一起完全不知其意的东西,真的是太空虚了。

我小时候我妈对我咆哮的最多的就是:你到底想干嘛!

这个问题,我其实也无数次问自己。我到底想干嘛,我啥也不想干啊。我想学,但是太难了。我也知道糖吃多了不好,但是太难了。我也想淑女,笑的正开心的时候让我小声一点,太难了。

孩子们每天都在面对各种各样的挑战。

![$L98`70~9RE4O[]M1F{Y9H.jpg|332x354

有个文献上说:

自觉(或者说自律)行为是“以长远利益为目标,基于价值观行事的能力”

让一个孩子谈谈他的长远利益?五岁不尿床,十岁可以喝可乐?他能想多远啊。

孩子之所以是孩子,就在于他没有自觉,就像个小动物,是一个感性的情绪化的存在,没有意志力。
所以一开始教导孩子的时候,就是一种建立连结反应的训练。做得好,夸他,做的不对,罚他。从而立规矩,来规范孩子的行为。

人生而善,但此善只是一种可能, 要在漫长的一生中通过艰苦的努力才能把它变成现实。实现人本然之善,正是一个人一生中最神圣的使命。

而一个孩子,虽然本质上是善的,但在现实中的表现只不过是吃喝拉撒,哭哭笑笑。不光是孩子,很多啃老族一样沉浸在吃喝拉撒玩乐睡中无法醒悟。
小孩子可以自觉地吃喝玩乐,但不可能自觉地学习。

$JM1NXIWM_NA5(@`~6F5KCH.png

哪怕我家孩子立誓她喜欢弹琴,到了困难的时候,仍然会退缩,头疼脚痒屁股长刺坐不住。

因为吃喝玩乐是本能,毫不费力,人性的表现却需要一定的理性和意志力,要吃点苦头才成。

因此孩子自觉性的建立,是一个漫长复杂的过程,教育正常的话,至少也要到十五六岁,才能初步建立起来。(是不是有一种天打雷劈的感觉?)在此之前,孩子都不可能自觉地学习,都必须有成人的陪伴、督导和管束。

![F{K9QYL4~ABLFSHKJV8)JK.png|606x220

我试过早上给孩子们布置了to do list,如果约好了时间检查,那么他们会尽力去完成这个list。如果没有说过任何会检查的话,这个list基本就作废了,屡试不爽。
如果你不想早上起床去上班,但是在记住目标(例如加薪,晋升)或基本需求(例如食物,住所)之后说服自己去做,那就是表现出了有效的自觉。

如果你问一个孩子,不去上学的后果,大部分肯定是老师家长会骂的。

这就够了。只要存在一种约束力,大部分的孩子都可以自己矫正自己的行为。

孔子“十又五而至于学”,十五岁可以看作孔子自觉性的初步建立,从此他才能够自主学习。

孟子小时候也逃学,不过他回家一进门,就被老母亲一个雷霆万钧的“断机杼”唬得目瞪口呆,从此乖乖读书。

![�TA2[X0Y]B96T7S76]L`I.jpg|564x447](upload://nH6HX2G2hP9Mm2bZ3GYikHXwswb.jpeg)

这些圣贤人物,儿时都不能自觉,何况常人?所以中国古代教育,“严”字当头。孩子蒙昧无知,既不懂文化学习的重要性,也没有坚强的意志力,只能通过宽猛相济的方法,让他来亲近学习文化,以文明来化除蒙昧。

过去的私塾里,多备有戒尺。用的时候不多,更多的还是震慑的力量。

现在我们虽然不能在家堂而皇之摆戒尺,家规还是要有的。

例如:

如每天不能自觉练琴,累计二次后,我将不再支付钢琴课学费。如有悔改之心,要通过自己的劳动来换取继续的学费。
如早上起床磨蹭连续发作,则我将不再提供人工叫床服务,也停止供应早餐,起床后一切自己负责。
开饭时喊吃饭无动于衷者,没饭吃。
在外玩耍时,如果忘记了安全守则 - stay where we can see eachotehr,回家把守则抄10遍。
在外无法遵守公共规则,会立即去厕所谈话。(厕所谈心请参看:今天你对我爱搭不理,改天就好好治你!)

孩子有其心之向往,但实现理想的道路上需要父母师长的鞭策和教导。

孩子是天真可爱,但也幼稚无知,孩子作恶那都是单纯的恶,看起来更加令人心寒。孩子并不是人类理想的生命状态,人类理想的生命状态是经历了无数人世风雨的磨炼之后,仍葆有一颗赤子之心。

孩子没有理性,当他的行为逾越规范时,如果没有人给他指出来并进行纠正,他就永远没有理性。

孩子意志薄弱,当他遇到困难要退缩时,如果没有人鼓励监督令他坚持,他将永远意志薄弱。

孩子需要适当的强制,这种强制不是对他的压迫,而是在他意志软弱的时候帮他克服困难,获得高层次的体验,他因此变得更加坚强。

养孩子,本就是费心费力,岂有不劳而获的道理。

真的,不要再迷信孩子的“自觉”了,“自觉”一词对孩子太沉重,他小小的身体和心灵承受不了!

微信图片_20191220195757.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