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让海水变成蓝眼泪,将海湾染成了一抹星空?

今天福建平潭蓝眼泪奇观冲上了热搜,泛着荧光的蓝色海岸线,真是有说不出的浪漫。这种奇观是由一种浮游荧光生物造成的。

在邻国日本的富山湾,每年三月至六月间的夜晚,也会出现这种类似的奇异景象:星罗棋布的冷艳光点,洒满了夜幕笼罩下的海滩,伴着此起彼伏潮涨潮落,那些舞动的光点将整片海湾染成了一抹绚丽的“蓝色星空”。不过和平潭蓝眼泪成因不一样,这些发光的小精灵更大一些。

富山湾的“星空” ↑

01

萤火鱿

/ 会发光的“深海小精灵”/

这些闪动跳跃的神秘光点,其实是一种海洋生物,它们就是萤火鱿Watasenia scintillans,也俗称“蛍乌贼”或“荧光乌贼”。

萤火鱿是乌贼大家族里,一种身长只有7厘米左右的迷你型乌贼,它们常年生活在西太平洋的幽深水底。

武装鱿科萤火鱿属的“萤火鱿” ↑

萤火鱿的触腕、外套膜和眼球上都具有细小的发光器,和很多深海物种一样,它们在幽暗环境里会发出一种如梦如幻的青白色冷光,这也是“萤火鱿”(Firefly squid)名字的由来,它们发出美艳荧光不只为了制造“浪漫”吸引异性,同时也有躲避敌害的作用。

萤火鱿的发光机制,科学界尚无共识 ↑

萤火鱿是种昼夜垂直洄游的生物,白天它们通常会停留在200~600米深的幽暗水底,夜间则会成群上浮至30~100米深的浅海觅食。

每年春季,不计其数的萤火鱿会聚集到浅湾里繁衍。萤火鱿的寿命通常只有一年,它们交配后绝大多数便会死去,一生中大部分时间在深海度过,离陆地最近的一刻,是它们生命的终点也是新生命的起点。

繁殖季被海浪冲上海滩的萤火鱿 ↑

02

富山湾的

/ “自然遗产”/

日本富山湾(Toyama Bay)是观看这一盛景的最佳地点。

日本北陆东北部的富山湾,周边海域平均水深超过300米,最深处可达千米以上。

深层水域富含有机质与矿物质,是萤火鱿的理想家园,富山湾还有一个神奇的“V”字体海底峡谷,大量海水由此向上翻涌,恰好把成群的萤火鱿推向近岸,数百万只萤火鱿在潮水的扰动下,照亮了整片海湾。

海湾被染成一抹绚丽的“蓝色星空” ↑

这一壮美景象每年都会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同时这也是当地渔民们丰收的时刻。

因为每年的三月至六月间,数以百万计的萤火鱿会前赴后继到此产卵,它们成群结队易于捕获,这使得日本富山県成为了萤火鱿最重要的产地。

萤火鱿(ホタルイカ)同白虾(シラエビ)一起,也被誉为富山县最著名海产。

03

来一碟清甜的

/“蓝色星空”/

萤火鱿的渔汛在每年的二三月份,除了最知名的富山县,兵库县、鸟取县也是萤火鱿的重要产地。

不同于富山县周边的近海定网捕捞,这些产地常采用海底拖网,捕捞深度通常在200米以上。

萤火鱿的产量并不算大,每年只有数千吨,不过人们在餐桌上还是经常能见到这种“迷你小鱿鱼”的身影。

鲜活的萤火鱿 ↑

萤火鱿与乌贼家族的其它成员一样,有着清甜弹牙的迷人口感。

这类小型鱿鱼烹饪通常不需要额外的去除内脏和清理,考究些的可以去掉眼睛和角质喙等不可食用部位。

整只放入沸水中白灼最能保留其原味,再配上柠檬汁或辛子酢味噌一同入口,简直满足感爆棚,若是雌性带籽的萤火鱿,更是多了份额外的黏糯鲜甜。

萤火鱿白灼,搭配酢味噌 ↑

萤火鱿体型小,肉质纤薄,直接生食的话口感相对平淡,加之萤火鱿的内脏里可能带有一种叫做旋尾线虫Crassicauda giliakiana的寄生虫,因此除了处理后的触腕与外套膜,萤火鱿通常不推荐整只直接生食。

萤火鱿刺身(清除了内脏) ↑

萤火鱿这类不起眼的小海鲜也十分适合佃煮(つくだに),佃煮是一种传统的烹饪方式,长时间烹煮后食材大部分水分会流失,更有利于储存,因此曾经常被当做军粮。

同酱油、砂糖、昆布、味淋等调味品一起炖煮,赋予了小鱿鱼厚重的滋味,甜中带咸的浓郁口感堪称配饭佳品。

萤火鱿佃煮 ↑

冲渍け萤乌贼,是春季居酒屋中十分常见的一道下酒小菜,做法是用酱油、日本酒、唐辛子调配的而成的酱汁腌渍萤乌贼。

过去为了保鲜食物,渔师们出海钓(冲)鱿鱼时常会随身携带腌渍用的料汁,钓到鱿鱼后便马上放入料汁中腌渍(渍),这种做法也被称为“冲渍”(おきづけ)。

鱿鱼腌渍后依然能保持刺身般的美好口感,再经过一段时间的发酵,风味会更加升华。

萤乌贼冲渍け配米饭 ↑

除了这些特色的做法,风干(素干し)、天妇罗(天ぷら)、油炸(唐扬げ)、炭烤、涮锅、烩饭甚至是搭配意面,萤火鱿几乎怎么做都很好吃。

萤火鱿几乎怎么做都很好吃 ↑

.

又是馋哭的一天o(╥﹏╥)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