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击的水产!不仅占领餐桌,还要到处入侵

中国国土辽阔,生物资源丰富,但也饱受外来物种的影响。

在我们常吃的水产里,也有不少是从国外引进的物种,而且其中有不少已经顺利在野外环境中扎根,成了入侵的“钉子户”。

01

罗非鱼

这条原产自非洲的鱼虽然被近几年红红火火的小龙虾抢了风头,但它绝对稳坐中国引进水产中淡水养殖量及知名度的头把交椅。

虽然被称为“非洲鲫鱼”,但罗非鱼属于慈鲷科(丽鱼科),而非鲫鱼所在的鲤科。图为尼罗口孵非鲫Oreochromis niloticus丨Magdy A. Saleh / Wikimedia

罗非鱼并非单指一种鱼,而是慈鲷科口孵非鲫属的一类鱼。中国常见的养殖品种为尼罗口孵非鲫Oreochromis niloticus和奥利亚口孵非鲫O. aureus,此外还有一些杂交和选育品种。

尼罗口孵非鲫和奥利亚口孵非鲫的杂交后代。

中国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从东南亚国家引进罗非鱼进行试验养殖,目前已选育出数个在我国实现广泛养殖、收益良好的罗非品种丨Shnoudy A. Bakhoum et. al. (2009)

养殖罗非鱼在幼苗阶段会经历人工性反转的过程,使后代基本都是雄性,借此提高产量和经济效益(雄性生长速度快)。

作为入侵物种,罗非鱼自身素质简直可以说是优秀。罗非鱼是一种广盐性鱼类,能呼吸空气中的氧,杂食,耐受的温度范围大,而且仅需6个月便达性成熟,口孵后代的特点导致孵化率极高。目前它们已广泛分布于南方的各自然水体,从淡水到部分入海口地区都可见。

在口中孵化鱼卵的雌性尼罗口孵非鲫丨aelgamal / Fish Consulting Group

罗非鱼在自然水体中,竞争力强于本土物种,使得一些自然水体内本土物种数量逐渐减少。

经常出现一个地方的鱼钓起来都是罗非,让钓鱼佬深恶痛绝。

罗非鱼是中国出口的重要鱼类,主要以鱼片、整鱼的形式出口到世界各地。

罗非鱼在国内历来作为一种低端鱼类进行整鱼销售,部分商超也能见到加工过的罗非鱼柳,大多美其名曰鲷鱼片。

糖醋罗非鱼。适当加工的罗非口感鲜美,价格低廉且无刺,符合其水中肉鸡的称呼

02

美国红鱼

美国红鱼原产于北美,是大黄鱼的远亲,属于石首鱼科拟石首鱼属,正式名是眼斑拟石首鱼Sciaenops ocellatus。

和其他石首鱼一样,雄性红鱼在繁殖季节,会震动鱼鳔发声来求偶。

眼斑拟石首鱼丨Smithsonian Environmental Research Center

美国红鱼最早于1987年引进台湾,1991年青岛海洋一所从美国引入仔鱼,尝试进行繁育养殖目。

目前美国红鱼已在中国南方沿海地区广泛养殖。美国红鱼肉质鲜美,价格不高,外观类似常见的各类石首鱼,因此在市场上备受消费者们喜爱。

虽然市售美国红鱼一般一斤左右一条,但它的生长潜力可远比这个大得多丨Steve Hillebrand / Wikimedia

近海养殖的红鱼由于网箱破裂外逃,或错误放生等原因,会进入到周边自然水域。由于美国红鱼不仅能适应广盐、广温环境,生长速度快,而且还生性凶猛、争食性强,因此会对海域内鱼类种群结构及生态系统构成产生潜在不利影响,例如它们会与同生态位的物种(如大黄鱼)竞争食物和空间。

目前人们已在福建南部沿海以及台湾彰化一带的近海,捕获到美国红鱼的野外个体,体重多在2~4千克,甚至更大。

目前尚不能判断其是否在野外成功繁殖,但未来有必要采取措施,阻止其入侵中国海域。

市场上的美国红鱼多以生鲜形式出售,也有加工食品以及出口到国外的红鱼鱼片等。

既然可以干烧大黄鱼,那不妨试试干烧美国红鱼。

03

淡水白鲳

正式名短盖巨脂鲤Piaractus brachypomus。

虽然是大名鼎鼎的食人鱼的亲戚(同属于锯脂鲤科),却是个吃素为主的机会主义者。

它们满口类似人类磨牙的牙齿虽说远不如食人鱼那么恐怖,但咀嚼力也不可小视。

淡水白鲳的幼鱼同样具有鲜红的腹部,看起来有点儿食人鱼的味儿,不过这个特征成年后就会逐渐消失。

左:淡水白鲳幼鱼,右:纳氏臀点脂鲤(红腹食人鱼)。

尽管恶名在外,但红腹食人鱼很少主动袭击人类丨Wisky、Gregory Moine / Wikimedia

淡水白鲳的牙齿丨Cedricguppy - Loury Cdric / Wikimedia

淡水白鲳原产南美亚马孙流域,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引进作为食用鱼,目前已经广泛养殖。

淡水白鲳生长迅速(得益于发达的消化系统,荤素皆收),喜好高含氧环境但也耐低氧,病害少,还能在盐度达到1%的咸淡水(淡水盐度小于0.05%)中养殖。淡水白鲳可谓不输给大兄弟罗非,唯独败在耐受低温上,略逊色于罗非。

成年淡水白鲳丨Dick Culbert / Wikimedia

早在约10年前,广东、福建等地的淡水自然水体中就采集到了野生淡水白鲳个体,目前尚不清楚其在野外的生存繁衍状况,但零星地区有报道称,已有淡水白鲳实现了野外繁殖。淡水白鲳在中国广泛作为食用鱼养殖,以活鱼、加工鱼片等形式销售,也有少量作为观赏鱼进入水族玩家手中。

清蒸淡水白鲳丨一二三mufa / Wikimedia

04埃及塘鲺

又名革胡子鲶Clarias gariepinus,最早于20世纪80年代初从埃及引入中国。

埃及塘鲺在中国的养殖历史也算较为久远,且养殖地区很多,就连北方地区都有养殖。

埃及塘鲺丨W.A. Djatmiko / Wikimedia

埃及塘鲺属于底栖鱼,由于食性杂,民间时不时流传此鱼(或其他鲶鱼)长在臭水沟里专门吃垃圾,脏得很。

这与其耐受性强有关,但并不代表埃及塘鲺就喜欢生活在此类环境中,或你买到的鱼就来自这些地方。

“谁给我丢的黑锅???”丨Paul Asman and Jill Lenoble / flickr

埃及塘鲺由于养殖外逃等原因,目前已出现在华南地区,甚至部分华东地区的自然淡水水系,还被证实能够在华南地区越冬、繁殖,并建立了野外种群。

埃及塘鲺不仅会与同生态位的本土物种竞争,还会大量捕食各类水生生物,消耗自然生物资源。

它们离水不易死亡,甚至在原产地能像攀鲈一样,从干枯的水塘迁徙到临近水体。

正在陆上迁移的埃及塘鲺丨Jules Bohanon / YouTube

埃及塘鲺在生鲜市场多位活鱼直接售卖,也有将其净肉加工成各类食品销售的。

一道黄焖塘鲺送给你

05

虾夷扇贝

除去意外进入自然水体的外来物种,也有专门引进来投进自然水体的。

这些物种多投放在近海水域,以利用自然条件养殖增产。

比如20世纪80年代,由辽宁海洋水产研究所从日本北部引进的虾夷扇贝Mizuhopecten yessoensis。

经过数年试验,已经在黄海北部沿海稳定繁殖生长。

虾夷扇贝,也叫帆立贝丨harum.koh / Wikimedia

相比前面提到的外来物种,虾夷扇贝并不算强势。目前虾夷扇贝的生产主要还是依赖购买人工苗种后底播,但在黄海北部至渤海海峡,人们已发现天然苗种。

外来的虾夷扇贝不仅可能与本土的栉孔扇贝等贝类竞争,甚至在实验室条件下已证实其能与本土扇贝杂交并产生后代。关于虾夷扇贝的入侵情况,还需要进行长期追踪评估。

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丨Daderot / Wikimedia

虾夷扇贝不仅可以鲜售,闭合肌还可以晒干制成“海八珍”之一的贝柱。成品扇贝可以加工成扇贝粉丝等多种产品。

粉丝蒸虾夷扇贝。部分售卖虾夷扇贝粉丝的商家曾被爆出壳是虾夷扇贝的,肉却被偷梁换柱了

06南美白对虾

白对虾在我们餐桌上的出镜率实在太高,只要是卖海鲜的地方几乎都有南美白对虾(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

这种原产南美太平洋沿岸海域的对虾,于1988年从美国夏威夷引进中国,如今已成为中国养殖量第一的虾类。

南美白对虾。南美白对虾在市场上存在众多选育品种丨Xufanc / Wikimedia

白虾本身就是对虾中的狠角色,不仅可以淡水养,也可以海水、咸淡水养,抗病力强又杂食,生长速度快出肉率高,可以高密度、大规模饲养。南美白对虾能通过养殖外逃等途径,进入自然水体,但中国北方部分地区,历史上也曾在野外增殖放流该物种(相当于自然环境育肥)。

目前尚不清楚自然环境中南美白对虾的种群情况,但从近海捕捞掌握的数据来看,很少有野生南美白对虾被捕获(即使有也多为人工来源),表明该物种可能由于恶劣的海洋环境以及高强度的捕捞等因素,未能在养殖地周边自然环境中实现生息繁衍。

看到这里,感到一丝欣慰丨Herman Gunawan / Wikimedia

南美白对虾的销售形式十分多样,鲜虾、虾干、冻虾及各种加工产品在市场上非常多见。

这种可谓无人不知的虾,其养殖业正在经历从传统土塘养殖,向集约化养殖的发展变革。

油爆大虾

除了上面这些,水产中常见的外来物种还有克氏原螯虾(小龙虾)、美洲牛蛙(食用牛蛙)、沟鲶(斑点叉尾)等,限于篇幅就不再介绍了。我们需要谨慎引进外来物种,引进后还需建立完善的对外来物种的监测及管理机制。一旦外来强势物种在本土建立种群并持续繁衍,此时再想将其消灭,则十分困难且成本高昂。

.

你爱吃哪种“钉子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