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风暴中下台,特朗普留下了什么?

四年后,支持者们会把新的特朗普式人物推上美国总统之位吗?

1月20日,作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被弹劾两次的总统,特朗普给自己四年的总统生涯画上了一个被惊叹号和问号包围的句号。

对于一心扑在连任上的特朗普而言,新冠疫情和美国大选是分水岭。

如果说执政前三年,美国经济的强劲表现和历史最低失业率能成为特朗普炫耀的资本,那么最后一年,对新冠疫情的糟糕应对、大选后一度拒绝承诺和平交接、国会大厦200年一遇的骚乱以及第二次弹劾,都能让他位列美国差评总统前三。

经济是特朗普最看重的连任筹码。但四年间美国减少了约300万个工作岗位,为自卡特以来的最差纪录。标普12月预测,美国2020年实际GDP将萎缩3.9%。

在美国政治和社会中,“特朗普主义”大行其道,两党对立激化、民意严重撕裂,如何修补裂痕成为拜登必须面对的难题。

在国际舞台上,特朗普的“美国优先”对盟友和对手进行无差别打击,却让美国“自损八百”。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报告显示,美国对中国的贸易战造成美国24.5万个就业岗位流失。

四年过去,一地鸡毛。特朗普究竟留下了哪些遗产?

[img-title]图片来源:视觉中国[/img-title]

巨额债务

对于特朗普最终交出的经济答卷,在美国主流媒体铺天盖地的批评声中,雅虎新闻给了一个C(根据美国学术打分级别A、B、C、D、F)。

这项评分列出了特朗普的一连串失败:到2020年底,与2017年1月特朗普宣誓就职时相比,美国减少了300万个岗位,比小布什的成绩还差;美国人均GDP只增加1.6%、出口下跌4.4%,与小布什、克林顿和奥巴马相比分数垫底。

让特朗普稍微挽回颜面的是平均小时薪金、股市和制造业就业。

从2019年10月开始到2020年底,美国的平均小时薪金一直保持在最高位;从特朗普上任到去年底,美国制造业丢失了6万个工作岗位,虽不及克林顿时期,但好于奥巴马时期。

在股市方面,到去年底,标普500指数创造了自卡特时期以来的第三好表现,仅次于奥巴马和克林顿时期。而股市的成绩主要源于美联储的货币刺激政策。

上任以来,特朗普以减税为核心,加大政府财政支出、放松监管政策、奉行贸易保护主义。

新冠疫情前,美国经历了史上最长的经济增长周期,失业率也一度创50年新低。这些数据成为特朗普准备连任竞选时的最强靠山,有经济学家还呼吁拜登学习特朗普的加大财政支出举措。

但与此同时,特朗普的政策也给美国留下了巨额政府债务。在疫情前,美国联邦政府债务已从特朗普就职时的19.95万亿美元上涨到23.2万亿美元。特朗普曾打算通过提高关税来增加政府收入、缓解债务问题,但关税获得的收入仅是杯水车薪。

美国大选后,特朗普继续签署2.3万亿美元的新冠纾困和联邦政府支出捆绑法桉。到2020年12月31日,美国政府债务已经涨至27.75万亿美元,规模超过2020年的预测GDP总额,达到二战后最高。

如果没有新冠疫情,特朗普的经济政策是否能算成功?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美国研究中心主任吴心伯在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表示,特朗普的经济政策有两个特点,一个是“饮鸩止渴”:只考虑自己的任期和连任,短期刺激经济,至于会产生什么样的长远影响不在其考虑范围。

第二个是过分看重股市,但股市严重偏离美国经济基本面。为刺激股市,特朗普不断干涉美联储,向美联储施压以调整货币政策。

吴心伯认为,在特朗普任职期间,从经济增长的基本要素来看,改变并不明显。“比如要制造业回流,特别是对中国展开贸易战之后,美国的制造业就业实际在放慢。”

另一个则是基础设施建设。“特朗普信誓旦旦要用2万亿美元搞基建,实际上没有搞起来。”吴心伯表示,“大家开玩笑说,他所谓的搞基建就是在美墨边境修了一堵墙。”

除此之外,特朗普并不重视新兴科技研发。因此,在吴心伯看来,特朗普主要做了“表面文章”,没有从基本面增强美国的竞争力,“很难讲他的经济政策是成功的”。

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政治研究室副主任刘卫东则指出,美国可能很多人不喜欢特朗普的言谈举止,但在疫情前的民调中,有54%的美国人认为经济好转。“从这个角度看,在改善美国经济状况方面,特朗普做了一定的工作”。

对于特朗普留下的巨额债务,刘卫东补充,在美国历届政府中,财政赤字是常态:“克林顿在离任时实现了财政盈余,但小布什一上台就打了伊拉克战争,再加上金融危机,导致奥巴马上台后一直处于赤字状态,而且数字在上涨。”

刘卫东也认为特朗普的经济政策是只注重眼前、不顾长远。而拜登将为特朗普的减税等政策带来的赤字扩大接盘。

目前,拜登公布了增税计划,税率处于奥巴马时期与特朗普时期之间。“拜登想在任期内实现财政盈余是不现实的,他现在的做法就是一方面促进经济发展,同时也试图让赤字稳定下来,不要再不断破纪录”。

刘卫东认为,美国历史上有很长时期处于赤字状态,巨额赤字会给拜登造成压力,但尚不会给拜登政府的运作造成“过大牵制”。为应对新冠疫情,拜登已经宣布了规模达1.9万亿美元的经济刺激计划。

[img-title]图片来源:视觉中国[/img-title]

特朗普主义

由于特朗普执政时期强烈的个人主义色彩,“特朗普主义”一词油然而生。牛津词典将“特朗普主义”解释为特朗普作为美国总统时推行的政策和政治观点。

但对于“特朗普主义”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美国政治分析人士有不同的看法。

有研究者认为“特朗普主义”的基本要素是民族主义、种族主义和宗教保守派;有研究者认为“特朗普主义”的“四大件”是明星效应、本土主义、局外人定位和民粹主义。

在政坛中,特朗普反建制派、清算奥巴马的一切政治遗产、不按常理出牌、挑战美联储和司法部门的独立性,民主党和共和党的对立进一步激化。

在美国社会中,为牢牢抓紧选民基本盘,特朗普充分利用了民族主义和白人至上主义,留下了严重撕裂的民意。

刘卫东认为,相比美国政治传统中的自由主义和保守主义哲学概念,“特朗普主义”是一个政治学概念,是一种特殊的保守主义。

在美国政治中,民主党代表自由主义,主张政府干涉以消除社会不平等;共和党代表保守主义,反对大政府,认为政府干涉将威胁个人自由和市场自由。

刘卫东表示,特朗普对民粹主义的利用、抛开官僚机构Twitter治国、对白人至上主义的默许都是共和党建制派所反对的,不是传统保守主义路线。

“但所有党派政治在根本上都是选举政治,特朗普最大的优势就是掌控了共和党的核心选民。”刘卫东解释,正因如此,特朗普的一些理念开始变成共和党的理念,虽然这些理念不受共和党建制派欢迎。

国会大厦遇袭之前,CNN和盖洛普的民调显示特朗普在共和党选民中的支持率高达90%。国会大厦骚乱后,美国政治新闻网民调显示特朗普的支持率下跌到34%,但共和党选民对特朗普的支持率依然有75%。

刘卫东指出,特朗普赢得共和党核心选民的办法是加剧矛盾和分裂。“他知道自己的行为不容易得到民主党选民支持,所以干脆不争取,而是深耕共和党核心选民,提升这些选民与自己的粘合度”。

这种做法在美国总统中是唯一的。

刘卫东表示,在此前的选举中,两党选民在大选期间存在严重分歧是常态。为了弥合民众之间的分裂,当选总统上任后会强调自己是美国总统,并非共和党总统或者民主党总统,“特朗普不是这样”。

特朗普促成的严重极化在国会大厦骚乱中达到高潮,也为共和党建制派摆脱特朗普提供了最佳契机。比如,在民主党第二次发起对特朗普的弹劾时,参议院共和党领袖麦康奈尔没有任何反对。

刘卫东认为,虽然“特朗普主义”不会随着特朗普下台而消失,但共和党建制派为了摆脱特朗普的影响,会支持拜登承诺的和解。建制派也会“尽量挖特朗普的墙角”以削弱选民对他的粘度,力图以一个传统共和党的面貌来参与四年后的大选。

随着特朗普下台、对公众的影响力减弱、其狂热支持者回归日常生活,刘卫东预测美国社会的两极化会逐步有所降温,到下一次大选时再重新升温。

吴心伯也认为,违反传统保守主义理念的“特朗普主义”不会成为共和党的主流意识形态。但鉴于特朗普的号召力,未来四年里,“特朗普主义”还会在美国政治和社会生活中保持活跃度和可见度,以影响美国的政治方向。

四年后,这些支持者会继续寻求把新的特朗普式人物推上总统之位。

[img-title]图片来源:视觉中国[/img-title]

“美国优先”

在国内经济政策上,特朗普拥有过高光时刻;但在外交上,特朗普的成绩一直处于及格线以下。

对欧洲传统盟友,特朗普发起贸易战、就军费开支发难、撤军,让美国在盟友心中的地位一落千丈。对对手,无论是极限施压、历史性握手还是贸易手段,都没有达到特朗普所期望的效果。

对“吃瓜群众”而言,美国接连“退群”、新冠累计确诊和死亡全球第一的现状让其在国际上的形象大打折扣。

在各国中,对特朗普的外交政策最满意的可能只有以色列。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承认戈兰高地为以色列领土、促成多个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关系正常化,美国助以色列实现了一系列历史性突破。

取代北美自贸协定的美墨加协定正式生效,也为特朗普留下了难得的外交政绩。

刘卫东指出,特朗普在外交上的“美国优先”政策与往届美国政府有质上的差别。

在往届美国政府的定位中,美国是世界领袖。“既然要做老大就要给别人好处、承担责任,”刘卫东说,“但特朗普不管这套,美国优先,我自己的钱为什么要给你们花?”

刘卫东认为,在这种操作下,除了以色列和美墨加协定之外,特朗普的外交政策可算是“满盘皆输”,“跟中国的贸易战最后实际受更大伤害的是美国国民”。

在对中美关系的影响上,刘卫东表示,特朗普将两国关系推到了一个新的界限。此前中美之间有默契“再好好不到哪去,再坏也坏不到哪去”,但特朗普上台后打破了这种默契。

正是特朗普的这种尝试搅动了美国国内和其他国家对中国的不满,之后美国打头阵、“有了麦卡锡主义的势头”,也影响了其他国家的对华行动。

刘卫东认为,拜登上台后,即使新政府不想延续特朗普的老路,但美国国内的环境已经被改变,“对华强硬也会成为拜登政府不得不做的选择”。

吴心伯表示,特朗普上台后虽然声称与中国是战略竞争,但最后滑向了战略对抗,“失控了”。

由于中美在意识形态、安全领域和多边机构中的不同诉求,拜登上台后,可能会继承特朗普的一些战略竞争方式,只是在做法上“会比特朗普更巧妙”。

吴心伯认为, 虽然拜登上台后不会再继续大规模贸易战,但由于特朗普已经打开了贸易战的潘多拉之盒,不排除拜登会采取类似方式向中国施压,只是规模更小、针对具体某个领域。

在吴心伯看来,这也是特朗普留下的最大“遗毒”:“开了一个坏头,因为特朗普用过这个办法,以后的美国政府会被诱惑采取类似手段。这个影响是长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