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博物馆的中国馆宝贝太多了吧

大英博物馆对中国文物的介绍第一句话是这样写的:

“中国人创造了世界上最博大和悠久的文明……”

在央视春晚之后,来自河南春晚的《唐宫夜宴》火速出圈, 以舞蹈呈现盛唐气象,用传统文化形象为创造元素加深人们的历史感和文化感。看着节目里面去参加夜宴的女乐官们像是和她们一起穿越回了大唐。

如果在英国,想梦回大唐,想细数中国宝藏,要去哪里呢?

答案只有一个:大英博物馆!

这就随着小编来一场博物馆奇妙夜的旅程吧!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2006年披露,中国流失文物多达164万件(还不算各国私人藏有的10倍于这个数字的中国文物),被世界47家博物馆收藏,大英博物馆作为收藏中国流失文物最多的一家博物馆,目前收藏的中国文物多达 2 万 3 千件,长期陈列的约有 2000 件,囊括了:

远古石器、商周青铜器、魏晋石佛经卷、唐宋书画、明清陶瓷以及 45 卷《永乐大典》等超级国宝。

可谓门类齐全,时间则跨越了中国各个历史时期!

1 女史箴图

到大英博物馆里,一定要看看中国国宝《女史箴图》,那是中国东晋顾恺之作品的唐代摹本。它是当今存世最早的中国绢画,是尚能见到的中国最早专业画家的杰作之一,它被称为中国美术史的开篇之作、具有里程碑的重要意义,也是世界美术界公认的中国超级国宝。

当初小编和小伙伴把中国馆里里外外逛了5遍,一个角落都没放过,终究无缘得见这件国宝,后来才知道它已经很久很久都没有出现在世人面前了优西商城。

《女史箴图》在八国联军侵华期间为英军盗走。1903年,驻扎在颐和园的英军上尉克拉伦斯·约翰逊请大英博物馆管理员为画作的玉扣估价。大英博物馆管理员花费25英镑从他手中购得了这幅作品。

25镑??

但是对于中国字画,当年的大英博物馆并不是很专业,可以说是非常业余。在博物馆得到《女史箴图》后,按照日本画的方式装裱,将中国话装裱在了木板上,时间一长,画卷会随着木板开裂,会出现大面积的掉粉、开裂等不可逆转的损毁ukcnshop。

同时在装裱的过程中,《女史箴图》被博物馆方割成了三段!三段!三段!

2 隋代汉白玉佛像

在大英博物馆的楼梯间,矗立着一尊高达六米的白石阿弥陀佛立像。中国古代白石造像以出自河北曲阳者最为著名,这尊隋代开皇五年(五八五年)的佛造像巨作也不例外,它来自曲阳县韩崔村崇光寺。当年为了方便运输,无情地将佛体切割成3个部分,直到在这里陈列,才把它拼接并修复完成。

你们英国人是不是太热衷于拼图了?

3辽三彩罗汉

《易县志稿》中有记载:“八佛洼亦称百佛洞或百佛山,内有大慈佛八尊、小慈佛七十二尊,又依山建阁,内有三彩慈观音一尊,后为邦人盗去售诸国外,今在英伦者有三,彼邦人以为唐三彩慈云(注:慈即瓷)。”

河北省易县罗汉像总计16尊,20世纪初在盗运出境过程中至少毁弃3尊,1945年4月16日,苏联红军攻打柏林过程中,旧藏柏林东亚艺术博物馆的一尊三彩罗汉不幸毁于战火。迄今为止已知的仍存世间者仅10尊,但无一例外都不在中国。

大英博物馆所藏的八佛洼罗汉像,其结禅定印的一双手塑造的尤其出色,就艺术成就而言,比之达·芬奇笔下蒙娜丽莎的那双倍受推崇的手亦毫不逊色,堪称绘塑双璧。

4 大维德厅中国瓷器

在大英博物馆的大维德厅,满目琳琅的中国瓷器,仿佛学瓷器最应该去的国家是英国。在大英博物馆的瓷器数量之多,精美程度甚至要超过国博和故宫。

一个展览厅可以称得上“明清陶瓷史”。在这里看到了传说中宋代汝瓷,只存在于文字中的天青色,带有龟裂纹,世人称道它的美丽,不及亲眼见到的万分之一。

在大维德厅,大多瓷器来自大维德在中国自己的收购。大维德是个金融家和学者,痴迷中国陶瓷,他收藏的很多陶瓷来自清宫,一些据传来自慈禧出逃时抵押给北京一家银行的内务府藏品,还有很多是他在协助国民政府清点清宫和组织展览期间,通过各种渠道购买来的民间陶瓷。

大维德对中国陶瓷研究很深,因而收购的品味很高。他深入系统的研究了这些陶瓷,对每件藏品和流传都进行了考证记录,编写档案,按照中国的传统来维护这些陶瓷,出版专著,翻译中国文献,后来担心自己死后藏品流散,将收藏全部捐给了伦敦大学,成立 ‘大维德中国艺术基金会’。然而在大维德爵士去世后,由于无法解决的财政困难,基金会迫不得已于二〇〇七年底关闭。

两年后,大英博物馆接手了这批旷世珍藏,并为其专门新建了展厅作永久性展出。

宣德掐丝珐瑯大罐

大英博物馆这件口沿两侧有“ 大明宣德年制 ”、“ 御用监造 ”双款的掐丝珐瑯云龙纹大罐,此件大罐,即是珍罕的宣德官方年款存世珐瑯器中器型最大者,身高逾 60 厘米,早在 1967 年便入藏大英博物馆。

一件佛首亮相2021年牛年的春节晚会现场,这件天龙山石窟第8窟北壁主尊佛首,被国家文物局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而它已经流失海外近一个世纪。

天龙山石窟第8窟北壁主尊佛首

早在2018年,英国一位历史学家、BBC《文明》栏目主持人大卫·奥鲁索加(David Olusoga)就提议,应当在大英博物馆举行一次两分钟的“超市大扫荡”,让各国领回自家国宝。

2016年,印度曾经要求英国一颗名“光之山”的巨型钻石,但一直遭到拒绝。这颗钻石名为“光之山”,原产于印度,重约105克拉,一度是世界上最大的钻石。19世纪50年代,这颗钻石落入英国,镶嵌于王冠上。

英国前首相戴维·卡梅伦曾经说,“如果答应了印度的要求,将会发现,大英博物馆空空如也。”

近年来,中国古董频频在海外拍卖市场中以高价出手。

2013年9月《鉴宝路秀》(Antiques Roadshow)播出的节目中发现一个清代瓷碗,大清道光年制。同类瓷碗当年曾拍卖出2万英镑。

2019年一个清代乾隆年间的茶壶,虽然壶盖有破损,却在10分钟内卖出104万英镑的高价。

越来越多中国人赴海外投资回购流失文物的热情空前高涨,有一种海外淘宝,让艺术品回家的味道。

全球几乎每一个像样的公立或私立历史主题博物馆都可以找到中国珍贵文物的身影,大英博物馆中的藏品也仅仅是海外流失文物的一个缩影而已。

历史是一个民族的共同记忆,而文物还原其真貌、传承其文明、留住其根脉,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实物见证。每一座博物馆都是民族文化基因的宝库,每一件文物的生命轨迹都让人为之叹服。

谁说历史兴衰荣辱到头只剩史书泛黄,跨越五十万年的珍宝重器无不道尽万古传奇。

愿异国的国宝们早日回家,月,终究是故乡明!
优西商城(UKCNSH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