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第一周,是英国税务年的始末节点。**昨日(3月23日),财政部长Sunak发布春季预算,包括政府预算,税收,社保等政策调整,这些政策将在2022/23税务年中逐步实施,****这与英国家庭收支和在英投资息息相关。**本次春季预算对个人财务有何影响,我们又能从中嗅出何种未来经济趋势呢?马上来随小编看看吧!
本期将首先为大家播报,本次春季预算中公布的财政政策,其次将分析英国政府面临何种财政规划难题。
春季预算应对何种金融形势
最新的春季预算和每年十月份将发布的秋季预算,是英国财政部基于国计民生和金融大势,所做出的预判和分析。
此次春季预算可以根据当前英国两大金融局势来看。一方面,能源价格从去年冬季以来持续上涨,相比同期上升54%,并由于当前乌克兰冲突,存在较多不确定因素。
**另一方面,英国及欧洲持续高通胀,2月通胀率以极高增长速度冲至6.2%,达到历史高点,高于此前预估水平。**经济学家预估,通胀率将在6月上升至6%,预计年底达到9%,全年平均达到7.4%。同时当前英国政府面临财政赤字。
这两者为英国数以万计的家庭带来了非常大的生活支出压力。那么春季预算中,英国政府是如何应对的?
01
个人所得税与社保下调
当前税收和社保呈现全面下降的趋势。
个人所得税的基本税率将在2024年下调1%,从20%下调至19%,这将是英国政府16年以来的首次税率下调。
提前公布税率下调,尤其是在24年英国大选的关键节点,并不是常见的情况。可以理解为,本次降税更具象征意义,进一步塑造Sunak作为史上少有的“节税”财务部长。
**英国社保的起征点将提升至12,570英镑,提升3,000英镑,于今年7月份开始实施。**据财政部估算,此项措施将为英国3000万中低收入工薪阶层,每人提供330英镑的税收减免,总财政成本为60亿英镑。
02
燃油税下调
**英国财政部长Sunak宣布,下调燃油税总体税率,使每升燃油价格下降5便士。**这是20年来第二次下调,下调幅度历史最大。
但据RAC Fuel Watch数据,燃油税的下调仅使加油成本每油箱下调了3.3英镑。同时相关政策制定者Nicholas Lyes表示,实际上,此举仅能支持燃油价格降回至一周多前的水平。
03
绿色能源增值税下调
同时,应对能源价格飞涨的状况,**英国财政部宣布,房主安装太阳能电板等清洁能源设备,其增值税将由5%降为0。**意味着安装太阳能电板的家庭将节省1,000英镑的税款,能源账单将减少300多英镑。
英国政府在纠结什么?
基于当前对政府债务和税收两方面的综合评估,英国政府将在财务方面获得更多的富余资金和运用自由。但英国政府却明显陷入了纠结的境地,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一方面,英国财政部长Sunak周三表示,本财政年中政府借款低于先前预期。**本财年政府借款总额占 GDP 的 5.4%,在 2022-23 年将降至GDP的3.9%,并将逐年减少。
从具体数据来说,**ONS最新数据显示,英国政府在2021/22财年前11个月借贷1,384亿英镑,不及去年同期的一半,**今年的总赤字约为1,530亿英镑,比OBR在去年10月份预测的低约300亿英镑。
另一方面,由于强势的通胀水平,2月英国税收收入为719亿英镑,比去年同期增长18.3%。OBR计算得出,高通胀将为英国政府带来350亿的额外税收增长。
以上数据说明,英国财政部当前有更多的能力,为受到通胀压力的家庭带来更多支持,这也是社会各界所希望的。
但是,Sunak表现出更多对未来经济形势的担忧,其态度也更为保守。使英国权威金融媒体Financial Times不禁评论,面对饱受通胀生活压力的英国家庭,财政部长Sunak此举所提供的支持简直是微乎其微。
这是因为,由于高通胀,政府将对国债支付更高的利息。据Retail Prices Index数据显示,当前英国政府大约有四分之一的国债,是与通胀利率挂钩的,也就是说,基于7.4%的预期平均通胀率水准,政府将对部分国债支付更高的利率。
据统计,2月份的英国政府国债利息为82亿英镑,相比去年同期高出28亿英镑。预计英国政府将在下一个财年支付超过830亿英镑的利息,创历史新高。
据财政监察机构表示,在2022/23财年,人均实际家庭可支配收入将下降2.2%,将成为历史上单个财政年度的最大降幅。
所以这就是Sunak所担忧的,如果在未来政府由于高通胀在偿还国债上面临压力,或将做出加税的决策。同时,在高通胀下,英国央行也面临着在当前0.75%的水平上,继续加息的压力。这将给千万家庭和个人带来更大的压力,住房贷款,购车贷款,学生贷款等都将面临更高的利率和利息。
总而言之,英国政府所担忧和犹豫的地方在于,即使财政收支在数据上显示,政府有更多富余的资金用于帮助受通胀之“苦”的民众,但同时政府更希望避免在下一财年中通过加税的方式,给民众增加更大的负担。
本文部分素材来源于
Financial Times, BBC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