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哩香肠输给Kebap烤肉 德国口味正在国际化

图片

咖哩香肠输给Kebap烤肉 德国口味正在国际化

德国人的口味正在改变

https://www.zeit.de/news/2022-12/28/geschmack-in-deutschland-wird-internationaler

德国人的口味越来越国际化,披萨和意大利面已经代替炸肉排。 最新一项调查显示最喜爱的快餐和家常菜调查已经出炉。 年轻一代正在远离咖喱香肠。

德国老一辈人认为只有猪肉肉排才是真正的肉,而且主食必须是土豆。而意大利面或米饭都是些怪物东西。

Yougov 的一项新调查显示,德国的年轻人已经改变了他们的观点,并且正在失去对咖喱香肠或烤肠的热爱。 年轻一代将更愿意披萨饼、意大利面、土耳其烤肉和汉堡包作为小吃和快餐菜肴,远比过去德国典型的猪肉制品更受欢迎。

供应家常菜的德国餐厅仍然是 55 岁以上人群的首选,这些人占餐馆消费人群的32%,而喜欢意大利菜才21%。但意大利菜长期以来一直是年轻人的首选。

外国餐馆在德国的发展历程

已故美食家和美食评论家Wolfram Siebeck曾不屑地评论,德国的家庭主妇做什么都喜欢裹上面糊然后一炸。 而大多数德国人也数十年来对国际美食持谨慎态度。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留在德国的难民才在德国开设了首个巴尔干烤肉店。

1950年代东柏林,作为前东德的招牌城市共有6 家民族餐厅,其中最重要的是“布达佩斯”餐厅,此外还有“华沙”、“布加勒斯特”、“莫斯科”、“索非亚”和“布拉格咖啡馆”。

1950年第一批意大利人在西德定居,他们慢慢地使比萨饼和意大利面更接近德国人。 然而许多德国人最初对之持怀疑态度。

1960 年代和 70 年代,希腊人和土耳其人也加入了德国的餐饮文化大观。 说的更通俗一点,是当时的客工将他们的食物和(通常更好的)口味带到了德国。

中餐在1960 年代成为第一个在德国站稳脚跟的非欧洲美食,现在已经蓬勃发展。与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不一样的是,中餐馆在当时的柏林被视为纯粹的异国情调。

从80 年代开始,到90 年代和千禧年之后中餐馆越来越多 。随后日本餐饮和印度餐也蓬勃发展,泰国人和越南人也越来越多。

在法式美食在慕尼黑开设的第一家米其林星级餐厅“Tantris”的同时,美国快餐也在1970 年代在德国传播开来。 第一家德国麦当劳分店于 1971 年在慕尼黑开业。

20 世纪 70 年代中期开始,柏林的烤肉店开始兴起,并与本地传统的香肠店展开竞争。

近年来尤其是由于难民流动,越来越多的叙利亚人、阿拉伯人和格鲁吉亚人在德国开设了餐馆。 沙拉三明治、鹰嘴豆泥等越来越受欢迎。 非洲餐厅目前在德国仍然很少见。

图片

咖哩香肠输给Kebap烤肉 德国口味正在国际化

根据德国民意机构YouGov的代表性调查,在经典快餐的直接对决中,更多的德国人选择Kebap烤肉(Döner)而非咖喱香肠(Currywurst),这种倾向在年轻一代中尤其明显。

披萨、Kebap和汉堡在年轻人中大受欢迎

德新社报道,当受访者被要求在咖喱香肠和Kebap烤肉之间二选一时,45%的德国民众更喜欢Kebap烤肉,37%的人选择了咖喱香肠。此外,调查还显示受访者越年轻,他们对Kebap烤肉的喜爱就越大。

相比之下,18岁到40岁的德国年轻人对披萨饼、意面、烤肉和汉堡等国际快餐的喜爱远超德国传统的猪肉制品。目前,最受欢迎的快餐是披萨,其次是烤肉和汉堡。

而在55岁以上的人群中,咖喱香肠与披萨(各16%)不相上下,其次是烤肉(12%)、香肠和炸鱼(各10%)。

香肠爱好者的典型代表似乎是基民盟领袖默茨。这位67岁的政客在圣诞节前(12月15日)在推特上开心地晒出吃香肠和薯条的照片:“联邦议院的最后一个会议周!今天又有咖喱香肠了。”

几十年来,大多数德国人对国际美食怀有彻头彻尾的敌意。德国老一辈只接受炸猪排,认准土豆是配菜。

美食评论家西贝克(Wolfram Siebeck)曾轻蔑地说,德国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油煎面糊之乡和“德国家庭主妇笨手笨脚的厨房”,但现在这种趋势正在改变。

曾对异国美食持怀疑态度

二战后,留下来的强迫劳工或南斯拉夫难民在联邦德国开设了第一批巴尔干烤肉店。

作为东德的橱窗,自1950年代开始有6家民族餐厅在东柏林开业,其中以“布达佩斯”为首,其他兄弟国家饭馆分别是“华沙”、“布加勒斯特”、“莫斯科”、“索非亚”和“布拉格咖啡馆”。

第一批意大利人于1950年代在西德定居,他们满足了德国人对南方的巨大渴望,并慢慢地使披萨和意大利面更接近德国人的口味。但对许多德国人来说,意面、海鲜、鲜奶油或浓缩咖啡的味道仍然令人怀疑。

从1960年代和1970年代开始,希腊和土耳其劳工将他们的味道带到了联邦德国。

从1960年代开始,中餐馆成为第一个站稳脚跟的非欧洲美食。当时,中餐馆被视为纯粹的异国情调,但现在正在蓬勃发展。

从1980年代开始,日本、印度、泰国和越南餐馆也越来越多的发展起来,这种趋势在1990年代和千禧年之后得到加强。

在法国风味美食,如第一批米其林星级餐厅“Tantris”在慕尼黑建立的同时,美国快餐也从1970年代开始在德国传播。第一家德国麦当劳分店于1971年在慕尼黑开业。

从70年代中期开始,来自柏林的烤肉店开始兴起,并与传统的香肠摊位展开竞争。

近年来,尤其是由于难民流动——越来越多的叙利亚人、阿拉伯人和格鲁吉亚人在德国开设了餐馆。沙拉三明治、鹰嘴豆泥等越来越受欢迎。另一方面,非洲餐厅在德国仍然很少见。

数据显示,虽然提供家常菜的德国餐厅仍然是55岁以上人群外出就餐的首选(32%),领先于意大利菜(20%)、希腊菜(13%)和中国菜(12%),

但意大利菜在年轻人中一直遥遥领先。

灵光乍现 德国式“土耳其肉夹馍”诞生记

德国最畅销的快餐之一-土耳其肉夹馍Döner并非来自土耳其,而是居住在柏林的土耳其人麦赫迈德•艾俊(Mehmet Ayguen)于1971年在西柏林克劳茨贝格(Kreuzberg)区科特布斯大街(Kottbusser Damm)发明的。这项发明给众多土耳其移民在德国开创了一条生存之路。

无心插柳 德式Döner诞生

土耳其肉夹馍(Döner Kebab)是土耳其民族喜爱的主食之一。黄灿灿的烤肉、美味的调料、加上新鲜的沙拉,香得让人口水直流。不过,在土耳其,正宗的Döner Kebab是把所有食物放在盘子里端给客人的,而不是将肉、沙拉等夹在土耳其大饼中卖的。

艾俊出生于土耳其,共有五个兄弟姐妹。很小时他就在父亲的店铺里帮忙,后来被他的叔叔带到西柏林。1971年3月,年仅17岁的艾俊在家族的Döner店工作时突发奇想,将烤肉放进了土耳其大饼中,加上沙拉和酸奶汁,以2个西德马克出售,正式宣告德式Döner诞生!

艾俊没有料到,这一烤肉、沙拉、酸奶汁与大饼的黄金组合不久就风靡西柏林,并很快传遍了整个西德。上世纪90年代中,德式Döner进入奥地利、瑞士等国。所到之处,攻城略地、势不可挡,迅速成为西欧各国的畅销快餐。

1978年,艾俊在西柏林的第一家土耳其餐馆HASIR开张。到2008年已有八家连锁餐馆。艾俊作为畅销食物发明家,受到了当时的西柏林市长迪普根(Eberhard Diepgen)的接见。不过艾俊并没有因为他的创意直接致富,因为他没有申请专利保护。于是土耳其人纷纷效仿,这就成了他们在西德生存的一个重要谋生手段。2009年1月,德国媒体误报他去世时,众多土耳其网民留言表达了他们对艾俊的感激之情。

德式Döner 出口转内销

70年代中期,德式Döner在西德站稳脚跟,开始向祖国——土耳其进军。艾俊发明了德式Döner后,数次希望在土耳其推广,但一直无果。不想,这个巨大的堡垒居然被“一根筋”的西德人轻易攻破。

土耳其是西德人最喜爱的渡假胜地之一。越来越多的西德游客在土耳其休假时询问他们在西德已经吃惯的“土耳其Döner”。土耳其人架不住西德游客的无数次“寻问”,开始出售德式Döner,最后土耳其人自己也开始吃起了这美味的德式土耳其快餐。

更有意思的是,这种在西德改良的土耳其特产,却在中国作为正宗的德式快餐大行其道。不知艾俊看到这条消息是否会哭笑不得。

目前,德国有一万六千家Döner店,柏林一地就有一千六百家之多。每天吃掉200到300吨Döner,光是烤肉消耗量每天都近100吨。德国有250个Döner以及相关产品的生产厂家,占整个欧洲市场80%的份额。整个德国的Döner(包括生产厂家和店铺)的年营业额高达35亿欧元。

2010年,专门为Döner举办的博览会开幕,今年接着举办了第二届。博览会参展商中很大一部分是出售制作Döner所需的特殊厨具厂商,比如刚刚开始时兴的自动削肉机、绞肉机、超长刀具等等,也有工作服制造商、清洁剂生产企业,甚至包括土耳其人开的税务公司等等应有尽有。

博览会的举办地点在什么地方?当然是德式Döner的发源地——柏林。这一切都要感谢当年那位17岁的发明家——麦赫迈德•艾俊。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