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分享:从B端运营到SOHO创业的一点体会
我有多年To B方向的运营经验,曾在Alibaba国际站深耕,也操作过自建站配合Google推广。此外,还有4~5年的开发业务经验。大约两三年前,公司经营状况每况愈下,绩效不断削减,职位和薪资也到了瓶颈期,看不到明显的突破口,于是萌生了转型做SOHO的想法。
我的方向比较明确,从一开始就决定做国际站这条路。现在来看,整体运行还算平稳。以下是我在这个过程中积累的一些经验,也许能给想尝试的人提供些参考。
第一,信心很重要,但也要有现实预期。
每年总有人说“今年是最差的一年”,但实际是否真的是“最差”,只有自己做了才知道。我当初准备了15万作为启动资金,也算是从零开始慢慢做起来了。当然,这并不意味着适合所有人。对于国际站运营经验不足3年的人,我建议可以先兼职尝试,等方向跑通、流程稳定后再考虑辞职。
第二,工具使用要灵活,流程要可控。
比如在支付环节,许多SOHO初期会选择通过代理代收付款,客户用USDT或外币支付,代理再转回人民币。这种方式虽然可行,但存在成本高、周期长、风险不透明等问题。我自己后来改为使用像BlockATM这类的USDT支付工具,能够直接对接客户、简化流程、降低成本。当然,不同业务模式下的需求不一样,关键是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
第三,持续优化,每个环节都值得思考。
这几年Web3的发展让很多新工具和思路进入了视野,比如说智能合约的支付网关等。这些新技术在某些场景下确实可以提高效率、降低风险。作为SOHO,我们不能简单复制原公司那一套,要从每个环节重新梳理:哪些流程可以优化、哪些工具可以替代、哪些做法更适合当前体量。这些思考,往往能带来可持续的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