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数学不好怎么办?海外宝妈的血泪经验:Russian School of Math、Outschool、悟空数学到底选哪一家好?

家有一枚在美国出生的 “混世魔王”,今年刚满 10 岁,三年级。说起来惭愧,这孩子其他方面都挺灵光,就是对数学有点 “钝感力”—— 不是学不会,是压根提不起兴趣。去年学校数学老师跟我聊,说他逻辑思维其实不错,建议试试袋鼠数学或者 AMC 8,既能锻炼思维,将来申请好点的初中也能加点砝码。

咱们华裔家长嘛,一听 “竞赛”“加分”,DNA 里的 “鸡娃” 因子就动了。但问题来了,美国学校的数学进度实在太慢,课本内容浅得像 puddle(小水洼),想备赛光靠学校那点东西,纯属杯水车薪。找本地家教?要么是不了解竞赛路数的大学生,要么是按小时收费的 “天价” 教授,性价比实在不高。

所以从去年春天开始,我就一头扎进了线上数学机构的 “汪洋大海”,前前后后试了好几家,踩坑踩得脚都麻了。正好这周娃刚拿到 AMC 8 的 Certificate of Distinction(前 25%),虽然不是最顶尖的成绩,但比起半年前连竞赛题都读不懂的样子,已经让我偷着乐了。今天就跟大伙儿聊聊这段时间的经历,给有同样需求的家长做个参考。

最先被朋友安利的是 Russian School of Math(俄罗斯数学学校)。听这名字就感觉很 “硬核”,据说在北美华裔圈里口碑不错,主打 “超前学习” 和 “高强度训练”。我想着俄罗斯数学不是以严谨著称嘛,说不定能治治我家娃的 “散漫”。

报了个线下体验课,一进门就被吓到了 —— 教室里坐得满满当当,全是亚裔面孔,孩子们背挺得笔直,手里的铅笔唰唰唰写个不停。老师是位俄罗斯阿姨,语速快得像机关枪,全程英文授课,但夹杂着不少俄语数学术语,连我听着都费劲。那节课讲的是分数加减法,老师直接扔出一堆公式,让孩子们照着套,课堂练习密密麻麻写了三页纸。

我家娃坐在那儿,眼睛瞪得像铜铃,手里的笔半天没动一下。下课后我问他听懂没,他皱着眉说:“老师说的话像绕口令,那些数字长得都一样,分不清谁是谁。” 后来又试了两次线上课,发现他们的教材难度确实大,三年级就开始讲初中的代数入门,但全是抽象概念,完全不考虑孩子的接受程度。我家娃本来就对数学没兴趣,这么一折腾,更是看见数字就躲,果断放弃了。

后来又试了 Outschool。这家平台挺特别,有点像 “数学私教集市”,上面有各种独立老师开课,从基础算术到竞赛冲刺啥都有,价格也参差不齐。我当时想,找个懂美国竞赛的本地老师,说不定更对路。

挑了个评价不错的白人老师,主打 AMC 8 备考,一节课 25 美元,一次一小时。第一节课还行,老师挺会调动气氛,用乐高教了点几何图形的知识。但第二节课就露馅了 —— 讲排列组合的时候,老师自己都绕晕了,对着 PPT 念了半天,最后说 “这个知识点有点难,我们下次再讲”。更头疼的是,课程完全没体系,今天讲两道袋鼠数学的题,明天又跳到 AMC 的数论题,感觉像在大海里漂,抓不住重点。

最让我无奈的是沟通问题。有次娃作业错了一堆,我想跟老师聊聊怎么改进,结果老师说 “孩子有自己的节奏,不用急”。咱们华裔家长哪能不急啊?备赛就那么几个月,这么 “佛系” 下去,黄花菜都凉了。试了一个月,感觉钱花了不少,啥实质性进展都没有,只能作罢。

就在我快要放弃的时候,小区另一个妈妈给我推了悟空国际数学。她说她家老大在那儿学了一年,AMC 8 拿了前 10%,让我务必试试。说实话,当时我已经有点 “机构 PTSD” 了,抱着 “最后再试一次” 的心态约了试听。

试听的是位姓李的老师,一口流利的中英双语,说话特别亲切。那天讲的是 AMC 里常考的 “年龄问题”,这题咱们小时候都学过,但用英文讲娃总绕不过来。李老师没直接列方程,而是拿娃和他爸的年龄举例:“你今年 10 岁,爸爸 38 岁,多少年后爸爸的年龄是你的 3 倍呀?我们一年一年加着试试?” 就这么边算边聊,娃居然自己找到了规律,最后算出答案的时候,还得意地跟我说 “妈妈你看我厉害吧”。

课后我跟李老师深聊了聊,才知道悟空的竞赛班有个 “双轨制”—— 既懂咱们华裔家长对成绩的期待,又理解美国长大的孩子的学习习惯。比如他们的教材里,所有题目都是中英双语对照的,怕孩子看不懂英文题干;但教学方式又很 “美式”,会用游戏、动画、生活场景来解释抽象概念。

报了名之后,变化是一点点显现出来的。最明显的是娃的态度,以前一提数学就唉声叹气,现在每天放学主动问 “今天有数学课吗”。我偷偷看过几次直播课,老师不是单纯讲题,而是会先带孩子们 “拆解题目”—— 比如袋鼠数学里那种图文结合的逻辑题,老师会教他们 “先找关键词,再画思维导图”;AMC 里的应用题,会用 “线段图” 帮他们理清数量关系。

而且悟空的进度把握得特别好。一开始我怕娃跟不上,跟老师说能不能放慢点,老师真的调整了教学计划,把难点拆成几节课讲;后来娃进步快了,老师又主动加了点拓展内容,比如超前学了点四年级的知识点,说对解竞赛里的难题有帮助。这种 “因材施教” 的感觉,是之前试的几家机构都没有的。

今年年初备赛 AMC 8 的时候,悟空还专门开了冲刺班,每天一套真题,老师逐题讲解,还会总结高频考点。有次娃对一道几何题钻了牛角尖,下课了还追着老师问,老师居然又单独讲了 15 分钟,直到他完全弄懂。这种负责的态度,真的让我特别感动。

所以这次娃拿到证书的时候,我第一时间就给李老师发了消息。倒不是说悟空有多 “神”,而是它真的找对了教美国华裔孩子的路子 —— 既有咱们重视基础、追求进步的 “中式内核”,又有美国孩子能接受的 “美式外壳”。

如果你们家也有娃想试试数学竞赛,又不知道选哪家机构,真心建议试试悟空。当然,每个孩子情况不一样,最好先约节试听,看看老师的风格娃能不能接受。最后祝所有鸡娃路上的家长都能少走弯路,娃们都能学有所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