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居家办公可享税务减免!HMRC警告错申退税或被追数百英镑!
TB Accountants [英伦会计汇](javascript:void(0) 2025年08月29日 16:01
自2019年以来,英国就发起了一场推动四天工作周(four-day week)的“职场革命”,在试点大获成功后,已有420多家公司正式实施这一制度,并承诺不减薪。国家统计局(ONS)数据显示,2024年10月至12月期间,约有140万人实行全职四天工作制。
在远程办公已成趋势的背景下,居家办公者的税务问题却常被忽略。英国税务局(HMRC)近日明确指出,若人们选择性地在家工作导致误申报税务减免,将面临巨额补税风险。
远程办公可以申请税务减免
官方数据显示,目前仍有超过四分之一的成年人每周至少有部分时间在家工作。
根据英国税法,任何无法在办公室工作的员工,可以就额外的家庭开支(如商务电话费和取暖费)申请税收减免。基本税率纳税人可以申请每周统一£6的补贴,或者报销实际支出金额。
但如果只是出于个人偏好选择在家工作,则不符合减免条件。HMRC警告,那些错误申报的人现在可能会面临巨额补税账单。并提醒员工不要轻信外部机构声称可以“快速帮你拿到居家办公退税”。
远程工作税收减免适用情况
远程工作税收减免一直仅限于以下情况:
- 员工因公司没有办公室被迫在家工作;
- 或因工作性质必须在家办公。
例如,按基本税率缴税的人申报£6减免,每周可获得 £1.20的税收优惠,每年约为£62.40;若是高税率或附加税率纳税人,则分别可获£124.80或£135–140.40的减免。申请人必须提供必须居家办公的证明,并附上相关收据或账单。
2019年疫情期间,由于员工被迫离开办公场所,超过80万名员工申报了该项减免。虽不算高,却是对因远程工作而增加支出的合理补偿,帮助缓解因电费、暖气费等家庭支出上升带来的压力。
值得注意的是,申报可以“追溯”——HMRC允许当前税年及之前四个税年内符合条件的员工追溯申请。
举例来说,若在2020/21财年和2021/22财年因疫情而符合条件但未申请,可在规定期限内补申,可能累计减免近£280。但申请时必须提交证据证明自己确实“必须”在家办公,并把平摊家庭费用的账单、收据等材料作为佐证。HMRC会调整纳税人的税码,逐月减少扣税,而不是一次性返还现金(但追溯期间的申请可能通过支票形式发放)。
自2022年起,申请规则已大幅收紧。2020/21财年相关费用的申请已经于2025年4月5日截止。
居家办公税减免不适用于自雇人士
如果您是自雇人士,那么情况将有所不同。
自雇人士不能通过HMRC的员工“居家办公税减免”制度申请固定£6的税收优惠抵扣,但可以通过自我评估(Self-Assessment)系统,按照企业用途比例计算家庭办公费用(如租金或抵押贷款利息、水电气费用、保险修缮等)进行相关开支的减免扣除。
与大部分申请抵扣一样,这需要详细的记录、精确的分摊比例,以及符合“仅用于商业活动”的合理依据。申请退税的过程繁琐且需要提供详细全面的资料,我们建议自雇者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与专业税务会计顾问进行沟通,以免错过可申报减免,或退税失败。
腾邦有话说
整体来看,英国目前对居家办公者的税务安排,体现出疫情后逐步收紧的趋势,既为“必须在家办公”的人群提供一定补偿,也防止房地产办公模式引发税制滥用。
对雇员而言,申请方式主要有两条路径:使用HMRC在线工具或P87表格,后者适用于邮寄申请,尤其在费用总额超£2,500或者通过多份工作申报时需要;自我评估(Self-Assessment)则纳入申报流程中。
归根结底,无论你是公司雇员还是自雇人士,只要清楚自身是否“必须居家办公”,根据条件合法申报、保留材料、绕开不靠谱广告,就能依法合理享受税收权益。
最后,关于2024/25税务年度(即2024年4月6日至2025年4月5日)的自我评估申报,您需要重点关注以下即将到来的日期——
- 2025年10月5日
新纳税人(例如首次自雇,或有未缴税收入者)需前此日期完成注册,避免罚款。
- 2025年10月31日
提交纸质税表(paper return)的截止日期。逾期提交将面临处罚。
- 2025年12月30日
若希望通过PAYE预扣代码自动收取应缴税款(适用于税额较少者),在线提交的截止日期。
- 2026年1月31日 最关键的日期,适用于以下事项:*
- 在线提交2024/25年Self-Assessment报税表
- 支付应缴税款(包括余额和当年第一期“预缴税款”)
- 若逾期,将从此日开始立即受到罚款和利息惩罚
若您对以上问题,或英国个人、公司相关税务还有疑问,或希望进一步掌握申报细节、关键日期,可以通过扫描下方二维码预约一对一免费咨询。
TBA英国腾邦会计事务所拥有16年经验,英国本地专业税务会计师将为您提供定制化服务,避免因延误提交或缴税而产生不必要的罚金。
(注:本文仅供一般参考,不构成法律或专业意见。如果有任何疑问,请联系专业人士做针对性的咨询。)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