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鸡窝

生蛋就不用养公鸡了吧

当然不用,母鸡不需要公鸡也可以下蛋的。

鼠标一抖 银子到手

去年夏天买的9只乌骨鸡小鸡崽,半年后逐渐长大,到圣诞节前5只母鸡陆陆续续地开始下蛋(看来书上介绍说乌骨鸡圣诞节前后下蛋的说法还挺准确的)。

正好家里来朋友过圣诞节,于是把四只乌骨公鸡杀了三只,一只送邻居(英国人,确认他们不介意黑色的鸡肉),一只送朋友,一只留着自己吃。过年时又来客人,于是把剩下的那只乌骨鸡公鸡和另外三只乌骨鸡和Sussex杂交的公鸡(也是小鸡崽买回来,因为杂交的,便宜10p一只,买了四只,一只母的留着下蛋)一并杀了,留两只自己吃,另外两只送朋友。

说起这个乌骨鸡的母鸡,还有些乐事:

1、个子很小,看起来不会再长大了,不过下的蛋还比较大,和她们的体型相比尤其大。不像另外两只黑色的Rose-comb,也不长个,蛋也一直都很小,和鸽子蛋差不多。

2、因为头上有羽毛,本来挺好看的,但被公鸡欺负后,头上的羽毛被啄掉了(一般情况是,公鸡踩在母鸡背上,啄住母鸡的鸡冠,但乌骨鸡的鸡冠小,于是啄住其头上的羽毛了),于是就光秃秃的,被欺负过的样子,一点都藏不住。每次早晨喂鸡时,看到她们好不容易长出来的羽毛又没了,就不免让人联想起某些清晨时看到有些女生的脖子上留下的Kiss Mark。呵呵!

听说乌骨鸡容易go broody?是真的么?

大概是吧,所以有的农场专门用她们来抱小鸡。

前段时间,开春后,天气变暖了,5只乌骨鸡中有三只同时开始Broody,再加另外两只Orpington,后来折腾她们一周后,就好了。

不过这些都是鸡的本能,注意及时捡蛋会好些。

关于公鸡,lz慎重啊。

为什么?目前我们家还留有三只公鸡,每天都挺他们在院子里比赛谁打鸣打得好。

过往的行人也很喜欢,有次碰到,还说感谢我们养鸡,除了可以看到鸡外,打鸣的公鸡声也给他们每天的散步增添了不少乐趣。

建这样的鸡窝用像council申报吗?

哈哈,公鸡那么早打鸣,不扰民吗?
你们能睡好吗?

不用。不用。

没问题,邻居、路人都喜欢!

早晨打鸣真的没邻居投诉么?还是公鸡起的晚
另外这题目{:5_140:}

我们的邻居都很Nice。聊天时问过,他们说很喜欢,更有乡村的感觉。另外,以前有个邻居还养猪呢。(好像前面有提到)。

哈哈,那就好。到时记得来分享照片啊。{:5_148:}

鸡窝图纸相当给力了,下楼散步,上楼睡觉日子美极了估计产蛋量也会高滴,:cn13:

我觉得楼主想的是可持续发展啊,哈哈

鸡窝2 (13年12月3日在英华发过的,目前那里改版了,好些东西找起来麻烦很多,不想把几年的辛苦都没了,于是试试在这里先续起来,才好讲现在的)

自养鸡做了第一个鸡窝以来,一直觉得那个鸡窝因为当时做的时候的时间和刚开始的DIY木工技术的限制,做得太简单了,所以也就一直琢磨着做第二个有特点的鸡窝,特别是等家里的鸡多点了后。

感谢网络的方便,做了几天的收索,终于在去年夏天找到一个满意的方案:一位叫Frederik Roije的荷兰设计师设计的名叫 Breed Retreat 的鸡窝进入我最后选择。

post-91696-0-30388000-1386080561.jpg

第一眼就被它的造型独特和建筑风格吸引了,而且就5个Boxes叠加起来,看起来来制作时的工作工艺应该也简单,于是用Google 的 Skechup 做模型。

可没想到,建外形模型方便,但做到实际的可装配模型难度比想象的大。断断续续,一年半多都过去了,才完成了模型的初步框架的搭建。正好前段时间帮一个朋友做花园时拆回来一大堆的木屋废料,标好尺寸开始正式施工。

没想到,因为这个鸡窝仅仅只有三个支撑脚,所以其间几个箱子的连接和支撑结构并非那么简单,特别如何把箱子和箱子连接起来是个一个难题。所以,结合施工出现的问题,回到设计图做相应的修改、细化。

终于,昨天完工。不过因为不想超过花园的栅栏高度,所以将原来的5个Boxes减少到4个。再用毛毡把屋顶铺好,安置在花园角的大树下,看着在下面找食的鸡们,感觉还不错——这两个月的时间没有白费。

设计师为这个设计项目还有一段说明,也挺认同的:

“to eliminate the estrangement from our origin respecting nature will be necessary. designing a special place will give nature its space. even in urban society.” (为了消除我们一开始产生的隔阂,尊重自然是必要的,即使是在我们生活的城市里,也应该为自然设计出一个特别的地方。)

养鸡,除了有下蛋的需要外,更多的是想让我们的花园里有了这些活物,显得更有生气,使得每次去到花园里,或是仅仅站在餐厅的窗台前望见花园里,都会为这些鸡带来的活力而高兴起来。没想到,就这样慢慢地,居然不经意中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天吃完早饭,都会站到窗前拿起放在窗台上的望远镜寻找那些鸡们,看看它们在花园里在干什么。

尽管我们都不爱吃鸡肉,所以起初也就没有想过要杀鸡的问题,不过因为喜欢,于是每次去卖鸡的地方,都忍不住买多些回家来的,再加上由于一开始没有经验,就图好看,于是家里的鸡多起来,而且大多都是公鸡。

不得已,需要杀鸡、吃鸡了。

在各种各样的品种中,从吃的角度来说,这个世界上大概就数中国人最偏爱吃乌骨鸡了:除了肉质外,更为乌骨鸡汤的滋补。这点和西方人不同,他们不喜欢乌骨鸡的肉、甚至其骨头都是黑色的——大概在他们看来,没法把这种颜色和可口联系起来。

于是杀鸡是从乌骨鸡开始的。

凭借着童年在老家看到爷爷奶奶他们杀鸡时所做过的步骤的记忆杀鸡:

[ol]

  • 在厨房:烧水、备刀、调盐水
  • 到院子里:抓鸡、拔鸡脖子上的毛
  • 找准血管的位置:下刀、放血、直至停止蹬腿,再检查其瞳孔完全放大
  • 放入桶中:倒入开水,拔鸡毛
  • 回到厨房:开膛破肚,清理干净内脏,剁成块,下锅
  • 一个多小时后:上桌吃鸡。
    [/ol]

几次后,自以为已经掌握了杀鸡技术了,可等到第二年孩子的姥姥姥爷夏天来英国渡假时,看他们杀鸡,才发现原来这个杀鸡原来还是很技术的活:杀好的鸡是不用水来清洗的。

和我原来直接用剪刀粗鲁地直接剪开鸡的胸腔的方法不同——他们会时很小心地先把脖子上的皮剪开,把鸡的食管剥离开来,打个结;然后换到后面,沿着鸡屁股把周围的皮剪开,伸手进去,慢慢把内脏从鸡肚子里完整地拿出来:没有一点点损坏,没有一点污染。

这个过程简直就是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