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介图纸存在一定误差,Landing正下方应该就是结构墙,family bathroom连同landing的地板不是搭在这上面吗?有啥问题?

非常感谢,太专业了
,这样看着就很清楚了。bathroom离下方另一面承重墙不算远。
是的,中介的图纸是有些误差。我们拿到的title report里房子面积是107m2,图纸上是95m2。也不知道是开发商坑还是中介误差。
两者都存在误差,实际建造跟图纸多少都会有出入,中介测量师测量也一样。开发商图纸只不过是一种理想状态,一个目标。
懂了,谢谢。
我也觉得光一方测量不能弄出10平的误差来 
你咋不知道可能
是后期装修上泥板后,所有外围面积都缩小了一圈呢?
差了整整11平,不能单是有没有把墙算进来的差别吧 
买房图个心安,有疙瘩就考虑一下,要是还有其他选择,就别要这套了,甭管是不是坑,都避一下呗
前天跟中介提出要做structure survey了,今天还没听到回音。还没有pull out,但准备下周继续看房了
这房主是开发商那里买的一手房吗?
是的话,交房时候应该会有建造图纸一起交给房主的。
建造图纸上是有标墙是不是承重的。 我家也是timber frame new build, 交房前定水电位置时候就给我们图纸了,并且告知图纸上哪些是承重墙。 记忆里承重墙的线是粗实线,隔墙不承重的是双细线。
你若能拿到这建造图纸,找个画建筑图纸的,或是造房子的,一看就能确认。
Timber frame 的房子
大概率不是承重墙。iamnewhere分析的很靠谱,八九不离十。
不过买房大额投资,做个structural survey你觉得安心最重要。
现在的房主不是从开发商买的。
他们过了十天才回复关于是不是承重墙的询问,我们还以为他们是在想办法确认,结果给了个这么忽悠的回复。
现在就是即使他们说不是承重墙,我们也不能完全相信了。
中介图往往就是把所有房间面积加起来,这种一般不去计算楼梯间的面积。
EPC和title的面积是eaves圈内的面积。中介的标注面积是纯纯的室内面积,从wall finish到wall finish。两者差个10%很正常
拿个stud detector去找找joist的位置就行了
不知道怎么编辑原帖,这里回复update下。
vendor回复拒绝split the cost,并且表示他是专业人士(他是brick layer),拆墙之前检查了(他自己拆的)。
我们表示除非他有证据,比如施工前检查时拍的照片,我们不愿意cover全部cost,毕竟他如果一开始就明确回答检查过了,不是承重墙,我们也不会有这种不信任感,非得做survey了。
现在在等vendor的最终回复,但90%的概率会pull out。已经着手重新看房了。
既然客厅和餐厅之间的承重墙是用的拱门,那厨房这道墙更不太可能是承重墙了,不然的话那里也会用拱门,但是实际上那应该是普通的长方形房门。根据你这房子的建筑风格,应该不会为了一扇门用到钢结构,所以这应该不是承重墙。你可以找一找rightmove上一次交易的记录,也许会有照片验证下厨房门是拱门还是普通门。
其实不管是standard survey还是structural survey,用的都是同一个的surveyor,专业人士一看就知道的八九不离十了,真没必要花钱专门做structural survey。我觉得帖主有些过分紧张了,这样买房双方都会很累。或者就是你对这房子本身也不太满意,给自己找个理由pull out罢了。
被移除的这道墙原来的门是方形门。
其实我们也知道这墙大致不是承重墙,现在要求卖家split the cost更多是出于对卖家的态度不满意,从negotiate price开始整个交易过程感觉不是很情愿的感觉,分毫不让,感觉不舒服。
我们成交的offer离卖家最开始的asking price少了8%,中间来回1,2k地negotiate了几回。大约卖家去年装修希望能转手赚些,但他买到了高点,现在这房子旁边就有同一个开发商的 new build,一月份完工,一模一样的大小,layout,asking price才我们的offer price…
这就是那种卖家觉得亏了,买家也觉得亏了,双方都交易地不是很舒服……
但房子还是很满意的,能给80分,就是那种各方面不是特别出色,但很平衡地符合我们要求那种,也就一路进行到快exchange contract。
后来这道墙,一开始在property information form关于planning permission的session卖家直接跳过去了,我们追问多次也就给了句这面墙是permitted development,一句多的解释也没给。直到我们要求split survey cost卖家才给了一堆他专业他懂他检查了?感觉这就不是个做生意的态度?
再加上市面上可选很多,我们对这套房不是很执着…
别怪我说话不好听,我感觉你们就是找茬,没有扩建和更改外形,何来planning permission,卖家的回答没有问题。既然不满意价格,那还是早早pull out别浪费双方时间了,律师的每一分钟都是要收钱的。买房买成仇人似的,何必呢。
卖家:stay where is cool
你是专业人士,卖家是业内人士加自己动手扒的,自然觉得这面墙不是承重墙,为什么要追着问。
但你从非专业买家的角度考虑下,我们是完全没有任何信息和专业知识的。
最开始form里询问改动是否有planning permission,如果没有,请提供原因,比如permitted development。这应该算最重要的一个section了,空着。
之后律师发信询问,是否是承重墙,如果是,要提供planning permission等。
这个时候我们还是很relax的,觉得正常人干不出不管不顾扒墙。我们有这个区域planning permission的记录,知道他们是没申请的,就等着他们回复不是承重墙,就可以exchabge contract了。
后来等了十来天没回复,这才开始紧张,因为回一句不是承重墙真用不了十天。
我们就给中介和律师打电话,说这周再不回复就得重新看房了。然后得到了是stud wall的回复。卖家用的词不是non-load bearing,也不是stud partition wall,而且stud wall,也没有提供任何比如有事前检查之类的信息。如果买后发现是承重墙,连追究他们没如实提供信息都不行。之前的floor plan和被拆的墙的样子都是我们从以前的ad找的。
这时候我们才觉得万一是坑我们是没有任何保障的,要求做structure survey,要求survey report中明确标注这道墙不是承重墙。这个我们跟surveyor说了,对方说没问题。
当然有人觉得既然是买方不安心,买方应该自己承担。但如果不是卖方什么信息都不主动提供,我们也不会觉得一定要花钱找第三方求安心。
的确现在的市场行情也让我们觉得卖方应该认真对待,不是什么都是我们追着问,觉得我们为什么要纠结不存在的问题。
我这两天也在想其实当初砍价时不是很舒服就应该pull out。
ps 买房律师不是按时间收费的。我们在有心pull out之后就马上告诉各方了。我但凡不厚道点,就拖着卖家看好房再通知了